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厦漳泉区域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问题及对策

2021-12-17 23:46陈钱晨
山西农经 2021年21期
关键词:区域农民培训

□陈钱晨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1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的乡村振兴战略[1]。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乡村振兴战略人才瓶颈的重要举措”[2]。

1 乡村振兴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关系

乡村振兴的实现不仅要依靠广大农民辛勤劳作,更重要的是培养一批懂技术、心思活络、敢拼敢冲、愿意扎根农村的新型人才。城乡客观上的巨大差距使村庄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离开村子、留在城里工作,而经济上的不自信带来他人对农村和农民的偏见和歧视。要从政策和舆论上让本土农民和出身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切实感觉到农村发展,要让农民成为懂技术、高收入、值得受人尊重的职业,改变人们对农民的固有认知和偏见。这样不仅能吸引广大农村大学生留在农村,甚至能抓住更多城镇专业人才的目光。

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农民,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农业和相关活动获得收入,从事农业相关的职业,其基本要求包括掌握一定的农业技术和拥有农业领域的专业知识、精通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现代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备现代农业所需的技能,借此获得高收入并拥有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潜力,是新农业区别于旧农业的几点关键。

2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概况

2016 年,国内新型职业农民已达1401 万人,比2015 年增加10.15%。由《2017 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报告》《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指数》相关数据可知,新型职业农民数量持续增加,2017 年新型职业农民总数已达1 500 万人[3]。新型职业农民年龄层次正逐步优化,受教育程度逐步提高,45 岁及以下年龄占比54.35%,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占30.34%,与过去相比有所优化。16 个省份登记在册的新型职业农民相关机构数目达324 个,49.69%的新型职业农民加入乡村互助社、和乡镇企业建立关系或者与高校开展合作,专业化水平逐步提高。

新型职业农民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对经济发展起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新型职业农民农民利用新技术,采取新方法,转换新思路,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和当地企业联合行动,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对周边农户起到以点带面的积极作用,带动村民实现共同富裕。

3 厦漳泉区域职业农民培养的潜力

3.1 经济基础好,消费欲望高

厦漳泉区域生产总值相当于福建省的51%,是沿海一带经济潜力最大的贸易区。厦漳泉区域市场经济发达,有完整的农产品交易链,当地市民对高品质农副产品有较高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

2019 年厦门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城乡居民平均收入水平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居民消费上涨3%;经济总量5 995.04 亿,较2018 年增长7.9%,高于福建省平均水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分别为2 493.98 亿元和3 474.57 亿元,增幅显著;一二三产业结构比重为0.4∶41.6∶58。

2019 年泉州市政府报告指出,该市经济总量增长8%,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民营经济发达,人民幸福相关指标均衡增长。

2019 年漳州市政府报告指出,地区经济总量预计完成4 725 亿元,增长7.5%;城市常住人口平均自由支出收入39 090 元,增长8.6%;农村常住人口自由支出收入19 950 元,增长9.7%;城市和农村常住人口收入差距日益缩短,拥有较高的消费冲动。

3.2 产业错位发展,彼此借力,达到产业协调

漳州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农业现代化程度高,是著名的“国际鲜花之都”“闽都水仙花之乡”。漳浦的荔枝、杨梅、兰花生产卓越全球,世称“金漳浦”,可将漳州地区作为农产品的生存基地。泉州以第二产业为主,民营产业是其核心竞争。泉州可将漳州收购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价值。厦门旅游业发达,其第三产业居福建省首位,致力于发展高新服务产业,城市化水平居福建省第一,是国家经济特区之一。厦门可作为厦漳泉区域农产品销售的主要市场。厦漳泉区域农民既可立足所在城市的工业优势,侧重本地产业优势发展,也可利用其他两地优势工业进行强强联合、互补互利,最终达到协调发展,促成共赢。

3.3 人均教育水平高,乡土观念浓重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一大问题是缺乏大批年轻高素质人才。厦漳泉区域人均受教育程度高,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众多,义务教育实施良好,效果卓著。安土重迁观念深入人心,厦漳泉区域大学生大多愿意留在当地城市就业生活,这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储存了大批人才。

4 厦漳泉区域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近况

2015 年厦门选送188 名村民参与成人教育,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试点。2015 年12 月发布的《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实施意见》,制定了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和扶植方法,摸索相配套的扶植政策以及与之挂钩的建制。厦门开设了新型职业农民专题教学班,组织培养新型农业种植户、渔业工作者,取得一定成效。

2014 年漳州将原先的“阳光工程”项目升格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更加注重促成新型职业农民从“培训”到“培育”的转化。截至2016 年,漳州完成新型职业农民认证255 人次。2017 年,漳州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 450 人次。

2018 年以来,泉州划拨中央、省级财政补贴款1 165 万元,在泉港、石狮、晋江、南安、惠安、泉州台商注资区等9 个主要农业县区开办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和经营主体领头人轮训工作。

5 厦漳泉区域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困境

5.1 培训师资重理论指导,生产实操不足

当前厦漳泉区域培训教师多来自省内农林高校、农业技术学院以及省外一些大中专院校。培训教师在教学上拥有丰富的经验,农业知识储备充足,但生产实操不足。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农民不仅需要了解最前沿的农业技术和理论,还要格外重视生产实践。应当提高师资力量,引进一批在一线从事农业研究的科研工作者。

5.2 培训资金依靠政府规划,缺乏灵活性

2015 年发布的《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大力培育农户家庭农场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实施意见》提出,截至2020 年底建设家庭农场2 000 家以上,每年规划拨款专项资金100 万元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和乡村实干精英的扶持项目,规划培养300 名家庭农场主和300 名乡村实干人才,人均1 666 元。《2020 年厦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采购方案》提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总预算在人民币60 万~80 万元,计划培训人数1 000~1 200 人,平均每人培训费用600~666 元。各地培训计划不同,支出也不同,而培训支出和当年经济形势存在不稳定性,培训资金不足将导致课程的数量、质量和后续跟踪学习无法保障。

5.3 尚未形成系统、稳定、可靠的教育体系

目前厦漳泉区域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依然处于摸索阶段,在实践中发现一些机制存在不适应、不搭配的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在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绩效管理的安排方面有不合适的地方,如培养中理论较强、农民接受能力差等。尽管厦漳泉区域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给予较大的支持力度,但要建立完善的机制还有很长一段路。

6 厦漳泉区域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改革方案

6.1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强政策倾斜

第一,政府应提高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重视程度,建立相关管理者能力评估体系和奖惩制度,确保认真开展培训工作。第二,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相关法规,给予支持。通过大数据管理,将政府机构、学校、企业的资源协调起来,确保高效开展培训。第三,资金使用应在制度保障下进行,严格审批管理,使资金使用透明化,确保资金使用效果。

6.2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政府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方案,逐步建立系统的培训机制,组织适当的师资队伍,提供灵活的培训内容。第一,努力促进新型职业农民政策宣传,做好农村年轻劳动力思想工作,将年轻人作为培训首选目标。第二,加强与地方农业研究机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业大学的合作。第三,开发多元化培训模式,加强与相关农业企业的合作,共同创造实践培训基地,加强学习实践。

6.3 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应在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民获取外部信息的便利性,逐步改变旧思想,打开新思路。第二,改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创造有利的环境,让更多青年留在农村。第三,完善激励制度,改善农村干部选拔制度,组建精通农业技术、热爱农业劳动、喜欢农民的干部队伍,激发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动力。

猜你喜欢
区域农民培训
耕牛和农民
分割区域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基于BM3D的复杂纹理区域图像去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区域发展篇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