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美学思想精髓。小学音乐课堂是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戏曲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中之重,但因其形式的独特性,教学难度较高,一直是教学中的“硬骨头”。文章分析了小学戏曲教学中音乐文化渗透的有效途径,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戏曲音乐的“美”,将民族音乐文化的种子种在学生的心田,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戏曲教学;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32-0089-02
引 言
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是音乐课程的重要价值之一。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国几千多年来的审美思想与倾向。在小学音乐戏曲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音乐文化,是实现音乐课程教学价值的重要途径。
一、多样教学模式中的传统音乐文化渗透
戏曲是一门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的艺术形式。与普通儿童歌曲不同,其综合难度较大,多出现于小学高学段。
在戏曲教学中,要想引导学生真正了解戏曲艺术及其特点,将传统音乐文化渗透到学生的戏曲学习中,教师就要采用视、听、唱、演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做到“四多”,即多看、多听、多唱、多演[1]。
(一)多看
教学之初,教师可以展示自身的音乐基本功,结合自身的特长,让学生观赏自己的戏曲表演。传统观看视频的教学方法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加之戏曲的语言特色,很多学生会因听不懂、不理解唱词而缺乏耐心,而教师的现场表演会让学生产生新鲜感,可直接将学生带入情境中。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可多利用戏曲道具,如脸谱、戏服、戏曲伴奏乐器等,引导学生在观赏的同时更直观地接触戏曲元素。这样,传统音乐文化就进入学生的“视野”中,为学生深入探索奠定了基础。
(二)多听
在戏曲教学中,教学难点往往是戏曲风格的表现。不同于歌曲演唱,戏曲旋律承载着各种戏曲种类的独特风格,如昆曲与豫剧的旋律风格截然不同,两者旋律的走向、节奏、速度都有较大的区别。扎实的听赏有助于学生对旋律特点形成基本认识,如通过听赏代表作品,学生可以了解京剧中“西皮”“二黄“的风格特点。以小见大,将传统音乐文化渗透进“听赏”,也是审美教育的重要支点。
(三)多唱
戏曲演唱除要把握基本的音准节奏外,还要重点把握戏曲发声方式、唱腔特点。因此,在戏曲演唱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演唱,使学生在增强演唱准确性的基础上,了解戏曲唱腔的特点,感受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了解到戏曲艺术的技巧艰深,将传统文化渗透进每一次的“发声”[2]。
(四)多演
在戏曲教学中,唱是远远不够的,每一出戏都是歌唱与肢体表演的结合;演是体现戏曲艺术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位名家即使不出声,仅靠几个动作也能让观众知道她在表演戏曲,这就是戏曲不同于其他音乐艺术的独特性。因此,演唱结合是学生体验戏曲风格特点的重要途径。戏曲中的一招一式皆有自己的含义、要求,而将传统音乐文化渗透进“表演”,就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沉浸式”教学方式。
这四种教学模式没有主次之分,它们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教师可引導学生在“视、听、唱、演”中感受戏曲艺术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气韵生动”,感受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美”。
二、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渗透传统音乐文化
小学音乐戏曲学习过程中,仅靠教师的引导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也要进行自主探究,为自己“搭戏台”。学生在表演前首先要有扎实的演唱功底,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自主完成一部作品。而这就需要学生自己探索戏曲需要的舞台、道具、伴奏等辅助项目。在学生学习、了解这些知识的过程中,传统音乐文化便潜移默化地渗透进学生的意识中。
(一)戏曲伴奏体现传统音乐文化中的“节奏审美”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能够了解戏曲伴奏乐器的种类及特点,初步理解戏曲音乐“唱腔”和“伴奏”之间的主从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倾听伴奏音乐,从曲谱、听赏、演奏中直观了解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散”的音乐审美意象,即使最简单的打击乐器也可以引导学生在演奏中体验、感受“慢起渐快”“有板无眼”等戏曲音乐特点。教师将其以实践的方式渗透进学生的学习体验中,可使学生感受到音乐中的“节奏审美”。
(二)戏服、脸谱、道具等体现出传统音乐文化中的“色彩审美”
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式是引导学生利用通感,将听觉通感于视觉,用一种颜色形容音乐情绪。在戏曲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了解戏曲表演中的衣服、裙子、脸谱等都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如“红忠白奸”“绿怪蓝猛”“黑刚黄聪”;传统的上五色是红、黄、绿、黑、白,下五色是紫、蓝、粉、绛、湖,配以交月、古铜、秋香等杂色,构成五彩缤纷的色调,以不同的色彩表现各异的人物。
三、“比较”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渗透
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文化的多元性,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是音乐教育的目的之一。而理解音乐文化多元性的有效方式是“比较”。中国戏曲文化有着与西方歌剧、交响乐等截然不同的艺术特征,教师可利用现代媒体技术,通过简单的微课视频或实践模仿等,对中西方相同主题的不同艺术作品进行对比教学,从而凸显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特征。
(一)对比艺术形式,凸显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多元性
中国戏曲艺术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戏曲的表演形式、道具、伴奏无一不体现着中国传统音乐的底蕴,如戏曲以唱、念、做、打为中心的综合演唱形式明显区别于西方较为单一的演唱形式。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戏曲中的“打”,使其感受戏曲表演如何将“打”艺术化、舞台化,了解戏曲不局限于声音,还能给听众提供一场视听盛宴。
(二)对比艺术审美,凸显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写意性
中国戏曲艺术侧重“写意”,西方戏剧侧重“写实”。对于小学高学段学生来说,这两个词的意思较为晦涩,难以理解。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对具体作品的欣赏、对比,展示两者的不同,如表演“赶马”,在中国戏曲中,只需要一个简单的挥鞭动作,便能生动表现骑马奔驰的场景;而西方则需要通过各种“写实”的舞台布景,为观众模拟真实的生活情境。通过这样简单的比较教学,学生可以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不追求形式的逼真性,重在表现意境的绝妙之处。
结 语
综上所述,在戏曲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合理设计教学模式,适时引导,将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渗透在演唱、欣赏、表演教学中,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促进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段滢.戏曲伴奏音乐的审美特征研究[J].北方音乐,2018(04):61.
吴乾康.浅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差异[J].黄河之声,2019(07):139.
作者简介:王铮妮(1990.7-),女,安徽淮北人, 研究生学历,中小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