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政策对中国农业经济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

2021-12-17 23:46李红燕
山西农经 2021年21期
关键词:三农现代化生产

□李红燕

(郑州理工职业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2019 年中国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70 467 亿元,比2018 年实际增长3.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1%,与2018 年相比下降0.1%。国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增长水平稳定。2020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与疫情前对比,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都下降5%左右。但因我国疫情防控措施到位,以及“三农”政策积极落实,2020 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额取得了2 468.3 亿美元的好成绩,同比增长8%。其中,进口额1 708 亿美元,增长14%。农产品贸易额创历史新高,进口额增长为2013 年以来的最高增速。

1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以及“三农”问题

1.1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1.1.1 人地矛盾突出

自古以来农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农业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支柱,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1]。据统计,目前我国大约有8 亿农村户口,农村户口占据全国总人数57%。然而,随着我国现代工业化与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大量耕地被占用,日益缩小的可耕用面积逐渐与数量庞大的农村户口产生矛盾,用地紧张、人均占有量低成为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主要矛盾。其中,生产效率低、有效使用面积小也是导致人地矛盾日益激烈的主要原因。人地矛盾一方面会使我国农业发展受阻,不利于现代化农业开展,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协调好农民与土地间的生产关系,不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

1.1.2 农业投入力度不够

在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中,不少当地政府在农业设施方面的投入不足,相关制度也有待完善。很多地区农业设施陈旧、落后,生产效率低下且更新缓慢。加之各地区对农业投入具有较大随意性,农业设施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农业生产效率差异化明显。过于陈旧的基础设施不仅会阻碍生产效率的提升,同时在应对恶劣天气时也会捉襟见肘。因此要加大各部门对农业生产投入力度并且完善基础设施[2]。

1.1.3 机械化程度低

农业科技化水平低下也是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重要因素。农业科技化水平低下会导致我国农业生产设备效率低,农业难以实现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从而占据大量人力资源,不利于其他各行业发展。我国农业科技化水平低下原因主要有以下3 方面。

第一是科技人员匮乏。农业科技人员薪酬低,待遇一般,未来发展前景渺茫,再加上需要常年下地试验,工作环境恶劣,条件差,因此少有人从事农业科技研发工作[3]。第二是科技推广力度不够。尽管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迅速,但因农业管理水平低下,农村人口多且地区分布不均衡,农业科技很难得到大规模推广,这也是阻碍我国农业科技更新迭代重要原因。第三是大多数农产品无需加工,经济效益低下,因此难以吸引资金投入。

1.1.4 劳动力水平低下

尽管我国教育逐渐普及,但对一些贫困地区而言仍有不足。这些地区大部分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农民教育观念落后,持读书无用论,因此该地区文盲较多,大多数农民的下一代仍是农民,劳动力素质水平低下[4]。随着我国现代化农业不断推进,过于低下的劳动力水平难以跟进时代步伐,同时也将会阻碍我国农业经济进步,所以要加强教育普及,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水平。

1.2 “三农”问题

1.2.1 “三农”问题的含义

“三农”问题是指农村、农民、农业3 方面问题,因历史因素以及经济发展的曲折性,我国农业发展在“三农”方面具有滞后、矛盾、不协调特征,这些问题在客观层面上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1.2.2 “三农”问题历史渊源

经长达两千年封建剥削制度的统治,我国农业制度逐渐腐朽,农业发展停滞不前。在建国前,国内权势斗争激烈,农业发展与进步受阻碍。建国后,集中化管理的农业生产制度以及工业化大力发展对我国近代农业发展进一步造成阻碍。这些客观层面的历史发展因素造就了我国独有的“三农”问题。

1.2.3 解决“三农”问题的必要性

早在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领导人就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远见策略,农业作为我国经济重要支柱,对我国现代化进程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把大力促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的“三农”政策放在了核心工作层面[5]。“三农”问题作为我国农业历史残留问题,不仅会阻碍我国社会发展与进步,而且不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同时对我国资源优化也产生不小阻碍。在国家大力整改脱贫攻坚策略并卓有成效后,“三农”问题便成为了首要工作目标。国以民为本,农业人口超过我国人口的1/2,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层力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把人们最基本的温饱问题解决,社会才能取得更长远的进步。从现代化进程发展来看,“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能帮助农业经济发展以及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普及,解放人力资源,完善我国资源优化配置。在21 世纪,“三农”问题已不再是简单的农业发展问题,还是我国能否更好、更快建设社会主义的关键,正所谓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只有把农业做好、做实,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才能获得更为长远的进步[6]。

2 “三农”政策对中国农业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2.1 导向作用

“三农”政策的出台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生产的规范化。通过建立年度生产目标,督促各部门完善本职工作,不断规范农业化生产进程。同时,“三农”政策还包括鼓励农业发展、促进外来资金流入以及税收政策等优惠措施,通过积极鼓励生产政策不断促进各行各业的融入,通过实施税收政策不断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进而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等。此外,国家还通过建立海外农业基地,不断完善农业出口管理制度的方式来进一步为农业发展提供方向,通过对外出口的方式将中国农业带到国际舞台,通过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不断完善我国农业发展进程,促进现代化项目的实施与开展。

2.2 调控作用

过于落后的生产制度、过于陈旧的生产设备等都是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重要因素。国家通过“三农”政策,一方面可联合国内先进生产制造企业,打造无人化农场,探究农业未来生产与发展新方向,通过现代化技术改革措施,不断加速我国农业大规模化机械生产。另一方面,通过“三农”政策,政府、电商以及农户三方齐心合力,共同打造农产品输送与输出的新型生产模式,通过政策调控不断拓展我国农产品输送方式与渠道,通过各方努力不断将优质农产品分发到市场,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农产品经济效益低、出口难的问题。

2.3 激励作用

中西部农产品因距离发达城市较远,输送困难,因此常设有冷藏保鲜设施。但因当地资金投入不足以及技术不完善,冷库短缺问题严重。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会建议国家发挥调控作用,积极引入先进人才,不断加大资金投入,通过更新冷藏物品管理体系以及冷藏信息系统的方式,不断完善我国农业相关环节运转合理性。另外,随着耕地被大量占用,不少农民工面临着失业风险。国家通过大力改善城市落户系统,为农民落实城市户口,同时建立农业园来改善该问题。“三农”政策发布与落实,一方面可加速农业发展,不断完善相关环节管理体系,从制度上对“三农”问题进行根源性解决,同时“三农”政策实施还有助于激励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2.4 改革作用

不少地区存在着资本剥削农民的情况,用工方利用农民朴实、善良等特点,不断拖欠工资,并通过“钻空子”的方式,建立霸王条约,不断逼迫农民为其生产制造。针对此现象,2020 年“两会”上四川工商界提出了建议,希望国家大力改革工资分发制度,通过政策制定为农民合法利益做出保障。对这些现代化的“三农”问题,通过国家政府强制监控,不断整肃资本化管理模式,不断规范化行业标准制定,可以很好解决。“三农”政策对农民们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具有革新制度、保护权益作用。

3 基于“三农”政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改进策略

3.1 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着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对此,一方面,国家应不断落实积极的土地政策,鼓励各行各业参与到农业生产中来,不断吸引资金投入,从而不断加强基础设施迭代更新,提高基础设施完备性。另一方面,国家也应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将财政支出向农业生产倾斜、不断鼓励公益事业的方式,为农业生产设备与基础设施创新提供财政支持,从而促进其改进。国家还应完善各部门的农业投入监管制度。通过制度完善不断促进各部门向农业输出财力、人力以及物力资源,通过监管制度的建立实时跟进农业发展状况,不断规范农业现代化生产。

3.2 不断完善农业科技管理制度

农业科技人才匮乏、科技推广难、科技落后也是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对农业科技制度管理,首先应从工作人员薪资待遇上做出改变。通过完善薪酬管理,建立奖励制度等方式不断吸引人才流入,不断增强科研力量与水平;其次应从科技推广做起,通过完善各地区农业信息管理,不断健全科研部门方式来拉近科技部门与农民生产距离,通过科研部门加强各地区农业生产与研发联系,从而有助于各部门沟通科学技术,并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新科技;再次,对技术创新而言,应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生产经验,并鼓励创新,通过积极学习与创新生产方式不断完善农业科技发展水平。

3.3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作为“三农”问题的主要环节,是我国现代化进程改革的重点内容。只有不断改革农村生产制度,大力开展乡村振兴战略,我国才能从基础行业开始,加速现代化进程开展与实施。一方面国家应重点着眼于打造全面小康社会,通过政策优惠与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让人民享受到改革红利。另一方面国家也应注意农村与城镇发展水平差异,通过人才引入、制度完善不断加速农村发展,使其逐渐向现代化迈进,进而不断缩小农村与城市发展差距,改善我国地域发展不均衡问题。

3.4 完善配套制度,促进城乡一体化

大力促进城乡一体化,改善农村矛盾,促进人力资源流动,对我国资源优化配置而言十分重要。一方面,国家应加强对各地区制度的规定,提供宏观发展策略与指导,通过发展方向的确立为各地城镇化建设指明道路,通过优秀人员的派遣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改革措施。另一方面,国家应合理规划公共资源配置,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城与乡的合理发展;此外,通过完善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以及制定征收制度和税收政策,不断完善农村发展新秩序,缩小城乡发展距离,这对城乡一体化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4 结束语

十几年的实践证明,“三农”政策对我国农业经济影响是巨大的,通过对民情考察以及对农村发展现状的分析,不断完善相关规定与措施,不断解决“三农”问题,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现代化,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发展。

猜你喜欢
三农现代化生产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