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永琴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10-042-02
摘 要 目前,在体育教学中许多教师仍旧将精力放在对学生的身体机能的训练上,即教师关注的是学生在锻炼中的成绩。其实对体育教学而言,仅仅关注学生的体育测试成绩是不够的。教師要将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人看待,要更全面地去提升他们的体育水平。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教学的方式上、形式上去提升学生的心理水平与当前体能素养。
关键词 初中教育 核心素养 体育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电子产品逐渐在初中学生群体中得到普及,部分学生渐渐沉迷于电子游戏不能自拔,户外活动的时间愈发稀少。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初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而且还很可能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容易导致自闭、不擅交际等问题出现。因此,加强对初中学生体育教学中的重视,强化其核心素养培养,实现其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很有必要。
一、体育素养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在体育教学改革时应积极将体育素养的培养,融入进体育教学中。现代人才的培养已不再是拥有全方面的知识储备,同时也必须具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而体育素养的培养恰好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积极性,使其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并爱上体育锻炼,从而增强自己的体魄,使其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在未来的挑战中更具竞争力。
(二)有利于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现阶段坚强的意志品质已变成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大部分学生却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受到打击后容易产生挫败心理,所以体育素养在人才培养中意义非凡。体育中的体育竞技精神在培养人的意志品质方面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只有在经过不断的历练后,才会拥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在经历挫折或打击后仍能够积极的面对生活,在心底里依然热爱生活。这对在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使他们勇敢面对挫折与挑战,勇敢地战胜自我。
(三)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对现阶段的体育教学而言,首先应改变教育工作者对于体育教学的态度以及理念,应当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为主,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积极参与体育的精神品质,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进行教育改革,所以积极进行学生体育综合素养的培养,可以促进老师教育教学态度的改变以及对体育教育教学改革。
二、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体育教学策略
(一)创建情境,培养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自身对体育运动充满兴趣,才能全身心投入体育运动中。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创建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激发其探究欲望。例如,上课之前,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如网络、书籍等,查找相关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要点,对运动技巧、注意事项等进行全面了解,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体育运动项目产生一定的心理准备,减少其心理恐惧感。教师要走进学生群体中去,对他们的心理压力进行有效疏导,鼓励他们要鼓起勇气、勇敢尝试、突破自我。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消解学生的害怕心理,吸引他们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篮球运动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上下载与篮球运动相关的教学视频为学生进行播放,对具体的篮球运动技巧进行详细讲解,促进学生的全面认识。还可以播放CBA或者NBA的篮球比赛经典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感知篮球运动的魅力,激发其参与兴趣。
(二)提升运动能力,培养运动习惯
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是培养体育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其中,培养初中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需要做到以下方面。首先,结合教学需求以及学生的实际特点,制定科学完善的教学目标。其次,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融合,为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这对他们掌握一定的运动技巧,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水平具有极大的意义。例如,教授接力跑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400米接力跑比赛,在比赛运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等进行掌握和了解。教师可以把班级内的学生平均分为两个队伍,让两个队伍进行比拼。把每一个队伍的学生分为四组,每一队的小组成员在跑道上负责100米。接力跑开始后,第一棒学生要向着自己的队伍加速开炮,达到指定位置时,第二棒的同学接过接力棒继续跑,一直到四棒的同学都跑完。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跑步速度,还能帮助教师对其跑步节奏以及接力棒的传递技巧进行考查,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还使其掌握一定的体育技巧,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其综合运动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三)强化健康意识和行为
体育教学的关键要素是要保持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掌握一定的运动健康知识,实现健康运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健康知识和体育教学实践的有效融合,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健康知识和运动安全常识的基础上,开展运动实践。例如,在教授慢跑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关于慢跑运动项目的积极作用,如减肥、强化身体素质、保持愉悦的心情等,并对慢跑的各个环节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如慢跑时的姿势动作等,引导学生开展健康的慢跑运动,鼓励学生每天坚持一定时长的慢跑运动,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专门的运动健康知识课程,对基本的运动健康知识进行全面传授。例如,在足球运动传授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以及在体育课程之前对运动场中的运动器材进行检查的方法。
(四)提升体育情感和品格修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品德和品质是培养其体育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让其充分认知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培养其体育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内在的情感认知,让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并能够熟练掌握体育运动的相关规则,自觉遵守体育规则,强化规则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真正提升。例如,在举办篮球比赛时,教师要先向学生讲解基本的比赛规则,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自觉遵守,并强调团队合作、友好比赛的规则,不能为了赢得比赛做出伤害对方参赛人员的行为;在比赛之前,两个队伍之间要握手示意;在比赛过程中,要注重提醒学生体现团队合作,防止出现违规现象;在比赛结束之后,对获胜的队伍予以一定的奖励,并对输掉的一方给予鼓励。教师要积极鼓励两个队伍之间握手问候,发扬良好的体育风格。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逐渐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体育品德素养,这对于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很有帮助。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以及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将体育素养的培养融入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去,积极进行体育教学模式的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对体育素养培养的宣传力度以及室内室外教学模式相融合的现代体育教育理念,以此使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从而让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永泉.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J].田径,2020(11):74-75.
[2]许梅花.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20(27):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