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021-12-16 23:50蒋莉
文理导航 2021年36期
关键词:民间艺术渗透策略小学美术

蒋莉

【摘 要】“一刀切”的课程无法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地域、不同学生、不同环境下学生自身的不同要求。如果从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实际出发,充分挖掘课程的有效性,利用本土资源,可以大量培养多元化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艺术教育,这个民族是不完整的,为了使美术教育多元化、特色化、民族化地发展,可将本土乡村民间艺术更好地融入美术课堂。这样不仅有利于文化的传承,更可以使学生从艺术中吸收灵感,并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有深刻的认知,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价值观,这也正是将民间艺术渗透于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民间艺术;小学美术;渗透策略

一、民间艺术面临的问题

民间文化是大众自身的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源头,是我们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情感及人民信仰的载体,是生活的体现。一个民族越是重视自己的文化文明信仰,尤其是对传统民间文化的重视,就更有利于该国家的经济走向全球化。对于民族文化,我们更应强调的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创新,将传统文化在本身的基础上进行升华,与外界文相互融合,相互创新,创造出更优良的民族文化。为了谋求我国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中国教育事业应该贡献出独有的一份力量,美术教育在这一方面更应有所体现。

民间艺术是由劳动人民在朴实无华的生活中所创造出来的,是贴近生活的艺术,它与以往我们在社会上所接受到的普遍的艺术形式有所不同,它往往体现为朴实的艺术形式,以朴实无华的方式显现出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期盼,是世世代代不断创造的智慧结晶,蕴含着浓厚的乡村气息,同时反映着劳动人民的审美。随着中国城市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生活条件的逐渐改善,人民逐渐步入小康生活。但是在商业文化的冲击下,导致无数传统民间美术艺术形式在消亡,这也是我国民间传统文化发展令人担忧的现状。由于民间文化艺术形式特殊的传承方式,也使其难以流传下去,通常其没有图像及曲谱视频等,靠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承,世世代代流传,一旦消亡,就没有踪迹可寻。并且,随着一些观念的转变,很多当代年轻人不愿意去了解、传承传统民间艺术。

二、小学教育现状与问题

我国中小学美术学科一直在教育中处于“小科目”的地位,因此小学生难以对美术学科形成较深的认识与理解,学生在上学之前对绘画也大多停留于较为物化的分解,将空间时间混淆起来,难以形成纯正的民间艺术风格。但不受理念拘束的思维恰恰有利于艺术形式的发展,上学之后,一切就显得那么拘束,“正統”的美术学习也会使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及热情大大降低,在学业压力下,文化课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占比更大,而类似于美术这类“小科目”就会占比更少。久而久之,学生就容易对美术学习失去兴趣。

三、美术教育与民间艺术的融合

我国小学美术教育在今天以培养学生的美术审美意识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宗旨,现今社会科技日益发展,现代人的想象力日益低下,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灵感越来越少,而传统民间艺术不会受到思想的限制,比较适应现在学生的欣赏能力与特点。

(一)美术教育有利于对民间艺术的传承

想使民间艺术得以保存,第一是重建历史,保持它兴盛的样子,第二是收集历史产物,如建立历史博物陈列馆,这些都是一时的,虽然有办法使历史博物得到保存,但一切都是静止的,对于民间艺术而言,最重要的还是传承。唯有传承下去,才可以让民间艺术以另一种形式在社会中得以存在,有一席之地,因此,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教学的融合就是关键。相信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民间艺术产生兴趣,不久之后,学生会投入更多精力到民间艺术的学习中,以更好地对民间艺术进行抢救及传承。

(二)民间艺术可以使美术教学多元化

民间艺术更加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很多民间艺术发源于农村,有着极强的生活表现能力,是农村人民生活智慧的结晶。民间艺术文化形式较为丰富,易懂淳朴,是人类最早的美术教材,它的原始质朴,非常符合对学生的绘画启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绘画的兴趣,符合当代小学生的心理及活泼跳跃的思维发展特点。小学阶段,我们所接触的民族民间优秀作品,有助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素养及美术绘画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信仰与兴趣,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想象能力。通过欣赏各种民间文化形式,能使学生了解伟大的中华文明,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从而使其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与光荣,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也能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由于美术教育的特殊性,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感知方法与兴趣,能帮助学生突破禁锢的思维,发展发散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多元化的美术教学能使课堂更加丰富,也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开展民间剪纸趣味课堂,中年级学生已初步学会了一些基础的剪纸知识和技能,本课属于对教材的补充。本课重点是让学生学习团花的随意剪和对称剪两种剪纸方法,难点则是在三年级的美术学习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逐渐渗透“设计应用”的学习理念,并使学生产生设计学习的欲望和动机。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气息浓郁的“剪纸”元素融入到生活应用中,如台灯灯罩、汗衫、礼品包装盒、茶杯和茶杯垫图案设计、贺卡等,让学生从中年级开始就接触到设计应用的实践性、审美性很强的美术课程,学生到了高年级再学习此类课程时就不会觉得设计是“无源之水”,这也是教师设计并施教本课的初衷。学习剪纸的历史、方法、符号和古代人、现代人对剪纸的应用等相关知识和方法,运用剪纸基本方法剪出1-2个体现剪纸特点的作品,通过设计和剪贴装饰,应用到生活中。由此,将民间文化与课堂相互结合,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到相关的民间文化。

(三)将民间艺术融于课堂,有助于培养民间欣赏群体

民间艺术色彩缤纷,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更好地将民间艺术引入课堂,不仅有利于学生传承民族精神内涵,还能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我国历代都有许多精工巧匠,通过向民间艺人学习,不仅可以了解到这些大国工匠的事迹,也可以深切体会到他们的勤劳与智慧,另一方面,通过模仿练习,也可以提升自身的技艺技巧。年轻的经历对一个人而言影响巨大,即使学生将来不会从事与美术相关的职业,也会因在小时候学习过美术而提升其欣赏艺术的能力,对于构建正确的三观也有所帮助。通过提升兴趣,学生今后也会持续关注民间艺术,即便学生中只有少数人对民间艺术产生兴趣,也可能会找到传人。通过对民间艺术的资源调查,学生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民间艺术的价值,更好地维护、保护传统民间艺术。例如,教师可将传统民间泥塑融入课堂,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自行准备泥塑材料,根据传统民间艺术形式,进行泥人的塑造。学生可根据老师提供的民间泥人形状进行塑造泥人。这样一方面可以增进学生对民间传统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结束语

当前,由于教师自身的生活因素及社会环境诸多因素所影响,导致民间文化美术资源的开发及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有所欠缺。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如现代教师对民间文化研究不足,学生的家乡历史文化背景,对教师而言是一个知识盲区。学生在学习本土美术技巧之时,所用时间不足,使得课程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但是这并不能阻止我们将民间艺术渗透到美术教学中,用家乡美术这个教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弘扬教育精神,让学生做一个对国家,对家乡有用的人是,是每一个教学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大量发掘民间艺术素材,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丰富自身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将民间艺术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王梦娇.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新智慧,2021(09):39-40.

[2]黄月青.论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运用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0(11):67+74.

[3]申风.浅谈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运用策略——以贵州黔南地区为例分析[J].新课程导学,2019(08):49.

[4]吴倩倩.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进行民间艺术熏陶的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4(05):140-141.

猜你喜欢
民间艺术渗透策略小学美术
民间艺术篇
传承·民间艺术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民间艺术
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