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聪
保险作为一种风险管理、经济补偿手段和社会产品再分配的保证,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国民经济等现代生活中占据着特殊而重要的地位。金融三大支柱之一的保险业人才竞争激烈,特别是应用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稀缺。根据《2018年保险统计年鉴》显示,保险行业从业人员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不到17%。在现代保险服务业“新国十条”的出台,政府购买服务大力推进和“互联网+”迅速兴起的时代背景下,现有高校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错位矛盾。如何将保险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对保险硕士专业学位人才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保险硕士专业学位人才的适应能力是一项艰巨的战略性任务[1]。
研究生招生工作是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前提和保障,研究生的生源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在目前保险硕士专业学位高等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选拔出具有培养潜质的、高质量的优秀保险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2]。
保险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质量选拔的影响要素主要可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见表1、表2),建立一套科学的生源质量评价体系,有利于使生源特征更加形象、具体化,将研究生现有生源质量、未来发展潜力进行整体综合评价,有利于选拔出适合专业发展的优秀的研究生生源。
表2 生源质量评价体系中定性分析要素
保险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可以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招生策略,在新媒体上发布特色招生宣传片,选派学院骨干教师到国内对口高校进行定点专场宣讲,积极举办学术夏令营,实施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如硕博贯通、硕博连读、直博等)等措施,提前锁定符合条件的优秀保险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
保险学科涉及的知识领域较多,不同险种的开发脱离不开相关行业孤立进行。随着保险行业的蓬勃发展,具有其他行业背景知识的复合型保险人才成为保险公司的“抢手货”,培养单位应在保持保险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优良传统的同时,大力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理论知识、较强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复合型高层次保险硕士专业人才[3]。
保险专业涉及多个学科相关知识,培养单位应多借鉴国内外其他高校保险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结合自身的学科特色,切合保险行业发展的新要求,根据学生的发展定位,合理安排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各类课程的课时配比,注重不同学期课程之间的连贯性和合理性。在满足全国保险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的情形下,培养单位可自行设置专业课,专业课可以是通过不同课程组合而成的课程模块。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的核心环节,课程模块应体现出培养单位的教育理念,培养单位结合保险市场发展新要求,与保险公司和行业一起协同开发多个面向市场的、选择多元化的、既有统一性又有灵活性的核心课程模块[4]。
保险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的培养需要注重理论性、应用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我国培养单位保险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理论性强,但与保险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有所出入。保险行业对人才的培训实务性强,但知识体系比较单一。保险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和保险行业在保险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由保险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牵头,明确学校、企业和导师三方的责任和义务,依托企业丰富的行业实务背景知识,建立产学研联动培养合作机制,为保险行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人才输出。
保险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教学与科学硕士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保险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决定了其教学形式应更加灵活多样,更多地采用参与式教学范式,特别是团队学习、案例分析、模拟训练等教学方法的运用。一门成熟的保险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应具有适合其知识体系要求的课程教学方法,授课教师应结合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5]。
保险学科由于涉及的知识领域较多,线下教学课程内容往往不能完全覆盖,需要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拓展。保险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更注重实务性和实践性,各培养单位普遍存在授课教师缺乏保险行业实务性知识的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线上教学技术逐渐成熟,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共享,线上教学作为线下教学的一种补充,可以将保险行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仿真实验实践教学以及其他学科相关的知识与保险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有效整合,搭建保险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资源共享学习的交流平台。
保险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应高度重视课程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建设,建立课程教学团队、研究生系所、学院的三级审核制度,对教学目标、教学大纲、课程实施方案进行严格把关,并组织学院领导、系所负责人、骨干教师成立教学督导队伍,对所有课程进行教学观摩和评估,组织学生从授课内容娴熟、条理清晰、教学促进思考等维度进行测评,测评结果纳入优秀教师评选、职称评定。
实习实践作为保险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课程教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单位应依托高校的专业优势和科研力量,通过与保险行业合作建立教学实习实践基地、设立联合培养项目、开通师资互聘通道以及共同组建研究中心等措施,进行长期、全面、持续、有效的联系和互动,加强保险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实践环节学习,增强实践动手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作为保险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在课程模块中应适当增加教学课时数,并聘请保险行业实务专家担任兼职导师,让学生不仅接受到保险理论知识,还可以跟随兼职导师接触保险行业实务,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对保险专业的认识,增强学生职业胜任能力。
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满足了各方面利益的需求,培养单位投入人力和经费,利用学校、学院、教师等资源,遴选行业内具有一定规模、良好社会效益和丰富管理经验的代表性企业作为合作单位,在“互惠共赢”的基础上共同建设一批专业特色鲜明的优质“校企联合”实习实践基地,并逐步将其打造成校企资源共享的合作平台,培养单位可通过组建实践教育基地、开展实务专题讲座、“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在实习过程中,综合运用团队学习、现场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动手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与意识。发挥实践基地在保险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为保险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提供保障。
保险业作为一个正处于跨越式发展时期的朝阳产业,急需国内各高校输送大量高层次的保险专业人才。探索合适的保险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保险专业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培养单位可坚持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复合型、高层次保险专业人才为目标,从提高生源质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等环节进行实质性改革推进,探索出适合本单位的保险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