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辉,米薇,王桂敏
[摘 要] 目的:探讨在妇产科护理学课程中融入共情教育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湖南医药学院2017级本科护理专业24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成两个大班,各120名学生,以大班为单位采用抛硬币法确定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理论加实验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实验组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融入共情教育。结果:课程结束后实验组理论成绩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情能力与职业认同感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融入共情教育有助于提高护生的人文素质及职业认同感。
[关 键 词] 共情教育;妇产科护理学;人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50-0064-02
共情是一种换位思考的能力,能站在别人的立场设身处地地认同和理解别人的处境和感情,并做出适当的反应[1]。护理人员共情水平可以影响护患关系的建立、患者疾病的康复与转归、护理人员的职业成就感等[2]。2018年全国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大数据报告显示:妇产科在医疗纠纷案件高发科室中位居第一[3]。临床调查研究发现,导致妇产科纠纷的护患因素占70%以上[4]。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是减少妇产科医患纠纷发生的重要因素。由于妇产科患者的特殊性及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要求,提高妇产科护理人员的人文素养是目前形势所需。本研究在妇产科护理学课程中融入共情教育,取得了较满意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选取我校护理学院2017级本科护理专业24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成两个大班,各120名学生,以大班为单位按抛硬币法确定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学生性别、年龄、专业课程成绩及基础课程成绩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二)教学方法
两组妇产科护理学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均根据教学安排同步进行,且教学目标、授课教师、学时数两组也保持一致。对照组采用常规理论讲授加实验授课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实验组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融入共情教育。
1.对照组教学
按照课程教学大纲要求进行理论及实验教学。
2.实验组教学
(1)认知教育:将共情理论知识融入常规理论教学。由授课教师通过相关教学资源搜集共情理论知识,梳理后由课程组教师进行讨论,然后根据讨论结果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及课件,进行共情教育教学。采用PBL(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开展共情教育教学时,选择典型案例强化学生的共情意识,通过案例分析将共情理论知识及共情护理的重要性融入其中。
(2)情景模拟训练:在开展常规实践教学的同时融入情景模拟训练。授课前由任课教师提前下发教学任务及要求,各班学习委员根据上课要求将本班学生分成4~5组,每组5~6名学生,每组自由选择教学要求中教师所设置的案例,并进行角色扮演,上课时再由各组学生分别进行展示操作。实践教学过程中每组学生展示完毕后由其他组学生进行点评,相互讨论学习,并指出不足之处及提出改进措施,最后所有学生展示结束后由授课教师进行总评。
(三)评价方法
课程结束后测试两组学生的共情能力、职业认同感、理论考试成绩。共发放240份,收回229份,有效回收率为95.42%。
(四)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的统计方法包括χ2检验、t检验等。在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时,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杰弗逊共情量表、护士职业认同感量表各分值进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课程考试成绩比较见表1
(二)两组共情能力比较见表2
(三)两组职业认同感比较见表3
三、讨论
(一)共情教育融入妇产科护理学教学的必要性
妇产科护理学是本科护理专业中的必修课程,在我国护理教学及临床实践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仍沿袭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仍局限在课堂、教师、教材,从而忽视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虽然,近年来护理教育者们也在逐步进行教学改革,教学方式也有较深刻的变革,但仍未根本改变“填鸭式”的教学习惯和本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不强。
(二)共情教育融入妇产科护理学促进医学人文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对学生的知识灌输与技能培养,已不能满足当今时代对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要求。北京大学詹启敏院士在2019年的《医学人文是健康中国发展的重要支撑》报告中指出,今天的医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得到人文的滋养。共情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建立感受他人、关心他人的基础服务意识,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及职业认同感,在国内外教育中受到广泛肯定。有研究显示[5]对学生开展自我體验式共情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切身感受并融入教学中进行学习后护生共情能力显著提高。罗湘莲[6]采用共情心理剧的方法进行研究发现,干预后的护生共情分数明显提高。
(三)共情教育融入妇产科护理学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护生在融入共情教育的课程教学中,能将自己置身于模拟临床情境中,从而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本研究结果表明课程结束后实验组护生共情能力与职业认同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报道发现,妇产科护理人员自身共情能力得到提高后可使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7]。护生对护理职业的认同增强,有助于激发自身学习动力,巩固专业知识及提高临床业务水平,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小结
自20世纪50年代共情运用于护理领域,由国外学者最早开始研究,国内关于共情在护理人员中的研究相对国外起步较晚。国外研究者发现通过专业合理训练可有效提高共情能力[8]。国内关于护理人员在共情能力方面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多种模式研究[9]。
共情能力在护理服务中的重要地位已经得到国内外的广泛肯定,然而目前国内外的共情研究多侧重于影响因素与临床培训,且理论性研究多,干预性研究较少,缺乏系统性和临床专科护理的针对性。本研究基于现代临床妇产科护理的职业需求,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融入共情教育,效果较好,有利于促进妇产科护理与人文的融合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对培养高素质、高能力临床护理专科人才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瑞琦,陈勤,徐敏.护理专业学生共情能力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20,17(3):279-282.
[2]贾铮.护士共情能力分类及不同类别护士间应对方式的比较[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4):453-457.
[3]2018全国医疗纠纷数据报告公布,妇产科、骨科、儿科偏高[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3):318.
[4]刘杰,沈羽金.妇产科医疗纠纷成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2):45-46.
[5]陈红涛,雷芬芳,邓翠珍,等.体验式教学对专科护生共情能力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5,22(15):4-6.
[6]罗湘莲.大专护生共情心理剧干预方案的设计及其效果验证[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
[7]李琛.共情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术后心理状态及产后抑郁症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1,28(7):122-124.
[8]Kataoka H,Iwase T1 ,Ogawa H ,et al .Can commu-nication skills training improve empathy?A six-year longi-tudinal study of medical students in Japan[J].MsdTeach,2018 Apr 22:1-6.
[9]张林,何英,刘晓艳.巴林特小组对骨科护士共情能力及职业倦怠感的影响研究[J].護理管理杂志,2017,17(4):293-294.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