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路径分析

2021-12-15 16:23梁晶晶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根本任务思政课立德树人

梁晶晶

[摘  要]立德树人作为高校育人的主要目标,是思政课程的根本任务,也是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具体体现。长期以来,大家似乎都默认了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思政课程,而其他的专业课程只负责技能的培养与提高,在高校中德育和技能教育之间有着明显的划分,因此“单兵作战”的思政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愈加薄弱,导致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意识和观念逐渐褪色。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虽然思政课程的专业地位逐步提升,但高校思政教育的重担仍然压在思政课程上,思政课程的困境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在此背景之下,本文基于立德树人理念,详细阐述了立德树人的科学内涵,对当前高校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以期能够更好地提升我国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

[关键词]立德树人  高校  思政课  实践教学  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的根本任务,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立德树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和终极目标,同时,立德树人也是评判思政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评判标准。因此,教师只有深刻理解立德树人的内涵才能够不断提高思政课程的教学质量,将思政内容根植于心,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1.树立明确的育人目标

立德树人要求教师必须要树立明确的育人目标,即培养什么样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对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做出了明确的回答:“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一育人目标是由我国国情和社会性质决定的,同时它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保障,更是树立民族自信,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必然要求。

2.立德树人的主要内涵

“立德”是立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所需要的“德”,以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坚定崇高的信念,并能够承担民族复兴的伟大重任。1980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高度精神文明不单单是指教育科学文化的水平,同时也是指共产主义下的思想、理念及道德纪律等,只有始终坚定革命的立场和原则,才能够达到“德”的最高品质。

3.厘清“立德”与“树人”之间的辩证关系

在思政教育中坚定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教育要求,是当前高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教师需要明确“立德”是思政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是教育的主要内容,而“树人”树的是目标,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广大教师只有将立德树人的全部内涵运用到思政教育过程中,才能够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才能把握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实现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根本任务。

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寻求改革的主要方式和目标,但由于思政课程长时间的“单兵作战”,导致高校内的思想政治意识和氛围并不浓厚,在推进和加强思政课程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思想政治意识薄弱,缺乏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在动力

由于教育性质的不同,高职院校更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而对思政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这就导致在校园内推动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是较为困难的。一方面,相较于高等教育学校而言,高职院校的学生无论是在自控能力还是在学习能力方面都有所欠缺,学生对于理论课程枯燥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都不感兴趣,过于沉闷的课堂也很容易消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则是因学校领导层对思政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思政教育的真正作用和意义把握得不到位,导致思政课程在高校改革中较为滞后。

2.对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挖掘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教学中都存在着“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有的学校开展思政课程几乎仅仅是为了响应国家的要求和政策支持,这就使得思政课程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始终处于“可有可无”的位置。除此之外,相关思政教师对思政内容的把握也不到位,教学内容的随机性较强,缺乏相应的教学手段和科学的课程评价考核体系。而学校的思政教育资源庫建设、示范课程建设,以及思政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等更是缺乏,没有形成具有代表性的课程,从而导致思政课程逐渐被边缘化。

3.思政课程教学机制建设落后

相较于高等教育学校而言,高职院校学生的在校时间仅有两年。因此大部分学校都会在这两年内尽可能地压缩理论课程,提高实践课程的比例,以此来帮助学生完成应在校内学习的全部任务,为其日后的生活工作奠定良好基础。相对于具体的技能课程而言,思政课程在量化考核标准和教师评价体系等方面,似乎比较容易得到较高的评价,导致大部分思政课程流于形式,尤其是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之间的分工、融合问题越来越突出,因相关的服务体系尚未建成,教师的参与度不高,导致思政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不大,课程体系推进后继乏力。

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提升路径

1.成立调研小组,推进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

成立调研小组主要是为了能够解决当前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中所遇到的思政内容融入问题、思政元素挖掘问题及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强化问题等。学校可通过成立调研小组,开展相关的思政教学座谈会,集思广益,探索思政教学模式和手段的新途径,从而打造现代化的思政课堂,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对思政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并向学生传达思政课程的教学意义和作用,发现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再积极改进,以达到更好地推进思政教育工作建设的目的。

2.强化思政课程教育核心

思政教育需要从国家意识战略高度出发,需要广大师生都具有清醒的认识,承担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要求。除此之外,将思政课程提升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层面来重新认识和深刻挖掘思政教育资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还能够有效推进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之间、学校之间可加强思政课程教育教学的交流和学习,运用当下流行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座谈会等形式推进思政教育,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3.举办专题讲座

高職院校开展思政教育方面的改革可能会遇到较大的困难。一方面无论是高职学校的领导层还是学生都对思政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校园思政元素较少,思政教育氛围不浓厚,这就导致思政教育在开展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冷落”,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不高。因此,在推进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时,可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例如,高校邀请校外著名学者进行思政教育方面的专题讲座,不仅能够提高师生对思政教育的认识,同时还能够充分挖掘校园内的思政元素。另外,还可组织校领导和思政骨干教师、专家进行学习和讨论,进一步加强校园思政建设。

4.做好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

加强思政教育的顶层设计有利于打破传统的、单一的思政课程育人的局面,转向多层面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高校应在立德树人目标下,进一步推进思政教育改革,形成思政教育、综合素养及技能提高三位一体的多学科合作机制,共同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教学体系。除此之外,通过顶层设计的教学体系还能够有效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能够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形成教育合力,实现从单课程育人向全课程育人的转变。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需要学校各部门和教师之间联合作战,相互补充教育力量,形成思政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协同联动机制,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目标。

5.促进课程思政示范课的建成

促进课程思政示范课的建成首先要加大在校园内的宣传力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头脑,用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目标坚定教学理念,立足于本校特色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的建成。同时,学校还需要充分凝聚骨干力量,深入挖掘校园内的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和校园氛围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制作相应的示范教案和示范课件,改革思政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统一。

6.健全思政课程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健全思政课程教育教学评价体系需要将教师的思政意识和教学能力统一起来,细化考核内容,并结合教师的职称评定及绩效考核等,以充分确定思政教育在组织、人才、经费、基地及激励机制等方面的保障。同时,学校还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在提高思政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结  语

立德树人作为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同时也是高校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主要教育目标。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思政课程的改革也成为了一项复杂的工程,不仅需要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同时还需要其保持与时俱进的政治意识。高校在推进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要始终坚持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提高学生见识,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立德树人的基本途径;要以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加强思政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主要方式,不断深挖校园内的思政元素,提高思政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璐.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视野下的实践教学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4.

[2]刘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5.

[3]付晓玲.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研究[D].芜湖:安徽工程大学,2017.

[4]王小晏.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7.

[5]喻长志.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6):38-39.

[6]孙峰.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网络平台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4):48-50.

[7]储水江,高顺起,尹家德.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转型升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51-55.

[8]王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2.

[9]陈坤,殷莎莎.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5(3):40-47.

[10]赵增彦.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多元化整合与一体化运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177-180.

[11]高原平.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学生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1.

作者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杨凌

猜你喜欢
根本任务思政课立德树人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振兴发展是老区根本任务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