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梅
饮食文化不仅仅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更代表了本国的民族特色。然而,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各个国家的文化交流,更成为影响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障碍之一。对比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表现,寻找产生差异的原因,提出有利于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建议,从而减少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与冲突。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表现
从“食”的角度看,中国人把谷类作为主食,尤其是面食为主,蔬菜、肉类则是副食。事实上,在我们传统的菜谱里,素菜是每天的必需品,也仅仅在重要的日子,肉类食物才会出现,由此便产生了“菜食”的说法,以蔬菜类为主的食物在我们日常的膳食结构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肉质类食品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然而在大部分人的意识中还是蔬菜为主的生活方式。欧洲人的饮食对象是以肉制品、奶酪品为主,他们凭借着以游牧和航海为主要的生活方式以及特有的文化血统,以狩猎、饲养为主,以采集、栽种为辅,荤食占据着主导地位。从“饮”的另一面来看也是这样。中国人习惯于喝茶,茶的品性味道需要慢慢细品方能领略各种真味,悠远绵长,与植物性合;西方人喜欢喝酒、咖啡香槟等具有刺激性气味的饮料,尤其是酒带有像火一样热情而奔放的性格,喝完会使人的精神兴奋;咖啡口感通常以苦涩、醇香而俗称,饮后也会使人激动。
在饮食方式上,中国人是合餐制。不管是在那种场合,宾客们都喜欢围成圈儿坐在餐桌旁边,将所有的菜肴、汤都放在宾客的中间,食客可以根据各自的爱好选取自己觉得美味可口的饭菜。这其中蕴涵着既体现共同享用,也体现大家感情的深厚思想。然而,由于西方人独立意识比较强,往往是分餐制。自助餐就是典型的一个例子。在宴会上,主人将已经备好的食物放置在桌上,由客人自己随便享用,把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夹在盘子里面,随后找个舒适的地方站着或坐着吃,也可以边吃喝边和亲密的朋友聊天、说笑。另外,中餐讲究菜肴丰盛,品种多样,并且对用餐顺序也格外讲究。而欧洲人在宴请时,主要是以牛排、奶制品等为主食,餐后适当吃点甜品。西式甜品种类也是相当丰富,有油炸类、酥皮类、布丁类、冰糕类等。在餐具的使用方面,中西方的差异则更为明显了。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据史书记载在商周的时候就出现了。无论是主食还是肉类,煎的炸的炒的炖的,小小的筷子都能将食物送到口中,也彰显出国人的大包容和大智慧。而西方人的餐具则极其复杂,吃不同的肉菜则需要不用的刀叉,吃肉的有专门的刀,吃蔬菜有不同类型的叉,就连吃甜点还要制作专门的餐具。
在饮食观念上,中国人讲究美学、感性,而西方人则推崇理性、科学。中国人的菜品要求色、香、味、俱全,讲究菜色搭配多样,注重每一道菜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常见的人们在品尝某类菜品时,往往会评价这个菜“味道好极了”,那个菜“味道一般般”。但是,若要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味道好”,人们就很难解释清楚这其中的缘由。西方人毫不在乎食物的卖相如何,他们更看重食物本身的营养价值,他们关心每天摄取的卡路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要求饮食清淡,均衡饮食。通常他们会提前制定好膳食菜谱:早餐一个鸡蛋、几片面包、一杯牛奶,即便是最讲究的晚餐也是面包、牛奶、土豆条、香肠,简单却营养丰富。在西方人看来,只要营养健康,便会欣然选择。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原因
饮食对象折射民族性格。根据中西饮食对象的不同,把西方人看作动物性格,把中国人看作植物性格。换句话说,西方人是属于“凶猛性格”,中国人 属于“安静性格”,这种性格反映在文化价值理念的差异就是中国人喜欢安定的生活、固本务实,从小就被灌输父母在不远游的哲学思想。而西方人喜欢具有开拓冒险的性格,西方人不管素食还是荤食都喜欢吃生的,表现出他们敢于开拓的民族精神。和东方人相比,他们更喜欢无拘无束、浪漫,更有野心和气魄,他们更愿意走出去创业。
不同的饮食方式反映不同的价值理念。合餐制体现了中国人讲究“和”文化,更注重和谐与整体。也体现了中国人推崇集体主义的价值理念。西方人的分餐制将个人的独立摆在了第一位,体现了本位主义的个人观念。在崇尚个人主义的欧洲社会,人们往往追求更多的自由,尽量摆脱集体的束缚。另外,筷子和刀叉这两种餐具也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代表着中西不同的哲学理念。这种差异不仅仅影响了中西的饮食习惯,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中西方人们生活观念的差异。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刀叉背后蕴含的文化意蕴必然带来分餐制,而筷子折射的文化意蕴肯定是与家人围坐餐桌旁共同享用更相配。西方的分餐制,因此带来西方人追求独立,子女长大后独自闯荡世界的思想和习惯。而筷子带来的合餐制,突出了在一起的家庭单元,从而让中国人时时刻刻牢记家庭观念的重要性。
不同的文化导致不同的饮食观念,同时蕴涵了不同的处世哲学。由于中西哲学思想的差异,对待饮食西方人追求营养的均衡搭配,即以重科学、营养为最高准则。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西方人特有的处世哲学,他们心中所追求的是更加理性、健康的生活品质,从中也透露出做事情的态度严谨同时讲究科学性和规范性。因此当我们参观西方人家里的厨房时看见有天平、量杯等规范性的仪器也不足为奇。相比之下,中国的菜品主要追求的是形式,追求色香味俱全。中国式五味俱全的烹调术旨在追求美味,但是也难免在加工过程中的高温油炸和过长时间的小火慢攻,都会让菜肴的营养成分破坏。尽管中国人更懂得通过饮食来养生,也有相关书籍讲解食疗、食补、食养的方法,但是因为我们过度追求美味,造成食物本身的营养成分流失。
相互借鉴 相互融合
毫无疑问,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必然会影响跨文化交际,我们应该找出两者的差异并分析差异,从而进一步了解别国和自身的特色风味。当然这些差异具有相对性,全球态势下的跨文化交际使得多样的饮食文化不断地互补和兼容。例如在中国、可见法国米其林餐厅、肯德基等西方的舶来饮食,同时中国式大餐也遍布全世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意识地都在进行跨文化交流,饮食文化也不断地在全球经济文化整合的过程中,充当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它逐渐成了一种文化影响力,也在悄无声息地改变全世界。
因此,我们始终要秉持在发扬本国文化的同时,更要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异国文化,并且要在保留自身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外来优秀的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当我们在面对饮食文化差异中的问题时,不应该全面否定或排斥,要虚心接受异国饮食文化优秀的特点。饮食文化的差异带来了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但是如果我们能正确面对,就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完善自身的文化。另外,饮食文化的交流,也需要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欣赏。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交流可以促进饮食文化交融互补,各國人民在享受各国特色饮食的同时,也促进了双方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