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炜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十分重要。语用能力的培养,基于广泛的阅读,基于良好的语感以及学以致用。基于语用视角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通过进行多元整合,培养语文感受力;注重互容互通,激发语文想象力;引发阅读联系,培养语文概括力;引导对比分析,培养语文辨析力的策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用视角,群文阅读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学科的教学重点在于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同时要展现学科的综合性以及实践性等典型特征。基于这一观点,不仅界定了语文学科的性质,也指明了语文教学的方向,那就是语用。语用能力的培养,基于广泛的阅读,基于良好的语感以及学以致用。在组织群文阅读的过程中,需要突出强调的重点在于针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这样学生才能在稳固扎实的听说读写训练中习得知识、提高能力,才真正有助于发展思维的条理性、提高阅读习得的全面性,这样的全文阅读才具有张力和实效。
一、进行多元整合,培养语文感受力
语文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这是学生在面对语言文字时所生成的感知能力,也是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石。语言是由语言文字组合而成,并非是单一的叠加,需要作者灵活运用表达技能,对文字进行再创造。由此可见,其间充满了作者的表达智慧,对学生而言,具体的阅读过程实际上就是和文本之间所展开的深度对话,这也是一种创造过程,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由学生自主建构,这样才能以文本为对象,展开多方面、多维度的斟酌梳理,并对其中所涉及的关键要素进行整合,体会其中所描绘的情境和韵味。
以“战斗英雄”为例,在以此为主题展开的群文阅读教学中,需要将重点着重聚焦于学生的感受力,其中所编排的内容包括《狼牙山五壮士》《黄继光》《八女投江》《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在这些文章中,是对英雄人物的赞颂,但是与其相关的时代背景学生并不了解。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其讲解相应的战斗背景,帮助其了解当时局势的紧迫以及复杂特点。这样就能够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质感,也能够拉近其与英雄人物之间的距离。之后,由学生静思、默读、完成批注,主要聚焦于为学生留下深刻感触之处,写下此时此刻的感受。上述内容结束之后布设交流,教师可以选择关键之處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启发,为学生留有充足的表达机会,特别是对人物形象的感知和体会方面。经过点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感官,也能使学生自主联想生活实际,以此生成个性化独特感受。针对这组文章的阅读可以配上音乐,也可以鼓励学生关注使自己深受触动之处,结合实践说一说个性化感悟,这样学生就能够体会作者蕴含于其中的情思,还能够将其转化为个性化的真情实感,既能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其联想,使其产生情感共鸣。
二、注重互容互通,培养语文想象力
陆机认为“观古今于须臾,扶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在这句话中,实际上非常直观地描述了想象的神奇,由此可见,在组织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其关键重点在于如何唤醒学生的想象,如何使学生感受想象的魅力。对于学生而言,想象这种方式就是要大胆、具有创新性。针对所解决的问题,只有展开具有创新式的研究,才能够快速且高效地探寻有效的解决办法。由此可见,在创新思维中,想象也是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语文教师则需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唤醒其想象潜能。
在教学时,群文阅读这种方式能够突破单篇教学的局限,能够以一篇带一篇或者扩展到多篇,真正呈现阅读教学的改变。当然,也需要教师精选文本,要聚焦于有助于启发学生想象能力的文本,同时要架构思考原点,使文本之间可以实现互通互融,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更好地唤醒其想象能力。
在以“星星”为主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精选的群文文本如下《夜晚的天空》《夜晚》《磨刀石》《星星》四首,这是四首儿童诗,针对这些文本的教学,可以设计以下流程:首先为学生创设交流环节,要求学生说一说眼中的星星像什么;其次引入导读《夜晚的天空》,说一说在这首诗歌中星星像什么,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比喻的表达特点;其三,在小组内自主完成另外三首诗歌的学习,思考在这三首诗歌中针对星星的比喻。在这一过程中,还要相机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蕴含于其中的奇特想象,使学生可以紧扣文本主题及线索,充分放飞想象,体会比喻的表达特点及表达效果。最后就是由学生自主创作儿童诗,写一写自己眼中的星星。
群文阅读这种方式能够极大地拓展阅读内容,也能为学生提供想象的源头,在培养其想象能力方面具有独有的优势。实际教学过程中,只要能够准确把握有助于唤醒学生想象的关键触发点,再结合多篇阅读,便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也能够保证想象源头的活水。文本中所揭示的弦外之音以及言外之意,实际上都是启迪学生想象的关键土壤。
三、引发阅读联系,培养语文概括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单元板块的编排以主题为核心,这样能以此作为整合文本资源的重要依据。将相似主题的文本整合在一起,以主题为核心词架构群文阅读教学,能就此打开具备深度的阅读,促使学生生发积极主动的思考,生成深刻的体验。在这一过程中,笔者认为联想二字是其中的关键点。
以“自然奇观”为例,这一主题下编排了四篇文本。以下以《观潮》《火烧云》为例,阐释对群文阅读的具体流程:首先为学生建立自主阅读的环节,充分唤醒想象。在开始群文阅读之前,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展开自主阅读,这样让学生对这两篇文本的内容拥有初步了解,放飞想象,尝试分析这两篇文本的相似之处。学生也能结合个性化感悟生成各自不同的想法和结论。有学生认为两篇文本都是描写景色的,也有学生认为在这两篇文本中语言生动形象,还有的学生关注的是观景的具体时间。根据学生的反馈可以发现,虽然学生展开了联想,但是还表现于相对零散浅显的状态,没有准确把握群文阅读的核心关键。尽管如此,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联想的意识,这对接下来群文阅读活动的推进具有良好的助力作用。其次以问题为引导,组织学生展开科学的联想。为了使学生的联想具有条理性科学性,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指向性的问题,更易于学生发现两篇文本的相似之处,例如:两篇文本在描写顺序上是否存在相似之处?在修辞手法上是否存在相似之处?在阅读之后大家产生了怎样的情绪或者感受?两篇文本能够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基于上述问题的引领,为接下来的阅读以及联想指明方向,学生便能聚焦于写作顺序、修辞手法,情感态度以及写作技巧四个不同的维度,对其展开全面综合的分析,这样就能对写景文章形成全面的了解,也能够把握正确的阅读策略,了解蕴含于其中的写作技巧。由此可见,教师以主题作为群文阅读教学的抓手,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四、引导对比分析,培养语文辨析力
针对相同体裁的文本,教师大都偏向于趋同教学,就是由学生自主发现这些文本的相似之处,当然针对文本的文学特点也由学生自主总结,这种方法能使学生了解不同体裁的特点,但是如果过于趋同,显然还会掩盖不同文章的独有光彩。鉴于此,笔者认为可以基于以下两个维度努力,建立群文阅读教学:首先,在相同体裁的文本之间建立对比阅读,使学生发现一类体裁的相同之处,也能够关注其中的不同之处,更易于其把握不同体裁的典型特征,体会每一篇文本独有的特色;其次,针对相近体裁的文本建立对比阅读,就能够针对不同体裁的概念及特征形成更深刻的理解,也能够在反复阅读过程中提高阅读力、理解力和鉴赏力。
以《陶罐和铁罐》和《狮子和鹿》为例,这两篇课文同在《科学的思想方法》这一主题下,都是寓言,所讲述的道理也非常相近。可基于以下途径展开群文阅读,帮助学生建立对比,体会各自不同的文学魅力,深化学生对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特点的认知和理解。首先,发现相同体裁文本的相同之处,在学习这两篇课文之前,可以简单阐释寓言这种文体的概念、特点,并提出要求,结合自己对寓言的理解,探寻两篇文本的相同之处。这样就为学生建立了对比的机会,也能够进一步发现其相同之处,如文本短小、寓意深刻等,以此揭示二者的相同特征。其次,针对相同体裁的文本,发现其间的不同之处,当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寓言的典型特征之后,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建立对比,发现两篇文本的不同之处。可以展开小组讨论并完成梳理总结,有学生认为:在《陶罐和铁罐》中,大都以语言对话的形式呈现;在《狮子和鹿》中,更多的体现于内心描写。也有的学生认为:《陶罐和铁罐》中所蕴含的道理很深,读完之后需要仔细品味才能体会,但是《狮子和鹿》道理浅显,因为小鹿心里的话已经充分阐释了寓意。通过学生的讨论及交流,不仅能充分展现这两篇文本的特色之处,也能使学生体会潜藏于其中的寓意。寓言和童话具有极高的相似性,只要体现于语言、形式及内容等方面。所以,还可引入之前所学过的《丑小鸭》,再次建立群文对比阅读,使学生自主探寻寓言和童话之间的区别。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展开了有效的群文閱读,也深化了学生对体裁及其特点的认知。
在当前的语文课程中,群文阅读的呈现为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样式,突显了语用的特点。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建立对比分析的平台,有助于提高学生比较整合语言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对其思维深刻性的有效锻炼。群文阅读教学方式不仅关注学习方法的习得,还着重体现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使学生可以实现综合全面的发展,使其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提升,进而形成语文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袁华颜.关于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J].课外语文,2018.
[2]郭凤.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实践探索[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01):23.
[3]项小燕.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03):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