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中孕育成长的希望

2021-12-16 03:12张家鸿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点滴细节学校

张家鸿

旧书重读,是我日常阅读中的一条支流。之所以会重读,是因为当年初读时所受的感染与熏陶,至今给我留有深刻印象。书中某些文字时不时从脑海中浮现,提醒着我是时候温故了。温故中若心有所得,岂不是美好生活的助推器?《教育的细节》正是我夏日里重读的绝好对象。然而,说其“旧”并非意味着出版时间有多长,而是它自从2015年11月首版首印之后不到六年的时间,已经重印很多次。印得多,身上烙下时光流淌过的痕迹,因而显得“旧”。然而此旧并不意味着它失去青春活力,而表示受到许多教师读者的喜爱。这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原因何在?借用朱永通的话来讲,“美好的教育蕴藏于学校生活中每一个以人为本的细节里”。

以细节为源头的教育思考、探讨、总结,必然是以真实可信、既有问题更有希望的教育现场为出发点的。正因如此,《教育的细节》这本书中没有各类花哨的名头、各种高大上的口号、各式不切实际的理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让教具成为有生命的道具?遇到班级的学生人数是奇数时,教师如何安排那个单独的座位?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找到与学生身心发展相应和的节奏?教师应该如何回应学生的问候以及如何称呼学生?所谓会管学生的好教师,于日常教学中有何具体呈现?教师应当如何对待学生的迟到现象?今日的教育会如何在学生心中撒下种子,影响甚至决定他们与众不同的未来?教师如果唯教条是从,会给学生带去怎样的伤害,给家长带去怎样的困惑?为解决学生既重且大的书包之摆放问题,学校或教师可以做些什么?作者在《后记》中对“细节”的界定与认识,指引着读者透过纷繁的表象直达概念的内核。“在我看来,细节不是一件件事情的简单堆砌,也不是对诸事吹毛求疵。它涵盖了你做事的态度,也涵盖了你对人的温度,更涵盖了你对生活和世界的热度。一句话,它的背后藏着你的情感和价值观。”在朱永通关注的众多细节中,读者不难发现,学生一直处于中心位置。他们学习中的困惑、身处集体中的困难、成长中的困境,素来是朱永通思考并探求解决之道的支点。

基于此,朱永通对某些概念的界定就是有温度的,可以给读者提供切实可感的体验。他关于校园文化的定义与思考便是如此。何为学校文化?朱永通认为,文化即风格,风格即文化。结合泉州第二实验小学给学生以及家长留下的印象与口碑,作者认为所谓风格,是隐藏在师生行为背后的一整套大家认同并自觉践行的价值理念,它弥漫在学校的空气之中,無声无形,却又无时不在。它的快乐、自信是内生的,拒绝任何虚伪的包装。学校文化如果没有真实地驻留于师生心中,并且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岂能与“文化”二字沾边?若非如此,文化便是假的、虚的,只是挂在嘴边的口号或是写在墙上的标语。

如何建构学校文化?朱永通抓住“故事”两个字。学校里发生的富有教育意义的事情,应当成为故事的来源。在师生之间口耳相传的故事就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这些故事成为美谈时,学校的影响力就得到真实的体现与进一步的巩固。在这些故事中,学生自得其乐的成长必然是闪闪发光的核心部分,教师的成就感必然紧随其后,此所谓古人所说的“教学相长”。“相长”的并不只是知识与学识,更多的是处在同一种情感上的愉悦与幸福感的满足。有细节的存在,教育才有具体可循的真实情境。失去情境的支撑,细节便没有生存的空间,便没有可感的温度。倘若这样,学生不仅会在宏大的口号与五花八门的旗帜中失去其主体地位,甚至会沦为可有可无的摆设。

我把《一厘米之变》视为《教育的细节》整本书的“书眼”。 此文是以实例为基础、以真实人物为榜样的宣言。它以教育现场常见的问题为起点,以有意义且可操作性极强的做法为终点,文字平实温和,却积聚着一股厚实的力量。所谓“一厘米的改变”就是教师当下的点滴付出及其带来的点滴细微的变化。短时间看,它也许是不足取的。但是如果能够抱着耐心与恒心,让这些点滴、细微之处积聚起来,是否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虽不一定,至少有一种可能。一厘米之变在哪里?在及时积极地处理一桩对学生来讲迫在眉睫的小事,在为学生的成长注入点滴却可感的力量,在买一册喜爱的且与专业成长紧密相连的好书,在写下一篇反省课堂不足与改进策略的短文……

一厘米就是细节,教师可以给自己的成长之路进行长远的规划,但是成长必须从细枝末节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做好琐碎的日常开始。把如一滴水的细节做好,假以时日,一滴滴水必会汇成清澈的溪流,乃至波澜起伏的大海。《老子》有言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假以时日,细节可以成就自我的教育理想,细节可能成就美好的教育人生。对教师来讲,把当下的一件件小事做好,难道不是既让人感到欣慰又孕育着无限希望的美好开始吗?

犹记得几年前初次阅读《教育的细节》时,我许多次为自己于教育现场的熟视无睹而懊悔不已。人云亦云是失去主动性,见怪不怪是只剩麻木。不管哪一种,皆为失去思辨能力与认知感觉的体现。朱永通眼中所见亦是我眼中所见,为何他有如此见识,我却心无半点波澜?如果长此以往,我迷失于弊病丛生、积重难返的教育现实乃势所必然。朱永通则常在他人无疑处生疑、在热闹喧哗的想象中直击其虚弱与不足道。亲眼所见既真,心中所得和笔下所写则深。若能时时扪心自问:从来如此便对吗?则不失为自我敲打之道。这正是朱永通想告诉读者的。怀疑与思考一样,既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能力。不怀疑不能见真理,长久的不思考则会使眼神日益浑浊,见解日益平庸,心胸日益闭塞,成长日益成为奢望。

旧书重读,读出新的滋味、新的感受,是按部就班的日子里美好的一笔。常读常新的书,是精神意义上的新书,与何时出版、存放于书架上多久无必然关系。朱永通《教育的细节》郑重地提醒着我:树立心中理想的同时,不可忘了置身的教育现场,不可忘了把与学生有关的点滴小事做好。

(作者单位:福建省惠安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点滴细节学校
《珍惜点滴》
给大树打“点滴”
关注48个生活细节
细节取胜
学校推介
喵夭家的环保点滴
时尚细节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