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一心,两翼,三改”

2021-12-15 05:35陈海琪
体育时空 2021年17期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模式

陈海琪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9-027-02

摘  要  “健康中国”建设对高中体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很难实现要求中的目标。以高中体育选项课教学现状分析,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角度出发提出新模式,即“一心,两翼,三改”。其中,“一心”——以健康为中心;“两翼”——体教融合;“三改”——改变传统观念,为体育“打Call”、改良课程模式保证教学效果、改进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  高中体育  选项课教学  教学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1]。高中体育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倡要让学生根据他们的爱好与兴趣,自主选择一项运动项目,主要是为了可以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

一、体育选项课的存在问题

(一)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身体素质提升不明显

学生身体素质跟不上教学的进度或对体育课的“不感冒”,表现出对体育课的厌倦,慢慢就对体育课完全失去兴趣,进而对运动锻炼也失去兴趣。存在有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但是基础能力可能较差,信心受到打击,成就感不强,进而也慢慢对体育锻炼失去信心的情况。

(二)体育课教学方法的陈旧与评价方法的单一性

无论是强化技能的运动技能教学,还是强化体能的大密度、大强度的课堂,都更加注重集体性和大统一,而忽略了个体的差异性。不仅学生的体能状况、技能基础、兴趣爱好有区别,学生的学习方法、理解和接受能力也存在个体差异。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对教学加以把握,对不同技能层次的学生使用分层教学和依据学生水平制定评价方法,不能一条规则“框住”所有人。

(三)体育与教育的分离

在学生12年的义务教育中约有1260学时的体育课,要教会学生什么?这是教育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体育”顾名思义为“体”+“育”,但现状是“三无七不”、“放羊”课的出现,体育教师一个哨子把一节体育课上完,彻底将“体”与“育”分开,没有以体树人为理念,体育教给学生的仅仅是表面收益的东西,而没有更多的对学生内在体育精神的培养和提高生命质量,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二、“一心,两翼,三改”教学模式

(一)“一心”——以健康为中心

“健康中国2030”中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立足国情,将促进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2]。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强调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传统的高中体育课不过就是小学、初中学习内容的重复和加深,这会令学生感到体育课的乏味,从而失去上体育课的兴趣,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由于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身体锻炼不足,加上学业压力大,可能会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这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注重教学内容的可选择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培养高中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以及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以促进学生在三维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3]。同时《标准》将课程总目标定位在“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喜爱运动,积极主动地参与运动;塑造良好的体育品格,发扬体育精神”。

(二)“两翼”——体教融合

“体教融合”这个思想并非由个人杜撰。前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萨马兰奇曾深刻地指出“奥林匹克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的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全面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4]。”奥林匹克主义之所以有那么崇高的目标,是因为它将体育运动与文化教育融为一体了。体育不只是“身体教育”,基于对其功能和价值的分析,结合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体育实际上起到了“以体树人”的作用,富有“生命教育”的意义。其不仅能改变一个人的身体机能水平,还能改变人生。这不仅仅是为了让人们进行体育运动,更重要的是在体育过程中塑造出健全的人格和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体育课程一体化提倡学、练、赛的有机结合,追求的不仅仅是学与练掌握技能,通过赛还要建立学生顽强拼搏、团队合作、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5]。

(三)高中体育选项教学“三改”

1.改变传统观念,为体育“打Call”。体育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排名靠前,同时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不只是“身体教育”,学校体育实有的价值还不仅仅是“终身体育”,而是具有更高远的价值,是服务于健康而幸福人生的体育,即“人生体育”。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体育将成为未来升学道路上的重要一环。体育不是主科的“传统观念”在我国家长的心里有着深深的印记,为此要改变学生、家长、社会对体育不是“主科”的观念,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目标,为体育课“打Call”。

2.改良课程模式,保证教学效果。从国际体育课程发展来看,为了有效实施本国的课程标准以及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设计和发展了相应的课程模式,如基于概念的体能教育课程模式、运动竞赛教育模式、动感体育课程模式、合作学习课程模式等[6]。国际上的课程模式对于促进我国的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具有较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但由于这些课程模式都是基于特定文化、教育、體育背景下形成的,“照抄”那是行不通的。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追求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包括社会适应能力),我们需要做的是照着葫芦画瓢。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模式,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技能水平,保证教学效果。

3.改进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人人受益”是一体化背景下体育课程提出的理念之一,也是义务教育阶段体育学科的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如2011年修订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的第四条中明确提出,“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即“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基本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7]。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教师都应该能对不同学生施用不同的方法。体育教学多元化评价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为目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标准,以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式[8]。多元的评价体系,不同维度的评价方法对增强中低层次学生的自信心有较好的效果,其可不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磊.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主体责任”落实困境及其消解[J].体育学刊,2019,26(03):83-90.

[2]新华社.“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附文)[EB/OL].(2020-11-20)[2020-11-20].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20-11/20/c_1119786029.htm.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吴建喜,池建.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变中体教结合向体教融合的嬗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04):88-93.

[5]于素梅.一体化背景下谈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四个“实有”[J].体育教学,2020,40(01):16-18.

[6]季浏.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思考与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09):72-80.

[7]于素梅.一体化背景下谈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四个“实有”[J].体育教学,2020,40(01):16-18.

[8]黄海镝.体育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研究[J].成都体育学报,2003(05):76-77.

猜你喜欢
高中体育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高中体育篮球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传授方式改进的实践与探索
农村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高中体育教学休闲生活化模式探究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