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鹏 张林琦
2021年已近尾声,而新冠肺炎疫情却还没有完全消散。今年5月以来,在全世界遍地开花的德尔塔病毒株更是让人们心情低落。在新型冠状病毒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不同的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被频频报道,如此看来,新型冠状病毒似乎也在积极地寻找活路,通过变异的方式争取做一个“毒上毒”。
到底什么是病毒变异?病毒变异真有这么可怕吗?未来是否会有更强的变异株出现?变异后的病毒是否还能被检测到?全球是如何监控病毒变异株的呢?面对病毒变异株,又该如何做好防控呢?
新型冠状病毒的变异其实主要是指病毒蛋白上的某些氨基酸发生改变,对于这种变异,学术上一般称为突变。这些改变往往是微小的,但是其影响却不容小觑。
以目前席卷全球的德尔塔病毒株为例,其影响力主要来自S蛋白的变异。在其S蛋白的1200多个氨基酸中,其实只有8个氨基酸发生了改变,就形成了现在独特的新冠变异株,并让德尔塔病毒株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现出的“皇冠”发生分叉样改变。这是变异最可怕的地方。仅仅是8个氨基酸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比如病毒传播能力增强,药物抑制作用降低,疫苗预防效果变差等。
德尔塔病毒株之所以被称为“德尔塔”,是世界卫生组织按希腊字母的顺序对先后出现的突变病毒株进行命名得来的,并不是说出现得越晚,它的突变就越可怕。不过,就德尔塔病毒株在全球野蛮扩散的情况而言,它的确让世人震惊不已。这也警示我们,病毒自身哪怕一个氨基酸的突变都不可轻视。
有一点需要明确的是,病毒无论发生何种突变,依然是新型冠状病毒。它的生物学特性,比如大小、形状、成分、感染方式等并不会发生明显变化,更不会变成所谓的“超级病毒”。口罩依然能够阻隔它,常用的酒精及消毒液仍旧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清除它。
病毒突变会让疫苗的防御效果消失吗?众所周知,疫苗的作用就是让我们的机体防御系统提前“认识”病毒。当遇见真病毒时,防御系统就能一眼认出它,并将其斩于马下。病毒的突变就好似电影中乔装打扮的坏蛋,在脸上加了个痦子,还用黑炭涂了脸,换了一件衣服,企图蒙混过关,打入我们的细胞内部,但是我们的防御系统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目前已经公布的疫苗研究数据显示,我们国内的疫苗依然保持着良好的效果。现在国内已经在快速推进“加强针”免疫。这就相当于让机体防御系统提前识别了新型冠状病毒三次,免疫效果相比之前也会有所增加。
当遇到变异病毒株时,及时调整疫苗的接种策略是增加群体免疫效果的可行方法之一。我们公众在积极配合防疫措施的前提下,比如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按照要求接种疫苗,勤洗手,戴口罩,尽量不去人群密集处等,新型冠状病毒就不会那么容易追上你,变异株也就没有想象得那么可怕。
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的出现是病毒传播过程中自然發生、发展的结果。只要病毒还在继续传播,就可能会有新的变异株继续出现。要想病毒变异株不再出现,那就只有彻底消灭新型冠状病毒。而要消灭新型冠状病毒,不仅仅需要依靠疫苗和药物,还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之所以这么说,这就涉及另外一个知识点,即病毒传播三要素:传染源(传播源头)、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新型冠状病毒要在人群中传播,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没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时,我们被归为易感人群。一旦感染,就可能转变为传播源头。如何防止自己从易感人群变成传播源头?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切断传播途径。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方式就是通过空气传播,那么戴上口罩就是最直接、有效的切断传播途径的方式。
努力成为合格的“战疫”者,就要从戴口罩做起。当新型冠状病毒不再传播时,病毒的变异株也就不会轻易出现。
在疫情全球流行的当下,谁也不能独善其身。与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的检测技术的发展、疫苗研发的进展、疫情传播数据的分享、病毒基因序列的变化等情况,都是全世界人民关心的问题。
就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而言,目前主要利用的是核酸检测法。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速度快。面对病毒变异株,其灵敏性也不会因为突变而降低,因为该方法是对病毒的多个基因同时进行检测,而且检测试剂中探针所结合的病毒核酸区域一般也极少突变。
即便真的发生了突变,更换和生产探针也极其方便。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核酸检测法才在全球范围内被分享、使用,并逐渐发展起来,成为目前最有效、快速的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利器。
疫苗是防控疫情的重要武器,全球已经有多种疫苗上市,包括灭活疫苗、腺病毒疫苗、mRNA疫苗、蛋白疫苗等。我国生产的灭活疫苗已经被分享到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疫情防控做出了贡献。
世界卫生组织(WHO)、各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机构、非营利性组织都积极地将获得的疫情数据公开,将监测到的病毒基因序列数据在网上进行整合与分享,这些数据为疫情防控以及科学研究提供了帮助。另外,几乎所有的学术期刊网站都设立了新型冠状病毒研究的专题,同时在接收和审查相关稿件时都进行了提速。这种全世界共享新型冠状病毒研究成果以及共同奋斗的热情,也让我们看到了早日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