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 徐 超
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高中地理教师开始从学生适应性方向出发,探索《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向下现代地理高效课堂环境搭建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一方面为教师指明了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为学生搭建了更加立体直观的学习环境,满足了学生的多元成长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学生同地理知识、教师之间的距离。由此,探究高中地理高效课程搭建,挖掘其效能潜能,具有现实而积极的意义。
众所周知,高效课堂环境于学生、教师及学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实现学生、教师及学校不同层次的成长需求。具体而言,从学生视角看,一方面学生在良性课程环境中,能更好地领悟课程知识,满足其学习过程和结果的真实需求,让其在课程中有所学、有所悟、有所长。另一方面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和素养发展要求,即当前课程教育体系中,一般都蕴含着各种技能素养,如地理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及相应的国家情怀等。从教师角度看,能提升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水平,即高效课程的搭建本身是一个系统过程,教师不仅需要充分了解新课标下的课程内容知识和学生培养目的,还应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偏好、发展趋势等。这就会为教师职业发展奠定一定基础,让其厘清“教书育人”相关元素之间的联系,从而以更好的职业姿态面向学生。从学校维度看,能助力学校教育现代化转型。高效课堂环境有利于促进学校制定具有时代特性的教育方向和教育目标,如学生素质教育视野下的综合能力开发、挖掘等,而学校在结合这些过程所形成的教育经验后,便能为自身现代教育转型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高效能的地理课程输出需要教育环境的支撑,而教育环境又需要教师理念、教师职业技能及教育设备等要素的支撑。其中,教师理念主要是指教师应把握学生和高中地理知识变化脉络,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动态修正自身理念不足,或自主重构自身教育理念思想意识,以为高效课程发展注入鲜明活力。对于教师职业技能而言,现代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搭建除了要具有良好的多媒体技术、课堂语言技巧、学生分类管理技巧等,还应具有学生心理和情感的基本洞悉和引导能力,以适应学生多维发展。对于教育设备而言,由于地理课程本身具有一定抽象性,若仅依靠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可能会降低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挖掘音频、视频等课程教学软硬件效能。
相较于其他课程,高中地理高效课程的搭建要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素养培养,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课程中获得地理知识技能和情感双重收获。
教学实践证明,凸显学生在课程中的角色地位能提升学生课程知识学习参与性,能促进地理知识在课堂中的“横向”迁移。尤其在现代教育观视野下,教师应转变自身课程地位,化身为引导者、组织者等,以为学生课堂中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首先,教师要以巧妙方式转变学生地位,即教师设计相关地理课堂知识时,应围绕学生成长轨迹,搭建具有适应性的课程环境框架,提升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降低学生对主体地位的排斥心理。比如,笔者依据自身班级所设计的课堂互动环节,不仅较好地带动了课程气氛,还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
例如,在“人口增长有哪几种模式”的教学过程中,一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二是对每个小组进行了角色分配;三是让学生就自身角色进行互动,讨论人口增加影响因素和相应对策等。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角色,尽管高中生逻辑思维已经得到了较好发展,也能正确理解一些地理知识,但由于地理知识本身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时,还应做好相应引导,防止学生知识学习和情感领悟“走样”。如在“营造地表形态力量”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对于其中涉及的力的知识有一定认知,但对于其作用过程和内容缺乏较好的认知,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当前,在高中地理课程发展视野下,教师要想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应当认识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其各个成长阶段的需求具有一定差异性,如高一学生可能需要情感上的关注,而高三学生可能需要教师心理上的引导。因此,第一,教师应把握学生的成长轨迹脉络,精准定位学生课堂发展需求。教师应深入学生群体,同学生“心换心”,提升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教育性,提升教师课程教育效果。例如,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程搭建时,教师在学生学习和生活基础上赋予课程环境个性发展观念,让学生意识到个体之间差异的正常性,进而让其在获得地理差异知识的同时,朝正向方向发展。第二,教师应动态修正课堂方向,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除了围绕深化发展的教育内容,调整课堂教学比重,还应依据学生知识发展需求,拓展课程知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例如,在“城市与城市化”章节教学时,一些学生可能渴望更多的城市知识,对智慧化城市、绿色环保化城市、人文化城市等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在课程环境搭建时,应以巧妙方式渗透知识,以反向刺激学生对原课程知识的学习兴趣。
当前的教育环境要求高中地理教师转变课程教学方式,即能将教学内容限定在课本内,更应融入自然界、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尤其在“无生活,无地理”观念下,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关键就是要联系生活实际。由此,教师应将自然和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迁移到课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也可以反过来通过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感受生活、认知世界、提高能力,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例如,在“流域的综合开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围绕生活中的河流、水系、支流和干流等为学生立体展示流域相关概念。应截取自然界中地形实际案例,为学生展示流域开发要素和影响因素,从自然界不同季节的不同影响着手,强化学生对流域综合开发的理解和认知。
现代课程教学应当有更多元的评价体系,以提升教师的课程教学针对性与方向性。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评价时,除了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关注,还要对其学习的过程加以重视,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比较重视总结性评价,而忽视了即时的形成性评价。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对学生的发言、课堂练习等教学环节进行即时有效的评价,这样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师生互动,还能有效反馈课堂教学效果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教师通过与计算机的直接交互,可通过数据库的形式对学生成绩进行记录,然后加以分析。教师能快速地了解每位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且能因学生学习差异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某种程度上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现代教育环境下,高中地理教师要想搭建高效教学环境,除了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方向外,还应围绕学生发展,厘清学生发展和自身发展之间的联系,及时纠正自身教学观念,填补自身教育技能空白,以适应学生多元化发展。于此,本文就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搭建提出了四个维度建议,具有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