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英 李欣蔚
2019年,中国香港导演刘伟强集结张涵予、袁泉、欧豪等演员,将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在9800米高空成功处置特情的事件搬上银幕,为观众奉上一部惊心动魄的航空灾难大片。影片在真实事件的基础上辅以奇观化的艺术加工,尤其是增添了英雄机长刘长健驾驶飞机穿越雷暴的片段,面对强风、低温、缺氧、客舱释压、飞机撞山等危险的考验,英雄机长迎难而上力挽狂澜,成功确保了机上百余名成员的生命安全,凸显出人类在不可抗的自然灾难面前不屈不挠的顽强斗争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气宇轩昂的“人定胜天”品质。
电影《中国机长》特色之一便是真实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了不起的航班机组在遇到危险时的专业表现,塑造了中国民航人尽职尽责的职业形象,准确诠释出普通民航人面临危难时的英雄本色。
刘长健是本片的核心人物,影片伊始,几组镜头展现他在工作出发前居家的生活化场景:习惯性地在浴室训练憋气;温柔地对睡梦中的女儿满儿许下生日承诺;以及为被人遗弃眼睛受伤的小狗涂抹药水。短短两分钟的光影时间,初步塑造出刘长健专业素养极高、自我要求严格、温情而善良的形象特征。之后刘长健与机组其他人员相处的段落又确立了其工作状态中不苟言笑、严肃认真的民航机长形象,他叮嘱业务水准有待提高的副驾驶徐奕辰牢记“当你认为没有错误的时候,错就一定会来找你,在驾驶舱里,所有动作都要准确细致”。的确,肩负整个航班生命安全的飞行员只有自己意识到本职工作的重要性,才会敬畏职责,恪尽职守。当身处9800米高空的飞机驾驶舱风挡玻璃出现裂痕,他敏锐地捕捉到危险信号,及时判断做出决定与管制中心联系申请下高度备降成都,给予管制中心重要的故障讯号,保证了管制中心总体的飞机调度与应急处理预案;当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副驾驶被吸出窗外,故障造成飞机姿态变化,自动驾驶失灵,且飞机一度与管制中心失联,航行得不到指挥时,本领过硬、知责履责的刘长健展现了高水平的职业素养,沉着、冷静、谨慎、果断、睿智,将旅客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践行着民航人的忠诚品格与职业道德,克服了一幕幕险象迭生的困难,最终将超重又超速的飞机安全备降,挽救了全机组人员的生命,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
而这场灾难中的其他机组人员同样展露出英雄本色。在大众眼中,民航飞行员有着光鲜亮丽的外表,但很多人并不了解他们面对的风险和肩负的责任,该片则展现了民航机组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以直观化的视听影像深度揭秘中国民航业幕后的秘密,为观众奉上职业奇观的饕餮大餐:在客舱机组准备室,乘务长带领乘务员一一检查专业化形象,检查手指,核对手表时间,提问航线特点与应急处理方式;飞行员们认真查看崇州—拉萨航段座舱释压示意图,检查释压程序;航班起飞前在舱内有条不紊地进行机组调试,各号位乘务员依次检查应急设备、应急撤离信号和灯光,核对配餐数量等。审慎行事、精益求精的态度以及对细节的严格把控成功奠定了影片专业化的基调。当灾难降临,在死亡的恐惧面前,恐怕没有多少人能镇定如常,所以飞机旅客的哭喊、抱怨、情绪失控皆是最普通民众的真实写照,而机组人员在面临同样的境遇时,尽管自己重重摔倒仍努力爬起,坚守自己的本位职责,训练有素地指导旅客使用氧气面罩并安抚旅客情绪。四川航空3U8633航班原型乘务长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曾说到,自己内心再慌也不可能表现出来,因为自己是专业的,当观众置身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情境中,生死关头之际听到乘务长毕男以沉稳的语调说出“我们受过专业的训练,请相信我们,从飞行员到乘务员,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了日复一日的训练,就是为了能保证大家的安全”时,我们也会被这些敬业的、真诚的、无畏的机组人员感动,愿意去认可、信任、配合,并被他们的平凡英雄本色折服并由衷的感佩。
《中国机长》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其特色之二在于它把握住了普通人的人性光点,真挚可信的人物于命悬一线之际彰显人类之善,温良的中国人面对突发的险情,对生命的敬畏化作同甘共苦,以诚挚的情感抒写了人间真实。
空难题材影片常常带给受众紧张刺激的审美体验与快感体验,《中国机长》在传达敬畏生命的主题时同样营造了代入感十足的死亡威胁与求生欲望。首先,多个性格迥异的配角设定满足了不同受众的情感代入需求。登机之前的候机楼为我们展现了乘坐这趟航班旅客的众生相:想在布达拉宫跳广场舞的旅行团大妈;手持自拍杆直播的女主播;丈夫在西藏大饭店当厨师的夫妻;去西藏祭拜战友的大爷;性情暴躁易怒的吴先生;即将一家团圆的藏族母子;旅行的外国友人以及离家出走的叛逆女儿……这些机组乘客身上浓缩着人世间普通人的生活百态,多元的配角人物避免了人物塑造的模式化和单一化,增添了更为充沛的情感与戏剧冲突,使得叙事更加丰沛饱满。其次,影片利用空间环境,营造绝处逢生的紧张情绪。纵观全片,《中国机长》的大部分场景局限于封闭式的机舱空间,固定的场景拍摄容易令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因而编导在影片构图、剪辑与色调上下了功夫,运用倾斜的构图与摇晃推进的广角镜头表现机舱剧烈颠簸时乘客的惊恐万分与不知所措,呈现乘客扭曲的面孔;运用快速切换的近景镜头交织展现机舱乘客与驾驶舱飞行员的不同状态,从而使乘客的慌乱与机长的冷静形成鲜明的对比;运用色调二次渲染恐怖情绪,末日般的雷暴空镜与舱内忽明忽暗的灯光相互依托,黑暗阴郁的冷色调里观众犹如置身于万米高空之中,和乘客一起体验强风、低温、座舱释压、冰雹等恶劣环境以及飞行险情造成的压迫感。最后,适当设置铺陈与悬念,突显生命的可贵。回家为女儿过生日是刘长健无法割舍的执念,飞机上119名乘客的生命安全是他作为一名机长的职责所在,所以困境中低温冻僵的机长在无意识之下似乎看到女兒化身小天使为释压的飞机施下平安备降的魔法,耳边似乎响起藏族男孩“扎西德勒(如意吉祥)”的祝福。当飞机穿越雷暴云直至失联的时候,地面管制中心工作人员一直呼叫“四川8633,听到请回答!”各部门相关人员的静默与低缓抒情的背景乐点以及升格镜头似乎暗示着航班已经罹难,此处的悬念设置,深深地体现出众人对生命的敬畏,因为生命弥足珍贵,所以不能轻易放弃,只有淌过磨难的泥河,才能锤炼出坚强的生命力。
此外,影片中经历灾难的乘客基于人性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展露出普通小人物的人性光辉,比如身处头等舱却脾气火爆、态度恶劣、无视航空规章的吴先生,在挑选粥与面的早餐时,故意为难笑脸相迎的乘务长毕男,傲慢且充满偏见地说出“一个端茶倒水的,哪来的自信”,但在机身遇险、客舱释压、极度缺氧的情况下,仍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梁机长进入驾驶舱。平安落地之后他被乘务长以及全机组人员的专业素养折服,真诚地与毕男握手道谢,其实他的道谢也是对之前粗鲁态度的道歉。同样,危难时刻情绪失控暴力向前推动餐车的男乘客,也为自己的不当行为真挚地鞠躬道谢与致歉;又如,剧烈颠簸下将乘务员紧紧抱在自己座位上质朴而善良的藏族母亲;一直喜欢聋哑女孩却不敢表达、在生死之际终于大胆表白的男生;向妻子坦白自己并非在大饭店做厨师的丈夫,以及明明知情却不言说的妻子;被老兵爷爷感动、决定前去祭拜烈士的陌生乘客……观众从这些普通人身上可以窥见人世间最可贵的爱情、亲情与友情,感受到他们对生命的敬畏。而正是对生命的敬畏,让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人性之善,并完成了一次人性的成长与升华。
中华民族流传千古的神话传说,一直信奉人定胜天的人本主义精神,刻画出一个个英勇顽强的形象:以一人之力劈开世间混浊,开天辟地的盘古;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的精卫;子孙相继、挖山不止的愚公……皆體现出中国人民探索自然、勇于改造自然的雄伟魄力,表现出炎黄子孙顽强的毅力与斗志。同样,电影《中国机长》特色之三是通过表现四川航空3U8633英雄机组与自然环境的矛盾与冲突,传达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敬畏自然的过程中人本主义的中国精神。
影片在描绘飞机穿越积雨云的段落时,多次运用大全景镜头对比展示机身的渺小与雷暴云团的厚重,适当的俯拍增加了恶劣环境的压迫感,地面是白雪覆盖的高高原地区,前方是黑暗可怖的未知云团,暗喻此次返航迫降生存的希望渺茫,同时侧面反映出英雄机长的伟大与坚毅。高空之上,刘长健忍受着狂风的撕裂与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达到人类体能的忍受极限,随时会有冻僵和窒息的危险。然而他不曾放弃,面对意外事故给予的生死挑战,时刻牢记忠于人民的责任意识,将保障119名旅客的生命安全视为最高职责,并因此迸发出强大的意志力与坚定信念,仅仅借助少数正常运转的仪器艰难的手动驾驶,在千钧一发之际,凭借开轰炸机的经验,有效避免了飞机在山地密布的高原地区的撞山危险;面对雷暴,机长刘长健身上具备的人定胜天的精神不是强硬的征服自然,而是秉承敬畏自然之心,寻找自然规律顺势而为解决困难,巧妙利用云体分裂时机穿越积雨云层,避免了万劫不复的迷航深渊。以刘长健为代表的机组成员在面对不可抗力的恶劣自然环境中彰显出全力以赴、英勇不屈的顽强斗争精神,谱写着人类生命奇迹的壮歌。
同时,《中国机长》也是一部极具中国特色的灾难电影,它精准诠释了普通人团队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一是飞机组员之间的患难与共。突发险情时,客舱里的乘务员对事故的具体情况并不知情,面对旅客“飞机在转圈”的指责,毅然选择带领大家相信驾驶舱内的机长,尽管机组的9名成员是第一次签派合作,但他们彼此信赖,团结一致,配合默契;二是,影片适时穿插地面管制中心反应镜头,秉承幕后纪实之感,交叉叙事,呈现各专业部门彼此之间的协作互助,进一步营造紧张刺激的氛围。应急预案启动后,民航西南空管局成都区域管制中心立刻下达关闭成都到拉萨的航线,确保8633飞行高度以下迅速净空的命令,在管制中心的矩阵式管理下,成都双流机场塔台控制室、成都终端管制室、机场运行控制中心纷纷响应,积极调度。除民航部门之外,影片还展现了其他部门有条不紊、齐心协力的合作,如西部战区空军指挥中心就此次紧急事故下达了中止训练、释放航线以北空域交民航调度的命令;公安、医护、消防、安保人员皆做好准备在机场待命,在自身能力范围之内竭力保证四川航空的3U8633安全。电影里各部门高效默契的相互协作尽显拥有集体主义精神与人本主义精神的大国之力,给予观众沉浸式的观影体验,令观众油然生发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中国机长》还原与再现了事发时的真实场景,展现出中国民航人的专业风采,树立了民航人良好的职业形象,拍出了荡气回肠之感,令大众对民航工作人员有了新的认知,正如影片片尾向奋战在民航生产一线的百万员工的致敬,故事折射的既是一个时代的民族光点,也是以中国精神铸就的珍贵影像记忆。影片之于观众的重要意义不仅仅是它表达了对职责、生命和自然的敬畏,更是因为作为一部现实主义的航空灾难类型电影,它牢牢地把握住了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的论断,彰显了不同于西方文化产品的中国式英雄主义,并以深蕴其中的浓厚的人本主义精神与真诚的集体主义团队精神,成为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兼具、艺术性与商业性共融的佳作。
(作者简介:张新英,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教授;李欣蔚,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电影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