农村老年人生存现状调查研究
——以M村为例

2021-12-17 23:46刘非凡
山西农经 2021年21期
关键词:低龄子女老年人

□刘非凡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 青岛 266520)

山东省是全国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程度最高、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较重的一个省份。2019 年底,山东省60 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 325.21 万人、占总人口的23.09%。预计到2035 年,山东省老年人口占比将达30%,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农村老龄化问题逐渐严峻、农村养老资源不足等问题使农村老年人的生存现状越来越严峻。对农村养老问题进行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还可以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养老政策提供建议,使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1 M 村老年人生存现状的数据分析

1.1 M村老年人口的基本信息

M 村老年人口的基本信息反映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状况,包括老年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根据调查问卷显示,M村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1.8%,其中男性有81 人,女性有134 人。在老年人口中,低龄老年人占65.6%,中龄老年人占25.1%,高龄老年人占9.3%,因此老年人口类型基本属于低龄型。M村的老年人中未上过学的占19.5%,小学学历的老年人最多,占总数的56.7%,初中学历的老年人占21.9%,高中及以上学历的老年人占1.9%。M村老年人中,已婚还有配偶的有167 人,占总数的77.7%;离婚的老年人有3 人,占总数的1.4%;丧偶的老年人有45 人,占总数的20.9%[1]。

2 M村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在生活自理程度方面,有54.9%的老年人生活能自理并能参加生产劳动,这部分大多是60~69 岁的低龄型老年人。对于农村的老年人来说,这个年龄还不到退休年龄,农村老年人只有当其丧失劳动能力时才会退出生产劳动,因此低龄型老年人只要生活能够自理,大多数都可以参加生产劳动。有40.9%的老年人生活可以自理但不参加生产劳动,这部分更多是70 岁以上的中高龄型老年人,这类老年人多半被慢性疾病缠身,加之孙子、孙女已经长大,儿女有精力去赡养老年人,因此这部分老年人生活可以自理但不需再参加生产劳动。有4.2%的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无法参加生产劳动,这部分老年人基本都患有严重的疾病[2]。

通过调查发现,在医疗救治方面,95.3%的老年人表示看病的医药费太高,3.7%的老年人表示看病时缺钱,0.9%的老年人表示看病时无子女陪同,还有3.7%的老年人表示在看病时遇到了其他问题。从年龄段来看,越是年龄较低的老年人越认为看病时最大的问题是医药费太高,因为这类老年人普遍都参加生产劳动,而看病费用高昂,具有高风险性。年龄越大的老年人越认为看病时最大的问题是缺钱,因为这部分老年人基本已不参加生产劳动,经济收入来源单一,普遍依靠养老保险维持生活,一旦患上疾病,无法承担高额医疗费用。

3 M 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3.1 闲暇时间的娱乐活动单一

老年人在闲暇时间的日常活动有帮子女带孩子、聊天串门、在家看电视、听收音机等。由于子女忙于工作,老年人承担起了养育下一代的责任,例如接送孙子孙女读书、按时做饭等。

调查显示,女性老年人比男性老年人的社交频率更高,她们喜欢在闲暇时间串门、与邻居聊天,男性老年人更居家,喜欢在家中看电视、听收音机。研究显示,与老年人接触频率最高的人群是亲属,因此老年人更需要其他的社会支持系统,丰富日常生活。

3.2 心理活动与年龄、健康状况、家庭规模及收入有关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根据人们各个阶段不同的需求,可以把人们的需求划分成5 个层次,其中第3 个层次是感情的需求,老年人需要被他人需要的感觉。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老年人年龄越大,渴望被需要的感觉越强烈,这与老年人的家庭规模和代际数有关。研究发现,老年人对家庭十分重视,他们将照顾子女作为头等大事,愿意为子女排忧解难,以此来获得被需要的感觉。根据撤退理论来看,老年人们退出自己的社会地位之后,往往会有失落感,而如果他人需要自己,会使老年人重新拥有了价值感,因此老年人普遍渴望被他人需要。

4 M村老年人口的受支持状况

4.1 经济支持

4.1.1 低龄老年人收入状况良好

调查显示,在个人年收入水平方面,30.7%的老年人年收入在5 000 元以下,17.2%的老年人年收入是5 001~8 000 元,6.5%的老年人年收入在8 001~1 000 元,45.6%的老年人年收入在10 000 元以上。其中,年收入在10 000 元以上的老年人有56.0%是低龄老年人,这部分老年人大多生活能够自理,并且可以参加生产劳动。随着社会经济形势越来越好,现在的老年人收入也逐渐提高[3]。

4.1.2 经济来源较为单一

在经济来源方面,54.0%的老年人经济收入来源于劳动,这部分大多是低龄老年人,19.5%的老年人经济收入源自子女的供给,5.1%的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源自集体或社会救济,这部分大多为高龄老年人。现阶段,多数老年人都有社会养老保险金,7.0%的老年人经济来源包括退休金。6.5%的老年人经济收入包括其他的来源,例如出租农田或房屋所获的租金,去世配偶的抚恤金等。

对于不能参加生产劳动的老年人而言,养老保险金是其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子女孝顺的老年人经济较为稳定,子女不孝的老年人生活较为困难。因此,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来源十分单一,经济状况较为脆弱,易被突发事件或意外事故击倒[4]。

4.1.3 开支状况一般

农村老年人最主要的生活开支是日常生活消费,极少数老年人将生活开支用于医疗费用上,这与老年群体反映医疗费用高是相符的。在老年人的开支状况方面,8.4%的老年人认为自己的收入不够开支,58.1%的老年人认为自己收支平衡,33.5%的老年人认为自己收入多于开支。因有社会养老保险金和低保的支持,大多数老年人都拥有不错的基本收入,在没有疾病缠身或突发事件时,老年人的生活较为稳定,而且农村老年人大多省吃俭用,消费水平较低,因此生产资料消费较为充裕。

4.2 社会支持

4.2.1 老年人的家庭支持力量强大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们之间交往的本质就是一种交换过程。在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模式也是建立在社会交换论基础上的。研究家庭的支持,需要从老年人的家庭规模、代际数、家庭收入、居住对象、照顾者及与子女生活的意愿等6 个方面来分析。研究发现,年龄越大的老年人的家庭规模越大,随着家庭代际数的增长,家庭的年收入越来越多,经济稳定性越好,对高龄老年人的经济支持也就越发有力。老年人的年龄与和子女长期生活的意愿有显著的关系,低龄老年人多半不太愿意与子女同住,其可以靠自己参加生产劳动获取收入,希望可以有自己的生活,而大多数高龄老人愿意和子女同住,以便有人照顾。

4.2.2 社会支持力量薄弱

在对老年人的公共支持方面,主要从3 个方面研究。第一,老年人的经济来源支持,第二,老年人的照顾支持,第三,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支持。农村老年人的支持力量主要来自于家庭,来自社会的支持力量十分薄弱。在公共的社会经济支持方面,只有老年人的社会养老保险金和集体或社会救济金,除此之外,几乎没有接触过其他社会支持力量。一旦老年人的家庭结构出现问题,子女不孝或子女患有严重疾病,将无法照顾自己。问卷调查显示,只有19.3%的老年人平日里除了接触家人之外还接触其他人,而接触的其他人几乎都是自己的邻居。

5 M 村老年人口的满意度调查

生活满意度是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成分,是指基于自身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出的主观评价。在对目前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方面,1.9%的老年人对自己的生活状况不满意,24.5%的老年人认为自己的生活状况一般,73.5%的老年人对自己的生活满意[5]。

在研究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方面,对老年人年龄、身体健康状况、家庭规模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调查发现,老年人的年龄与其生活满意度有密切的关系。低龄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普遍比高龄老年人更高,这是因为其能够自食其力,由于身体较为健康,生活较充实。

老年人的家庭规模和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也具有显著的关系,家庭儿孙满堂,子女健康可提升老年人对生活的满意度,子女的精神慰藉和知足常乐是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对生活感到满意的原因[6]。

6 改善农村老年人生存现状的对策

6.1 增大对农村老年人医疗费用的支持

应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农村老年人普遍反映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第一,国家应该加大对农村医疗保险的投入,例如增设大病保险,急病保险,加大对老年人疾病的报销比重。第二,农村社区居委会应成立相关机构为老年人看病提供部分资金支持。第三,老年人的家庭应负担部分医疗费用,因此未来需要考虑在子女的资金支持方面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7]。

6.2 及时为老年人提供心理辅导

要及时发现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定期为老年人做心理辅导,减轻其心理压力,使其在晚年多一点快乐。对丧偶老年人,应多一点宽容和理解,尊重丧偶老年人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对无子女的老年人,应定期指派志愿者队伍或村干部上门陪老年人谈心、解闷,在生活上给予帮助,在情感上给予关心和支持。对子女不孝的老年人,应努力调和子女与老年人的关系,促进家庭关系和谐融洽。政府、农村社区、家庭应三方合力,帮助老年人找到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动力[8]。

6.3 培养老年人的健康意识

老年人的健康意识较为薄弱,预防与治疗疾病的意愿较低。调查发现,老年人对自己所患慢性病,例如高血压、风湿病,身体疼痛等没有及时就诊的意识,而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为治疗成本高,某些疾病难以根治等,只有等疾病到达难以忍受的地步,老年人才会想到求医。因此研究发现,老年人普遍存在健康意识薄弱等问题[9]。

6.4 加大对农村老年人的社会力量支持

农村老年人的活动范围一般只局限于家中,但其除了需要家人的关怀之外,还需要有自己的伙伴、朋友,更需要专业的医疗照顾。在专业的养老机构中,老年人可以获得专业的生活照料,还有其他老年人的陪伴,子女在空闲时间也可以去机构看望并照顾老年人。因此,应鼓励社会力量成立各种满足老年人各项需求的机构,引导老年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满足自身需求[10]。

猜你喜欢
低龄子女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互联网+背景下低龄儿童英语阅读实践探究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权益保障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从《无声告白》看边缘人家庭及其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