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网络平台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研究

2021-12-15 16:23史小娟董莉利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网络平台

史小娟 董莉利

[摘  要]实践育人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企业等各方人才培养主体应尽的职责。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相比,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网络平台协同育人体系能够有效集聚和统筹教育资源,适应“互联网+”时代下高校、社会和企业协同育人的需要。而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高效的宣传运营体系、严格的舆情监测体系和完善的评估考核体系是保障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协同体系高效运行,协调各方资源,凝聚育人合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实践  网络平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协同育人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2020年度一般专项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高职思政教育实践网络平台建设的研究”(项目编号:20JK0091)、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首批研究课题“高职思政教育实践网络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SPWSKT-C-80)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实践育人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好知行合一人才培养质量关教育方向的重要途径。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9.32亿,青年大学生上网率几近100%,可见,网络已成为现实世界之外大学生表达诉求、参与社会活动的另一个生活空间。近年来,学界已经充分意识到构建实践网络平台对优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资源配置,实现全体学生实践教学全覆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育人实效的重要作用。而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实践平台为基础,建设贯通课内课外、连接线上线下、打通校内校外,实现高校、企业和社会协同育人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网络平台协同育人体系,更能适应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需要。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网络平台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网络平台协同育人体系是指以高职院校自主创建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网络平台为主体,连接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堂教学平台、思想政治教育课外学习网络平台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共同构成高校、社会和企事业单位一起参与的协同育人体系(如图1)。

“高职院校实践网络平台+课堂网络教学平台”模式将线下教学与线上资源连接起来,运用雨课堂、课堂派、蓝墨云班课、超星学习通等软件,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将网络信息、数据分析技术融入教学中,有机整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优化配置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要素,是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慧化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实践网络平台+课外学习网络平台”模式将校内师生参与学习的“内网”平台和社会公众均可学习的“外网”平台相结合,立足思想引领,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想主导性与新媒体传播规律的科学性紧密结合起来,借助其他网络平台丰富实践教学资源,帮助大学生开阔视野,提高理论水平,提升实践技能。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外学习网络平台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创建吸引力大、感染力强的专题网站、“红色网站”,围绕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坚持正面宣传引导,唱好主旋律,把好育人正确方向,坚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另一种方式是通过新媒体学习平台,如通过网易公开课、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客户端等“O2O”(Online to Offline)的信息获取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网络资源与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相结合,体验、处理、制作和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实施网络虚拟实践,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知相融通,以实现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实践网络平台+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将大学生校内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践与大学生校外社会实践相结合,拓宽了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和对社会的认知,有助于大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深入了解社会现实,在实践中感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性,从而达到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的。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构建教学资源丰富、育人环节完整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网络教学平台协同育人体系,仅通过“一主”,即建立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网络平台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统筹好实践资源,要连接“三辅”:课堂教学网络平台”“课外学习网络平台”和“社会实践教育基地”。这“三辅”之间并不是彼此割裂的,“课堂教学网络平台”“课外学习网络平台”都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践的重要平台,有助于思政课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优化配置教学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可帮助大学生将思政课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而在“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学习可帮助大学生深化对理论的理解,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基于SWOT分析法

分析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网络平台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环境

“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媒体将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网络像触角一般深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及思维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为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应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网络平台的育人方式,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在教学方式上合理规划“大水漫灌”和“精准滴灌”,既要做到全面覆盖,又要精准有效。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运用SWOT分析法对构建思政教育实践网络平台协同育人体系内外环境的优势(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进行分析,据此构建科学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网络平台协同育人体系。

1.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网络平台协同育人体系内部环境分析

(1)内部优势分析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网络平台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基于“O2O”学习模式,连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线上实践教学、线下课堂教学及社会实践基地体验式教学,突破了时空局限,在最大限度地集聚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资源、实现资源互通共享的同时,创新了实践教学的方式与手段,拓展了实践教学基地。当前,高职院校的实践育人格局是在高职院校党委统一领导下,由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门开展第一课堂教学实践,由团委、学工办等开展第二课堂实践育人工作,多管齐下、齐抓共管。虽然成效卓著,但因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彼此独立,未能集中有效资源形成育人合力,同时又因各部门人力、物力等资源所限,导致实践教学只能覆盖大学生中的一部分,无法做到实践教学全覆盖。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网络平台协同育人体系能切实有效地整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科学统筹高职院校各部门资源,避免了过去各部门间各自为政的实践育人局面,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全覆盖。

(2)内部劣势分析

教师是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网络平台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不仅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有扎实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对教师的媒介素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互联网的无空间性、匿名性导致各种纷乱庞杂的信息涌入平台,为保障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抵御网络不良信息的侵扰,信息甄别和舆情研判能力是高职院校面临的极大挑战,学校需要投入比以往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加强对实践网络平台协同育人体系的管理,这对高职院校来讲是一个不小的压力。

2.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网络平台协同育人体系外部环境分析

(1)外部机会分析

第一,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网络平台协同育人体系构建的根本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務的关键课程”,并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这是构建和发展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网络平台协同育人体系的机遇。第二,客观的、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网络平台协同育人体系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高职院校以实践网络平台协同育人体系为载体,能够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力量、优化社会资源,联合社会人士、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大学生培养,真正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实现学校育人与社会育人的协同,避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脱节、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脱节的现象。第三,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各网络媒介成为最容易被年轻大学生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渠道,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网络平台协同育人体系的发展提供了扎根的土壤。

(2)外部威胁分析

借助于网络的便利,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网络平台协同育人体系在给高职院校带来更丰富教育资源的同时,色情、暴力及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各种思潮也会随之而来,如何减少这些不良信息对涉世未深、人生阅历浅薄的大学生的侵袭,是高职院校教育者乃至全社会需要解决的难题,网络学习资源的挖掘、筛选需要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者耗费更大心力。此外,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网络平台协同育人体系平台有效运行的前提下,如何通过高超的技术手段、科学的管理和运营方式,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打破校内与校外、网上与网下贯通的壁垒,真正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协同育人的重要平台,也是实践网络平台协同育人体系构建面临的外部不利因素。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网络平台协同育人体系的保障机制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网络平台协同育人体系是为适应“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学习方式、高校教学模式及社会发展趋势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网络平台上创建的,最终目的是贯彻落实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为社会培养具有品德高尚、知识丰富、实践力强和社会适应力好的优秀人才。

1.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

第一,高职院校党委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顶层设计,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各部门间的联动领导机制,盘活实践教学资源存量,发挥实践教学资源的整体价值。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部门是发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网络平台协同育人功能的核心机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部门包括理论教学部门(如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部等)、实践教学部门(学工办、团委等),各部门负责人要定期对如何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进行沟通。第三,高职院校其他部门要全力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网络平台协同育人活动的开展,如组织宣传部门、党政部门负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网络平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平台、网络课外学习平台和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实践教学资源的对接及后续配套服务支持等具体事务,确保协同育人作用能够落到实处;后勤保障部门、信息技术部门提供信息技术维护,以及设备的保养与维护等服务。各部门负责人要定期对各自实践育人工作内容的实施成效、遇到的问题进行沟通协商,寻找协同育人的切入点,建成既有联动又有分工的工作机制,使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与课外实践育人活动有效衔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合力。

2.高效的宣传运营体系

“互联网+”时代下,宣传运营就是生产力。与其说是建设思政教育实践网络平台协同育人体系的宣传运营体系,不如说是扩大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网络平台协同育人体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渗透力和实效性。首先,内容为王。优质的实践教学内容应以创新的、适合年轻人品味的表达方式传递,这样既有学理性又兼顾趣味性的宣传模式有助于大学生在寓教于乐中使正确的价值观入脑入心。其次,更新教育理念。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网络平台协同育人体系是一个涉及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学环境的完整网络教学生态环境,不是陈列丰富教学资源的“货架”,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者不能坐等“客”来,要主动出击,对大学生施加有针对性的实践教育和影响,增强育人的前瞻性、主动性。从宣传运营角度来讲,成熟的自媒体的运营模式、内容宣传等,都值得高职院校借鉴。

3.严格的舆情监测体系

严格的舆情监测体系是筑牢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防火墙。首先,运用前沿的信息科技手段将不良信息拦截。信息技术维护管理部门可以运用信息,如关键词的设置、不健康网址的拦截、设置防火墙等方式,将色情、暴力等危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信息进行拦截、屏蔽。其次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平台上与学生互动交流,通过回帖、心理咨询等方式及时回应学生关切,解答学生实践活动及生活学习当中的困惑。通过技术拦截和师生对话这两种形式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网络平台协同育人体系进行舆情收集和信息研判,既能够屏蔽不健康信息对学生思想心理的干扰,又可以借助平台互动交流开展隐性育人工作,使实践网络平台既能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方式、手段,又充满亲和力和人文关怀。

4.完善的评估考核体系

建立可量化的评估考核体系监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网络平台协同育人体系的运行过程,可使高职院校育人工作变得具体、可量化,对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预警、评估,并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诊改、提升,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首先,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否适应互联网时代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环境变化进行考核。将高职院校教师是否深度参与“00后”网络原住民的互联网沟通与教学、是否挖掘互联网实践教学资源,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稱评审的一个重要指标,有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协同作用的发挥,坚守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其次,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门与学生管理部门能否借助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网络平台协同育人体系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联动进行考核,并与部门绩效考核挂钩。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上都各有侧重,但在教学资源上相互补充,只有将二者相结合、优势互补,才能实现线上线下联动、校内校外联动、理论和实践联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实效性。最后,在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成效评估考核中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将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程的成绩计入理论课堂教学成绩,让理论课程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与第二课堂之间实现成绩的相互认证,这样不仅可以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生评价考核体系,能更全面、科学地反映学生的学习实效,还有助于打通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实践壁垒的“最后一公里”,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增强实践育人的科学性。

“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变化,但变化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载体和环境,不变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本质。“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高职院校要因势利导,不断适应新环境、研判新问题,通过构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网络平台协同育人体系,统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资源,使实践育人全面立体、科学有效地覆盖全体学生,让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育理论“入眼”“入脑”“入行”,在实践中培育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素质与能力。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线上与线下协同、理论和实践协同、校内和校外协同,才能实现由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个人独唱”到集学校、社会、国家协同一体的“乐团合奏”,奏响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新乐章。

参考文献:

[1]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009/P020210205509651950014.pdf.

[2]王顺双,尹德蓉.基于“课堂派”移动端平台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3):49.

[3]刘邦奇.“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51-56.

[4]庞超.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3):55.

[5]李有林,郭万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4(4):34.

[6]陈晓庆,孙秀伟.“大思政”格局下协同育人实践模式探究[J].辽宁经济,2020(4):79.

作者单位: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咸阳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网络平台
一种基于5G网络平台下的车险理赔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运用慕课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