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几何画板探究高考数学题

2021-12-16 06:54陈咸存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画板双曲线顶点

陈咸存

(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鹤琴学前教育学院,浙江 宁波 315336)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作为可操作的探索工具,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有力地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而且能帮助学生从一些繁琐、枯燥和重复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思考和探索,真正意义上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成为可能。

几何画板是由美国Key Curriculum Press研制的优秀数学软件,用这个软件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数学实验、探索图形规律、验证数学结论等。下面试图用几何画板对2020 年高考数学全国理科Ⅰ卷20 题进行可视化探究[1]:先在计算机上直观地获取大量信息,进行选取,然后归纳猜想。学生可以验证自己的猜想,自己发现新命题,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逻辑证明的思路。

设椭圆的左顶点为A(-3,0),用[绘图]中的[绘制点]命令画点H(6,0),过点H 作x 轴的垂线即为直线6=x,在直线6=x上任作一点P,连PA 交椭圆于点C,连PB 交椭圆于点D,作直线CD,选中点P 与直线CD,用[构造]中的[轨迹]且采样数量为10 得到10 个不同的点P对应的10 条直线CD,从图1 上可见这10 条直线经过一定点。可改变轨迹的采样数量如20,得图2,从图2 上也有这20 条直线经过一定点。因而由几何画板直观性从图1 与图2 可猜想直线CD 恒过一定点,其实有结论1 成立。

图1

图2

为节省篇幅证明略,可见结论2 的证明。

下面从几个维度借助几何画板对例题进行可视化探究,首先在几何画板里得到直观的结论或猜想,然后用传统的演绎推理加以证明,为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深度融合提供可借鉴的教学案例。

一、特殊到一般的案例分析

图3

二、长轴到短轴的案例分析

原来A,B 为椭圆长轴上两顶点,换成短轴上两顶点是否还有类似结论成立?如图4,A,B 分别为椭圆E:的 上、下顶点,类似在几何画板里选中点P 与直线CD,用[构造]中的[轨迹]且采样数量为8 得到8 个不同的点P 对应的8 条直线CD,从图4可见这8 条直线经过一定点,一般有结论:

图4

三、椭圆到二次曲线的案例分析

设想椭圆换成双曲线或抛物线,是否也有类似结论成立?

(一)双曲线

将图3 中的点N 拖到⊙O 外,此时T 的轨迹:以点O 与点N 为焦点的双曲线(可证为定值即⊙O 的半径)[3],如图5。类似在几何画板里选中点P与直线CD,用[构造]中的[轨迹]且采样数量为6 得到6 个不同的点P 对应的6 条直线CD,从图5 可见这6条直线经过一定点。

图5

证明:略,与结论2 类似可证。

特殊地当点P所在的直线为双曲线准线即

(二)抛物线

如图6,设A 为抛物线E:y2=2px(p>0) 的顶点,P 为直线sx=上的动点,PA 与E 的另一交点为C,过点P 作x轴的平行线交E 于点D[3],类似在几何画板里选中点P 与直线CD,用[构造]中的[轨迹]且采样数量为20 得到20 个不同的点P 对应的20 条直线CD,从图6 可见这20 条直线经过一定点。一般可证:

图6

结论6:如图6,已知A 为抛物线E:y2=2px(p>0)的顶点,P 为直线x=s上的动点,PA 与E 的另一交点为C,过点P 作x轴的平行线交E 于D,则直线CD 过定点(-s,0)。

证略。

特殊地当点P所在的直线为抛物线准线即x=-p时,直线CD 恒过抛物线的焦点(p,0)。

从上面的案例看到对一高考题从几个角度进行了推广,充分利用几何画板的直观性尝试了可视化探究。至此可见,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深度融合,为数学教学提供一种新的学习环境,使数学思想形象化,使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以及探索规律的过程。

猜你喜欢
画板双曲线顶点
过非等腰锐角三角形顶点和垂心的圆的性质及应用(下)
过非等腰锐角三角形顶点和垂心的圆的性质及应用(上)
双曲线的一个性质与应用
双曲线的一个美妙性质及应用
七彩画板
七彩画板
七彩画板
数学问答
一个人在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