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鼻饲袋在老年鼻饲患者中的应用

2021-12-15 05:52:46江发英林慧珠林华晶翁小清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23期
关键词:计划性纽扣胃管

江发英,林慧珠,林华晶,翁小清

(福建省老年医院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医院 福建福州350003)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我国老年患者数量增多,同比患慢性疾病的概率升高。据临床统计显示,80%以上老年人至少存在一种慢性疾病,严重危害其健康与生活质量[1]。有些疾病会造成患者出现昏迷、吞咽障碍等,为避免出现误吸、窒息问题,确保营养摄入,会进行鼻饲护理。但长时间留置鼻饲管易出现非计划性拔管情况,影响护理效果及患者恢复,因此,做好鼻饲护理工作至关重要。我院新自制爱心鼻饲袋用于临床,具有操作便捷、安全性高等优点,倍受好评[2]。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我们将自制鼻饲袋应用于收治的160例老年鼻饲患者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同期接诊治疗的老年鼻饲患者32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使用一次性胃管,留置时间在30~42 d者;②患者均同意配合本研究。排除标准:①胃管留置时间不足30 d的患者;②抵触配合研究者。依据留置鼻饲管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男80例、女80例,年龄63~96(79.1±6.5)岁;疾病类型:糖尿病30例,高血压24例,冠心病20例,呼吸衰竭10例,阿尔茨海默病13例,脑出血18例,脑梗死17例,肺部感染28例。观察组男81例、女79例,年龄61~95(78.9±8.7)岁;疾病类型:糖尿病31例,高血压23例,冠心病21例,呼吸衰竭20例,阿尔茨海默病12例,脑出血18例,脑梗塞17例,肺部感染2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方法放置鼻饲管,并实施常规护理。医务人员按要求对患者进行常规教育,并告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使患者的不良认知得到有效改善,保证患者后续护理工作能更为顺利地开展。

1.2.2 观察组 采用自制鼻饲袋,利用鼻饲袋包裹多余的管路,以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①鼻饲袋的制作:制作材料应选择透气效果相对较好的棉布,颜色需选择浅绿色,以提升美观度,减轻视觉疲劳,也可避免病房中颜色单一。棉布需裁剪成长11 cm、宽1 cm的长方形布片。缝制鼻饲袋时需在一端预留长度为0.5 cm的小口,于另一端缝合固定绳线,使用时可将固定绳线穿入小口内,制作纽扣眼。②放置胃管:将预留的外露胃管部分以蛇盘状方式放入鼻饲袋内,但需在鼻孔和布袋间预留足够长的管路,方便患者休息过程中头部能自由活动。③固定鼻饲袋:选择患者上衣肩部缝线的中点位置缝制1枚纽扣,并将固定纽扣眼口入纽扣,使鼻饲管整体放置更加整洁,提升患者自身的满意度。④评估: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具体状况,为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护理规划,护理人员需要掌握患者上肢活动能力,并评估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可能性,随着患者病情的逐渐好转,护理人员需要为其适当调整鼻饲管的固定方式及约束程度,尤其是针对非计划性拔管倾向较强的患者,更需要由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有效的约束。⑤肢体约束:肢体约束对患者来说极为重要,针对心理状态较差或具有较强拔管倾向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约束,避免患者由于情绪不稳定或疼痛自行拔管。一般来说需要采用约束带进行约束,而约束带在使用时,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设置好松紧程度,在护理过程中加强对患者舒适度的管理,既要达到约束的效果,又不可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需要针对非计划性拔管倾向较强的患者加强约束。⑥强化观察:在近年来的医学研究统计中发现,非计划性拔管大多发生于夜间,在睡眠期间,患者的情绪往往较为焦虑和烦躁,部分患者在熟睡的状态下误将导管拔出,此时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有效的夜间巡视,一般情况下每隔1~2 h就需要进行1次病房巡检,避免出现患者自行拔管的情况,而此时护理人员的工作疲劳度会增加,所以一定要做好有效的人力资源调配,避免护理人员高强度疲劳工作而导致护理工作质量降低。

1.3 观察指标 ①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情况。②护理满意度[3]:调查两组患者或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分为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4个层级。满意: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且在整个护理工作开展期间有较高的配合度;满意: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度良好,在工作中具有一般配合度;基本满意:对护理工作表示护理满意度一般,但在开展护理时,配合度基本良好;不满意:护理工作开展期间,配合度较差,或在护理期间出现护患纠纷。护理满意度(%)=(很满意例数+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③护理人员对操作的满意情况:分为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4个层级。满意度(%)=(很满意例数+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现非计划性拔管74例(46.25%),对照组出现非计划性拔管95例(59.38%)。两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0,P=0.019)。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2.3 两组护理人员对操作的满意度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人员对操作的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逐渐深入,国内老年人已经成为了一支庞大的弱势群体,其生理、心理、社会角色均具有特殊性,而这也导致在发生疾病后会产生更多的风险问题[4-5]。老年群体多以慢性疾病为主,长期患病必然会导致负性心理,加之对自身疾病了解程度普遍较低,使其治疗依从性相对较差。因此,针对老年患者开展治疗和护理工作具有社会和人道主义双重意义。实际工作中,鼻饲管属于常用工具,其主要应用于病情较重且需肠内营养支持的群体,但鼻饲管固定不当则是护理过程中发生率较高的不良事件,且会直接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对老年患者造成的伤害明显,加之该不良事件发生后还会引发医疗纠纷问题,加剧护患矛盾,因而临床需加强对非计划性拔管问题的预防工作,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减轻老年患者因胃管重置而产生的不适感,控制整体医疗成本,提升护理质量[6-7]。

鼻饲管是肠内营养护理过程中涉及的重要工具,其通过鼻腔插入胃内,再通过鼻饲管直接向胃内注入流质食物、清水或液体药物,主要用于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以确保其在治疗和恢复阶段能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且胃肠道功能可以最大程度保留,属于老年患者康复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8]。鼻饲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便是鼻饲管的固定,也是临床护理人员的重要监看项目,良好的固定能有效降低鼻饲管本身扭转、挤压或脱落的发生率,也可降低呼吸道、肺部感染率,控制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同时,良好的固定也可避免护理人员在实施基础操作时不慎牵拉导致鼻饲管脱落,从而减少重新置管导致的工作量增加问题。另外,良好的固定还可降低管路更换带来的感染风险,减少医疗费用和医疗纠纷,减轻患者痛苦,提升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10]。

老年患者由于自控能力相对较差,且更易情绪化,因此,在鼻饲管固定不牢的基础上更易出现非计划性拔管,轻则会导致重新放置时的疼痛感和不适感,严重时则会引起呼吸道、肺部等的感染,甚至直接威胁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推荐使用爱心鼻饲袋的方式进行辅助,从而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鼻饲袋主要是自行缝制的棉质口袋,可以将预留在鼻腔外的多余鼻饲管放入其中,以便更好地进行固定和收纳,同时也可降低鼻饲管裸露在外而产生的凌乱感,使其更容易与其它管路进行区分[11]。鼻饲袋制作的材料可以就地取材,因此成本相对较低,可选择绿色或浅绿色的棉质材料,可有效减轻护理人员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视觉疲劳感,也可使鼻饲袋的位置更加突出。缝制过程中在口袋底部预留宽度为1 cm的空间,可确保鼻饲管盘绕后的收纳空间。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加之预先缝制纽扣眼,可在患者肩部缝制1枚纽扣,通过纽扣更好地固定鼻饲袋,使其不受患者自身活动的影响,可减少体位转变时牵拉引发的非计划性拔管事件。鼻饲袋材质为棉质,透气性更好,且易于清洁,放于通风处晾干即可重复使用,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密封环境,减少了胃管外露末端和外界的接触,即便患者日常活动时也可随身携带,舒适度、美观度等均大幅提升,确保患者使用的依从性。另外盘绕鼻饲管时可预留部分长度,以确保患者鼻孔端和鼻饲袋端处于相对松弛状态,最大限度降低对患者头部转动的限制,减轻不适感。

由于本研究选择为前沿性试验,在目前临床上并未有护理人员或其他研究人员,将自制鼻饲袋应用于护理工作中,故而可以通过增大样本量或延长样本录入时间的形式进行进一步完善。

猜你喜欢
计划性纽扣胃管
胃管体外部分破裂的处理小技巧
安徽医学(2024年3期)2024-04-23 05:43:20
一种便于确定胃管导入位置的胃管设计和应用
闪闪亮亮纽扣画
学生天地(2017年36期)2018-01-31 02:05:44
纽扣变变变
纽扣
玩转纽扣
循证护理预防ICU患者发生CVC相关性不良反应及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
河北医学(2016年5期)2016-12-01 03:59:10
超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计划性转入ICU临床研究
高龄吞咽障碍患者不同体位留置胃管的应用探讨
西南军医(2015年5期)2015-01-23 01:25:04
特性要因图对非计划性拔管分析及改进措施
西南军医(2015年2期)2015-01-22 09: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