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刘丽如
教育如何承担起生命的重负?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生产对知识的依赖导致教育的知识化,现代教育正在用知识和功利剥夺教育对具体生命的价值。电影《超脱》所反映的痛苦、压抑与暴力,真实存在于每个人的生命之中,且是源于原生家庭的苦难、学校功利教育及社会教育的流弊。该影片体现了人世间种种教育与生命的关联,昭示着现代教育目的应包括让受教育者体会并接受生命的艰难与痛苦,在接受中超脱的价值。
终日活在不安与恐惧中的儿童,即使给予其优越的物质生活和良好的学校教育,也终将化为虚空。在影片中,亨利孤独冷漠,一个人居住,没有固定的工作,也没有互相倾诉的朋友。他辗转于各个社区学校做代课教师以避免与学生和同事之间的深度共情,以及周遭一切事物和人对他可能造成的伤害。他孤独世界的源头是他童年的不幸,在其幼时,母亲的自杀让他深感人际关系的脆弱冰冷,至此他深信每一个身边的人都会悄无声息地离开,人生注定是一场悲剧。童年时积攒的心理创伤没有及时治愈,以致亨利成年后的每一帧画面都蓄有家庭的阴影。
陪伴产生亲情,陪伴内含着教育的力量。精神养育和物质养育同等重要,真正的陪伴是与儿童共同成长,共同历经他们生命之中的美好与残缺。
束缚并不是陪伴,而是压迫。影片中的梅丽迪斯悲剧的结局,与其失败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她的父亲以成人经验主义看待女儿独特的个性,对她摄影绘画的天赋极力打击,且自认为自己是称职的父母,为孩子提供了其所需的一切物质需要。然而事实是,他无视孩子的尊严和内心,梅丽迪斯找不到倾诉的出口,自杀成为他逃避父亲言语侮辱和压抑生活的方法。假若梅丽迪斯的父亲给予一丝关心和一点陪伴,他就会发现梅丽迪斯脆弱的心,她的相机拍摄的照片永远都是灰色,那是她内心的颜色。直至生命的尽头,梅丽迪斯都没有听到父亲的忏悔,也许她的父亲永远不会忏悔——是他自己将至亲推向死亡的结局。
家庭教育的光芒在于让生命成长的力量。“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来”,诗人张枣的想象与喟叹是对真实生命的体验。每一个儿童都是独特的,每一个生命都是美好的,换言之,“只要想起一生中幸福的事,梅花便开满枝头”,当一个人回顾自己所历生命之途时,家庭教育所带给他的温暖,便是开满枝头的梅花。
对个体生命而言,学校教育就是生命的重负。重负就是那些艰难的事,是需要调动所有精力去承受的事。在一个生命还未成熟之前,学校教育传递的思维方式,人类千百年来积淀的智慧便是受教育者生命的重负。这些思维方式和智慧在内化的过程中,内化者在善中的历练和恶中的挣扎,所经受的痛苦和挫折都是种种重负,故此在这个层面上讲,学校教育就是受教育者生命的重负。
教师作为学校的主要教育者,其责任是重大的,同时也是艰难与沉重的。感受每个生命成长中的体温和脉动,是教育者的任务,也是理解教育真谛的前提。在影片中,学校的心理教师每日接触着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她试着引导他们迷途知返,可她一次都没有成功,她看着年轻的生命在暴力和麻木中自我毁灭,作为教育者,她深感挫败无力。当亨利责问有虐猫倾向的雷文时,将口吐鲜血的梅丽迪斯紧紧抱在怀里时,把性工作者埃里克带回家中救济时,就是他作为教育者感受生命的体温和苦痛的开始。拯救一个灵魂的职业是何等的艰难,教师背负着的爱与责任是沉重的,承担着此种爱与责任的教师就是增加了自己生命的重负。
作为学校首席教师的校长,引领力是其存在的基底,校长的引领力在于引领学生走向新的生命发展高度和更高的生命境界。校长主要有两大使命,其一是让受教育者消除对学校的畏惧,给予其一定的安全感,始终保有对知识的探索热情和兴趣;其二是让教师体会到温暖和爱,留存作为一个人基本的精神生命发展能力。在影片中,女校长深陷两难境地,在学校监察部门的测评压力、教师的实际困难中她丧失了引领力,那么意味着她同样也失去了学习力以及倾听力。
学校教育的无限性本就不是学校应承担的重负,学校教育本身就已担负了太多超越其本职的责任。外界往往对学校教育给予太多不切实际的设想,希望所有学校教育都是成功的,希望学校教育的光辉能给予儿童美好前程。愈多功利的想法,由此愈多这样的信念: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学校。如若把学不好都归结于教师与学校,无疑加重了学校教育的重负。
正义是人类社会的理想,也是教育实践的本质原则,换言之,正义的社会要用教育的尺度来衡量。人类的教育机构不只是学校,社会的每一组成部分都是教育存在之处,正义的社会使每个生命健全发展从而实现人性优秀和道德卓越,全社会应承担起对每个生命的教育责任。只有所有的社会主体,都为教育承担好各自的责任,社会教育力才能最终形成。
社会如何看待教育,教育就如何反馈社会,一个不正义的社会带给教育的不平等,便是剥夺了每个生命平等的权利,由此教育带给社会的是动荡和不安。《超脱》中的社区学校在美国俗称“差生学校”,学生学习成绩差,性格乖张,没有理想,也从不尊重教育工作者。政府把所有差生放在同一个学校,政府监察部门只关心所在地区学校的成绩,因为学校的成绩关乎社区的地块价值,这些政府官员并不关注底层教师遭遇的种种压力,将成绩好坏归于教师和校长。这些乱象归根结底是因为社会的不正义,就像钱理群教授所说的那样,教育问题的答案都在教育之外。正如不能承担教育责任的家长不是好家长一样,不能承担教育责任的社会也不是好社会。正义的社会应从每个受教育者身处的环境中公平分配教育资源。换言之,受教育者有着不同的身份特征、社会关系和地域资源,正义的社会应不论其背景出身,给予他们平等的尊重和关切,提供公正的竞争教育资源的机会。同时,受教育者是能感受到不平等对待的主体,发展机会和教育环境的不平等是对他们的心灵以及人格的打击,这可能是其一生的阴影。
教育的路就是生命的路,“终身教育是基于有限自然生命的无限发展”。人可实现精神生命对自然生命的超越,可以在有限的自然生命中追求发展无限生命,因为人虽无法逃离自然万物生老病死的客观规律,但人是不断发展的,是不断追求自我生命价值的存在体,而教育是超越人的有限性的重要手段。
终身教育是从自觉接受学习开始的,超越有限生命是从学会思考开始的。生命衰老始于对往昔的驻足,停留于过去的生命并沉溺于此,便失去了对未来的追求,丧失了自我创造的可能性,随之精神生命也戛然而止。阅读和写作是一个人思考的象征,是自我教育的手段,是为了超脱于自然生命以捍卫自己的思想和意识的自由,即为了生命的永恒。在电影《超脱》中,亨利多次强调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告诫学生:为了保护人的思想不受侵害,必须阅读,以此培养意识和信仰来维护自己的思维。他鼓励外祖父和梅丽迪斯把自己的烦恼写出来,亨利也送给埃里克一个笔记本,最后也只有埃里克坐在收容所里,在笔记本上写着字。因此,这些人中只有埃里克获得超脱,她获得了爱情和温暖。
终身教育是为实现生命的价值。影片开头有这样一句话:“我的灵魂与我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而我的存在却是如此真实。”每个人都会在其人生中处于这样的困境——迷失自我,肉体与精神相隔甚远,这就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苦难。这部电影给我们的启示以及终身教育的意义就在于此,教育不是功利地为了知识的积累,也不是为了追求一定的社会地位,而是为了人的自我发展意识以促使受教育者能不断自我构建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教育是人类的影子,有人生的地方就有教育,教育为生命承担着责任,对生命走向美好的人生负责,人世间的种种教育在一个人的生命中都不该缺席。同时,每个生命成长的路径是不同的,每个生命有他不可抗拒的命运和注定要承受的苦厄与重负,教育是对苦厄与重负的超脱,只有永不间断自我思考,生命才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