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赛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素质培养路径研究

2021-12-17 03:25霍梦雨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8期
关键词:编码大赛素质

文/霍梦雨

创新是民族持续发展的动力,是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将网络技术与传统产业相融合,充分发挥云服务平台作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开拓大学生创新思维。近年来,职业教育越发受到社会的重视,除了让学生掌握足够多的技术技能,职业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素质的综合提升。创新创业课程的融入,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方案。职业教育如何实现教学改革?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如何培养?这些都是高职院校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互联网+”大赛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素质模型建构

(一)研究设计

创新创业核心素质更多是一种内在的状态,很难进行定量研究。因此,本研究主要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首先,借助文献分析方法,收集大学生创新创业所具备的能力素质;其次,实施行为事件访谈,被访谈者包括具有“互联网+”大赛经验的高职学生、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师与学院领导。对高职学生的访谈,目的是了解其参赛的体会和难点,观察他们所具备的创新创业核心素质;访谈创新创业课程教师的目的是了解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形式及指导大赛的过程行为、所认为的学生应具备的创新创业核心素质;访谈学院领导的目的是了解学院人才培养方向与学校对“互联网+”大赛的支持度等。为构建模型和分析培养路径奠定了基础。最后,借助扎根理论方法将文献分析结果和访谈过程进行了自下而上的编码。

(二)资料分析与编码

扎根理论建立在经验、资料的搜集基础上。通常情况下,理论假设存在于研究后,研究者需要先通过调研、访谈深入实践,搜集足够多的原始资料,然后梳理、加工、总结资料,最终上升为理论。本研究运用扎根理论分析了原始资料,按照开放式编码、选择性编码、主轴编码、理论饱和度检验的步骤实施了资料编码工作。

第一,开放式编码。将访谈录音转换成文本资料后进行比较、归类、语义合并、统一命名。在这个过程中,本研究归纳了高职学生应具备的75个创新创业核心素质。第二,主轴编码。将归纳的75个范畴实施聚类分析,形成5个主范畴,即个性特征、自身能力、知识结构、团队力量和外部因素。第三,选择性编码。将形成的5个主范畴反复对比,提炼出2个核心范畴,即内因和外因。第四,理论饱和度检验。为确保归纳的2个核心范畴可以涵盖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素质,对高职学生实施开放式问卷调查。对问卷回收、处理发现除表述不同外,并无新的概念和范畴。

具体编码过程如下表1。

表1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素质编码

(三)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素质模型建构

编码形成的5个主范畴中,个性特征指自身所表现的较为稳定并长期存在的自有素质;自身能力源于后天学习,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得到不断提升;团队力量指大赛项目中团队人员所应具备知识、技能和素质,有助于形成良好团队氛围和必要的力量支持。这些是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基础保障,是内隐性的创新创业优势与人格魅力。外部环境指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家庭,在政策、软硬件资源上能给予的各项支持。在选择性编码中,本研究将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素质归为内因和外因,由此构建了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素质模型(见图1),内外环境的动态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这为探讨其培养路径提供了参考。

图1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素质模型

二、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素质培养路径

当前,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进入快车道,高职院校应乘胜追击,主动改革现行模式,强化教育方式,使创新创业教育趋向系统化、规范化发展。依据构建的创新创业核心素质模型,笔者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出以下五条路径。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互联网+”大赛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提供了良好契机。高职院校应从上而下、从整到点,整合院校资源,深入改进现行创新创业培养方案。建议以核心素质模型中的问题解决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作为培养目标,融进人才培养方案;另外,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职业教育必修课中,面向全体学生,灵活选取教学材料,系统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实施课程改革

一方面,高职院校要立足当代互联网思维和创新教育模式,丰富创新创业课程,例如:在创新创业课程中融入“互联网+”大赛案例分享与解读,使学生熟悉大赛知识技能,并针对性培养;增加创业类课程选择面,包括在线课程,并加强实践教学,满足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需求;另一方面,将创新创业元素融入专业教育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1]。学生在习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自身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和主动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

(三)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

首先,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升综合素质,具备较高的人格魅力,以自身影响学生的个性特征(责任心、服务的精神等);其次,教师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特别是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使其在第一第二课堂中,不断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最后,由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开设不久,缺少专职教师,并且现有教师缺乏创业经历,没有实践经验,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2]。因此,高职院校应聘请一些拥有丰富创新创业实践经历的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

(四)建设创新创业平台

每位学生心里都有创新的种子,很多时候学生是因为缺乏创新创业平台而使得才能无处施展,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提供更多平台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可以成立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各二级学院或专业响应并成立创新创业服务点,学生自主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另外,加强校企合作,共同打造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的模拟创业提供基础设备,同时,促使企业和教师之间的科研项目研究,让学生参与其中,锻炼创新思维,强化创新能力,成长为真正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五)加强校内外实践

校内日常管理、课外活动等都承载着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任务。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抓住任何一个机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创新创业能力。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都应通过采取切实的教育行动来影响学生的思维和行为,鼓励学生发挥自身兴趣,朝着理想付出行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自信心,锻炼抗压能力,形成责任心,同时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执行能力、协调能力等;另外,学校安排专业实习,形成“理—实—理”的学习过程,在实践的基础上补充、强化原有知识,了解自身优势,弥补薄弱环节,不断检验,突破自身瓶颈,提升创业能力,增强就业信心。

三、结语

在“互联网+”大赛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借机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深度培养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核心素质,增强其就业、创业竞争力,为高职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素质基础。

猜你喜欢
编码大赛素质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Genome and healthcare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