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静 罗明刚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8-047-01
摘 要 “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游泳课程思政教学组织模式的应用,就是在游泳体育教学中秉持人本理念,强化素质教育,把游泳的体育技能教育教学与竞技精神、健康心态和人格的完善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体系,把生命安全、身心健康、体育技能发展协同起来,实现“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文通过游泳课程思政教学组织模式的应用研究,为高校游泳教育教学方法模式的创新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以人为本 教学模式
一、“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游泳课程思政教学组织模式的构建
游泳是一项以水域为背景的体育活动,也是国内外体育竞赛中的重要项目。比如,奥运会中的游泳项目是“奖牌大户”,蛙泳、仰泳、自由泳、蝶泳等各种游泳样式异彩纷呈,给人以美的享受。近距离游泳竞赛速度使人激情迸发,长距离游泳比赛又是毅力比拼。游泳运动能够调控情绪,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促进人际交往,培养竞争与合作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大学开设游泳教学,主要是通过游泳体育项目锻炼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智力发展,增强自我价值感。游泳课程思政教学组织方法基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这种教学教育模式的构建,旨在培养大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社会输送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为各行各业高质量地快速发展储备优质人力资源,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游泳课程思政教学组织模式的应用策略
基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高校游泳课程教学不仅仅是游泳体育项目的技术、技能和各类游泳比赛的需要,重要的是借助游泳教学课程的开展培养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增强终身体质、智力、品德等社會服务需要的技能。教学实践中主要是以学生为核心,以方法模式为教学结构,深入挖掘与游泳体育项目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融入课程教学的具体环节,从而以水上运动所特有的教育教学内容,综合采用多种方法,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一)以学生的习惯组织教学模式
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对游泳项目的认识、基础素质和热爱程度不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在游泳教学组织中不能搞“一刀切”的做法,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愿望。在学生喜欢游泳健身方式,有信心挑战游泳训练中的各种困难的心理素质基础上,选取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模式。比如,有的学生对短距离游泳感兴趣,有的学生对长距离游泳感兴趣,或者对自由泳、蛙泳、蝶泳、仰泳等某种泳姿感兴趣。于是,就可以把具有共同游泳兴趣的学生组织起来,命名为不同的游泳兴趣小组,进行技能、技巧和竞技、团队精神的培养教育,使学生的身体素质、良好习惯、意志品质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提高。
(二)以学生的体质组织教学模式
游泳课程教学在体育专业和一般专业的教学中,专业技能和培养目标有差异。体育运动训练本质是相同的,就是强身健体,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这是游泳体育运动本质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学模式的组织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从学生体质培养的实践需要出发,以技能基础、个体体质差异、接受能力和信心为参照系,分层制定教学标准和阶段性培养目标,研究相应的教学方法。比如,体质较差的学生的游泳训练适合那些时间短、拼搏能力较低的游泳项目;体质好,有游泳基础的学生或者游泳技能较高的学生适宜长距离高难度的游泳项目训练学习;需要合作精神培养的学生,教师可安排其与训练目标相近的学生一起训练。总之,游泳教学方法模式的确定,必须结合学生的身心素质培养提高的实际需要,以此实现德智体教育的融合。
(三)以学生的兴趣组织教学模式
对于游泳爱好者来说,游泳运动开展的场合多种多样。野外游泳可以在海中、江、河、湖泊、大型游泳池等场所,室内游泳可以在游泳馆中进行。游泳运用强身健体,培养竞技精神、合作精神、集体精神、爱国情怀等,以人为本理念下,游泳课程教学思政模式的产生,与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紧密相连。教学中借助互联网信息资源共享的优势,围绕学生对游泳运动项目的各种兴趣,教师有机地组织教学,会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培养有积极的影响。
三、结语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游泳课程思政教学组织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游泳体育项目训练的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水乡或者从小有游泳基础的学生,游泳能力相对高。反之游泳能力相对欠缺,或者不会游泳。在教学中除了相对专业的独立教学模式外,教师还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及采用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博栋.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公共体育课游泳教学改革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4):10-11.
[2]赵治国.“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学校游泳教学改革探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8,40(04):126-128.
[3]鲁守平.高校公共体育课游泳教学改革与以人为本理念的渗透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8(09):74.
[4]游雨.试析在高校游泳教学中实施“以人为本”教学理念[J].当代体育科技,2014,4(18):93-94.
基金项目:北京科技大学“课程思政特色示范课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KC2021SZ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