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扶贫的成效、困境及路径

2021-12-15 06:13邱细华
科技研究·理论版 2021年19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职业教育策略

邱细华

摘 要: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而教育是提升乡村人口整体素质的关键,更是助推乡村振兴的智力支撑。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也是乡村振兴战略行之有效的重要保障。文章以乡村振兴为切入点,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教育精准扶贫的意义、存在着哪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精准扶贫;职业教育;策略

乡村唯有振兴,农民才能摆脱贫困。教育是乡村振兴的支撑,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劳动生产率也随之提高,扶贫的重点在于扶持教育。教育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实施教育精准扶贫,是发挥教育在精准扶贫中起作用的主要途径,而教育精准扶贫的落实,离不开地方教育的发展。由于我国各地的教育水平差距大,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贫富差距悬殊,短时间内无法实现教育精准扶贫。教育精准扶贫关键是找到扶贫核心箭靶的方向,准确地将资源传递给村庄有需要的家庭、个人,从根本上解决贫困,走上乡村振兴的道路。

1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内涵

精准扶贫概念产生于我国大扶贫战略的背景之下,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精准扶贫”思想由此诞生。在精准扶贫思想的指导下,也出现了教育精准扶贫,而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是教育扶贫与精准扶贫的下位概念。职业教育扶贫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准扶贫系统开发的重要途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9)要求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将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作为自己的法定职责,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储备有生力量。《方案》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指明了方向, “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目标更加清晰。

2 乡村振兴背景下教育精准扶贫面临的问题

2.1 贫困人员需求与帮扶内容不一致

贫困人员众多,所需要的帮扶内容也是不尽相同。各地政府很重视扶贫政策,但是实际上落实起来也是有难度的。有些农民懂得感恩,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开始脱离贫困过上小康生活。有些农民不懂感恩,对扶贫资金进行挥霍,思想堕落,拿着政府给的钱去赌博,自身懒惰不愿意去辛苦挣钱。由此,在扶贫时,发现这种情况应该特别对待,多帮助思想积极有进取心的贫困者。据资料表明对贫困地区实施农民培训政策,例如:“养殖技术”, 30%的农民渴望学习此类知识、40%的农民想学“种植技术”、30%的农民想学“西瓜栽培技术”,出现了众口难调的情况,导致贫困人员需求与帮扶内容不一致,较无法精准到位的解决这些人的实际需要。

2.2 贫困人口自身的受教育意识偏于薄弱

贫困地区因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崎岖等原因造成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与外界交流稀少,这种闭塞的环境是贫困文化滋生的天然土壤。贫困文化具有代际传递性,属于前喻文化,在封闭的圈子里由长辈传递给晚辈,塑造着贫困人口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听天由命、风险承受能力低等特点。较低的文化素质、狭隘的视野、落后的思想制约了贫困人口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长此以往形成严重的“等靠要”思想,并且贫困家庭普遍思想观念保守、落后,受教育意识淡薄,他们认为子女接受过多的教育只是浪费资金,微薄的家庭收入更是无力承担众多子女的教育费用,相反子女应尽早步入社会,挣钱贴补家用。“读书无用论”“的陈旧观念充斥着一些贫困地区,多数贫困户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低、视野狭隘,思想落后,认为读书是高投入,低产出的赔本买卖,不会改变眼前的境况;“重男轻女”思想认为女孩子没必要读书,就应该尽早嫁人生子等等。贫困地区多为留守儿童,大多有爷爷奶奶看管,其父母外出务工,无法兼顾教育问题,但爷爷奶奶文化有限,无法加以辅导,只能照顾饮食起居,由此造成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学习兴趣不足,久而久之便辍学。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贫困地区学生通讯不便,无法进行网课学习,导致出现返贫以及重复辍学的现象。

3 乡村振兴背景下持续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路径

3.1 转变教育精准扶贫的理念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教育精准扶贫理念也应与时俱进。现今依据扶贫对象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教育帮扶政策,进行精确帮扶和管理的扶贫方式。以往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忽视了贫困人口的经济状况,而且扶贫工作效果不佳。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提出“精准扶贫”理念,依据当地贫困对象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制定出符合新形势下的创新扶贫标准。教育精准扶贫应展现在教育、经济以及卫生等方面,促进精神以及文化扶贫协调发展。

3.2 建立完善的扶贫人员信息库

建立完善的扶贫人员信息库,对开展扶贫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它可以准确到立项建档的识别扶贫对象。完善的扶贫人员信息资料库需要细致的采集各项相关数据,当务之急的工作是建立扶贫档案册,认真走访调研每家每户的常态情况进行翔实的记录,过滤清查后符合扶贫条件的马上登记备案。每年定期回访与追踪个案,发现脱贫人员达标后及时从信息资料库删除,确保国家实施的各项贫困政策都能落到实处。最后对贫困群体中需要教育扶持的进行标记,并给予相应的国家教育扶持政策。

3.3 消除贫困文化,增强贫困人口的受教育意愿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育扶贫要取得成效,关键在于破除地方性贫困文化的束缚,改变“安贫”的错误观念,革除穷根,才能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因此,教育精准扶贫应从改变贫困人口落后的思想观念方面着手, 增强他们受教育的意愿,培育“知识改变命运”的学习意识,培养追求美好生活,渴望阶层上升的意志,促使养成不甘人后、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良好品质。同时,激发他们主动求学,积极配合农村教育扶贫工作、践行扶贫理念,从而将教育扶贫规则内化于心,将教育扶贫方向外化于形, 自觉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践行者。

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是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打破信息交流壁壘,就要整合扶贫资源,打造网上网下联通、合作交流的教育精准扶贫网络,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多方参与的农村教育扶贫网络交流平台,比如论坛、微信、QQ、微博等,实时共享教育信息资源,分享教育扶贫、脱贫经验,让贫困人口参与其中,可以开拓视野, 增加见识,在不断的学习、交流中,凝聚教育共识,提振教育脱贫信心, 激发贫困人口配合、参与扶贫的积极性,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

结束语

教育扶贫是拔除穷根,稳固脱贫成果,实现可持续脱贫的根本之道, 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制胜法宝。乡村振兴的实现需要以人才为依托,通过教育扶贫培养更多各类建设人才,支撑乡村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贫困地区人口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拥抱美好生活,应接续奋斗,助力乡村的振兴,把家园建设成更加舒适、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陈文胜.中央一号文件的"三农"政策变迁与未来趋向[J].农村经济,2020, (8):7-13.

[2] 黄勇荣,吴宗约.地方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路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20,41(2):16-18.

[3] 刘兆鑫.城乡统筹发展与乡镇政府职能转变[J].中州学刊,2020,(10):11-15.

[4]姚琼,许美思,张泳.技术创新模式、资源整合与企业绩效:以农业科技企业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20,(3):8-14.

[5]蔡其勇,赵庆来.精准扶贫的教育学解读[N].中国教育报,2020-08-31.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课题“助力脱贫攻坚 推进教育扶贫成果研究——以对口帮扶恩施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项目编号:32) 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职业教育策略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