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琳,黄绍菠
[摘 要] 大数据时代,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赋能高等教育,助推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与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反思当前线上课程,其在设置与应用等方面仍存在进一步完善及开发利用的空间。立足学校办学定位与专业实际,着重阐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线上课程的重构策略。
[关 键 词] 新文科;线上课程;深度融合;反思;重构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50-0028-02
大数据时代,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赋能高等教育,助推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与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经历特殊时期后的实践应用,尤其在新文科建设要求的背景下,反思当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线上课程,其在设置与应用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开发利用空间。
基于《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文件要求,立足本校本专业实际,针对当前本科线上课程普遍存在的建设与应用的问题,本文对汉语言师范专业核心课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线上课程进行必要的反思与重构。
一、当前高等师范线上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
反观特殊时期以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自建与他建线上课程的建设与应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目标定位不明
定位即导向,而导向直接影响建课的内容、形式及效果。当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线上课程定位不明主要体现在:一是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的关系定位不明,造成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一定程度上的重复和脱节;二是课程人才培养方向定位指向不明,不能就培养研究型人才或应用型人才不同的方向明确课程定位。
(二)课程内容衔接不紧
新文科建设提出了“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内外部知识融合”“推动育人要素与创新资源共享互动”“建立健全高校與有关部门行业协同培养新文科人才机制”等要求,但反观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当前线上课程的建设与应用,仍存在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接轨融合不深、对课程平台技术与资源开发利用不够等问题。
(三)课程设置弹性不足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模块设置模式化,普遍为“视频+作业测试+讨论区+相关资源”;二是考查内容方式简单化,多为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以考查识记为主的题型,即使有论述题,答案往往固定,不利于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和个性创造;三是激励机制不够,学生被动学习,MOOC学习成为机械式灌输,与传统教学灌输所不同的是,由“人灌”变成了“机灌”,学生中不乏使用刷课软件敷衍任务的情况;四是交流区普遍是学生一一发帖,教师一一回帖,虽然也有设置学生回帖的任务要求,但实际上因时间、精力原因,往往形同虚设。
针对以上问题,根据“新高教40条”、新文科建设人才培养要求,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和专业实际,本研究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线上课程进行解构与重构。
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线上课程的重构思路和举措
(一)明确线上课程的特色定位
首先,明确其辅助性定位。即以线下课程为主,以线上课程为辅,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其次,明确其基础性定位。即线上课程主要担负解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任务,为线下课程的翻转课堂、项目教学、实训教学等提供基础和依据。再次,明确其人才培养方向定位。如,与本校办学层次和特色定位相适应,本研究将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线上课程的目标定位为培养有一定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的城镇中小学语文教师,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也进行相应的处理——降低学术性理论研究的深度,而通过典型的教学案例分析来促进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对语文教学专业技能的掌握。
(二)构建与语文新课改同向同行的线上MOOC内容
线上课程以其灵活性优势,可以弥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一定程度上滞后于新课程改革、新教材使用的缺憾。构建与新课程改革同向同行、适应新教材教学需要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线上课程成为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举措。构建与新课程改革同向同行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线上课程,首先是教学内容要符合最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其次是与当前部编本中小学语文新教材相适应;再次是紧追改革前沿,传介当前中小学语文新教学法,如为学生提供当前语文教学改革最前沿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三)构建促进有效迁移的逆向引导式的课程教学机制
教学、学习和评估是影响教学成效的三大核心要素。当前多数线上课程的教学逻辑是“教师教—学生学—检测评估”。由于目标任务、路径方法不明确,学生的学习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影响了教学的有效迁移。本研究构建一种逆向引导式的课程机制,即“教师提供目标任务和项目评估标准—学生在任务驱动和项目评估标准的引导下主动学习—学生在教师教学的基础上自觉升阶学习—学生对标自我评估及再学习”,它是一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升阶的教学机制。
(四)改革课程考核评价内容方式
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帮助人学习。考核评价对于教学具有导向、诊断和调节的功能。科学合理的评价内容和方式有利于促进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本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线上课程对课程考核的内容方式做以下改革:
1.改革以识记为主的考核内容
当前线上课程的作业测试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为主,容易将学生导向机械记忆学习,不利于学生核心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因而,本研究在检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的基础上,增加对学生知识建构能力、案例分析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方面的考核。
2.增加过程性评价的权重比
过程性评价成绩通常只占考核总成绩的30%,而期末考试的笔试成绩占70%。
笔试不能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而过程性评价成绩比例偏低则不利于调动学生全员、全程、全方位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线上课程作为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理应纳入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并且增加过程性评价的权重比,将团队合作学习过程表现和非笔试学习成果纳入评价内容。
3.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通常的考核评价主体是教师,评价的主要方式是教师评价学生。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元认知,使学生个体能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认识和管理,改革考核评价的主体为教师、学生、学习小组,评价的方式除了教师评价学生外,还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小组成员互评。
(五)促进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的接轨和融合
随着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也在不断深化和演进。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的融合经历了从简单相加(Online To Offline,O2O)到混合教学(Online And Offline,OAO),再到无缝对接、深度融合(Online Merge Offline,OMO)的过程。本研究中的线上课程即为努力打造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课程教学运作体系。
(六)建构具有长效功能的教学成果展示平台与资源库
线下课堂教学不具备回放功能;作业、教学案例、小论文等物化成果也不便于在现实空间保存;受时空限制,课堂教学成果难以进一步扩大交流。线上教学技术平台能够发挥其技术优势,突破时空限制,将线上教学平台同时作为教学成果展台和资源库,为更多的师生提供在教学、交流、考试、应聘、竞赛等方面的不时之需和有益帮助。
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线上课程重构的意义
重构与线下课程无缝接轨、多元深度融合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线上课程,其意义在于:首先,立足本校本专业实际,贯彻《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要求,充分挖掘和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破解教学实际中的瓶颈问题,促进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其次,根据新文科建设的要求,针对当前线上课程存在的问题,创造性构建了以学生自觉学习为中心,以培养高等师范应用型人才為目标定位的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线下课程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的线上课程,进而构建了本门课程线上线下无缝接轨、多元化深度融合,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全面发展的课程教学与评价体系;最后,有利于课程思政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真正落实和落地。
参考文献:
[1]郑桂华.语文教学的反思与建构[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0.
[2][美]理查德·E·梅耶.应用学习科学[M].盛力群,丁旭,钟丽佳,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0-08.
[3]祝智庭,胡姣.技术赋能后疫情教育创变: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新样态[J].开放教育研究,2021(1).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