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璐,刘阿楠,李军红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河南平顶山467000)
脑梗死属于动脉血管腔壁发生狭窄及堵塞等病理性改变的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表现为言语功能障碍、感知觉异常、头部剧烈疼痛、共济失调等症状,随着病情逐步发展,会引起患者发生一侧肢体偏瘫、颅内压增高、休克死亡等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自身日常生活质量,严重时还会威胁其生命安全[1]。临床采用血管成形术及溶栓药物等治疗手段,能够很好地改善患者脑循环[2]。但由于在以往的常规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对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不足,导致患者及家属治疗配合程度较低,并发症发生率呈逐步上升趋势,临床治疗效果不容乐观[3]。基于系统化康复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通过系统了解患者自身实际情况,在护理过程中始终坚持康复护理理念,有效改善了患者疼痛及肢体感知觉功能,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被广泛应用在临床神经内科护理领域[4]。2018年12月1日~2020年12月1日,我们对4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系统化康复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收治的8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计算机成像造影(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颅脑超声(TCD)以及头颅CT等影像学检查发现,有大面积粥样硬化斑块、血栓形成及坏死病灶,联合血糖、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检查显示,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者;②通过简易精神状态评估量表(MMSE)进行综合测评,累积得分13~24分,轻度认知功能状态者;③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估量表评分<75分,轻度功能障碍符合一侧肢体偏瘫诊断标准者。排除标准:①心脏功能衰竭、呼吸肾脏功能衰竭及一氧化碳急性中毒者;②合并较严重的颅脑外损伤出血、急性心肌梗死、淋巴癌及恶性骨瘤者;③伴随特发性免疫缺少性紫癜、急性白血病及严重凝血功能异常障碍者;④处于月经期、围绝经期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男23例(57.50%)、女17例(42.50%),年龄(56.36±1.22)岁;ADL(56.68±1.42)分;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估量表(GCS)(8.59±1.37)分;糖尿病:是29例(72.50%),否11例(27.50%);偏瘫:左侧24例(60.00%),右侧16例(40.00%);病变位置:基底核27例(67.50%),其他13例(32.50%)。研究组男24例(60.00%)、女16例(40.00%),年龄(56.41±1.31)岁;ADL(56.59±1.46)分;GCS(8.61±1.41)分;糖尿病:是28例(70.00%),否12例(30.00%);偏瘫:左侧23例(57.50%),右侧17例(42.50%);病变位置:基底核26例(65.00%),其他14例(35.00%)。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密切观察并及时记录患者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若发生异常立即通知医生进行相应的救治。②营造较安静且舒适的病室居住环境,定期对病室进行清洁与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在开展护理操作时,护理人员动作应轻柔,尽量减轻噪声对患者产生的生理刺激[5]。③密切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对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脑梗死相关专业知识及护理注意事项,加深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有效改善患者对疾病了解不全而产生恐慌、抵抗心理。主动与患者建立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减轻患者对护理人员的陌生感,提高治疗依从性与配合度。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系统化康复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运动想象护理训练:护理人员采用意念想象法对患者进行运动锻炼,指导患者置于较安静的环境下,使其处于闭目养神状态2~3 min,护理人员通过轻声的描述让患者开拓思维,使其想象成将自身置于较放松、温暖、舒适的环境下,先放松双上肢、手臂等肌肉,随后再完全放松双下肢及腿部肌肉,再指导患者置身于海滩处捡拾贝壳、手拿杯子饮水、沙滩漫步及抬腿上楼等5~8 min的间断式想象[6]。同时,在间断想象结束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屈膝、伸腿、伸屈五指、屈踝背、收缩肩关节及迈步行走等功能恢复训练的想象10~15 min,需注意在想象训练即将结束2~3 min时,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将自身感知及注意力投放在现实生活的周围环境中,让其模仿想象的感觉进行实际运动训练,在结束时采用倒计时的方式,结束此次想象运动训练治疗,每周4~5次,每4周为1个疗程,持续1~2个疗程。②温针灸治疗护理:为促使脑梗死偏瘫患者自身肢体肌力快速恢复,护理人员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温针灸治疗措施,选取外关、手三里以及合谷等主穴,选取少阳和太阳经穴位辅穴,并根据患者偏瘫位置选取适宜的穴位,对下肢发生偏瘫患者,选取足三里、昆仑、环跳、阳陵泉、解溪及伏兔等,再联合悬钟、阴市及风市等穴位;对上肢偏瘫患者选择曲池、外关、合谷、手三里及肩髃等,并联合阳池、肩影及后溪等穴位[7]。操作者在施针前应用酒精棉片对相应穴位处的外表皮肤进行消毒,手执刺针在刺入得气,以平泻平补法进行转捻持续1~3 min后留置于穴位处,并将阻燃物垫于针刺穴位周围的皮肤处,将剪好的1~2 cm艾绒团置于针柄后燃烧,很好地避免燃烧落屑物对皮肤造成灼伤,以皮肤对热度的接受程度为主,1次/d,每次选取5个穴位进行施针,每次持续20~30 min,连续施针1个月,每个穴位每周施针5次。③匀浆鼻饲护理:为确保患者营养均衡充足,对因脑梗死偏瘫而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通过胃管导管鼻饲输入机体所需的营养膳食物质。护理人员根据患者自身实际营养需求,为其制作较适宜的匀浆鼻饲液。在配制过程中应按照食品能量等值交换定律选取匀浆食物种类,包括提供热量的黑芝麻、燕麦,丰富膳食纤维的苹果、芹菜、茭白、芋头、山药等,为保证匀浆膳食液的口味及口感,还可添加种子、酵母、豆类制品及谷物等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将多种食物混合加入适量的清水后,应用破壁机进行加工、研磨。按照中国膳食宝塔低热量人群需摄入(25 g/d)的标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每次输注时间0.5~1.0 h,流速每分钟不超过6 ml,每次<200 ml及总输注量<2000 ml/d的匀浆鼻饲液,在进行鼻饲前使用微波炉加热匀浆膳食液,保持鼻饲匀浆液温度38~40 ℃,为避免匀浆膳食液发生变质,需将剩余的匀浆液放置在4℃的冰箱中进行冷鲜保存,两次鼻饲液间隔应超过2 h,4~6次/d。为防止匀浆残留物长久淤积滋生细菌造成下行感染,护理人员在每次鼻饲操作结束后抽取20 ml温水进行冲管[8]。同时,护理人员定时对患者进行口腔清洁护理,使患者处于较舒适的状态。
1.3 评价指标
1.3.1 临床指标 ①疼痛:应用视觉疼痛评估量表(VAS)测评两组自身疼痛感知觉,满分10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疼痛感越低。②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评估两组Fugl-Meyer上肢(满分66分)、Fugl-Meyer下肢(满分34分),分数越高表示运动功能越好。③神经功能:应用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估量表(GCS)测评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包括意识、水平凝视、面瘫、言语、行走能力等方面,满分45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效果越好。④严重程度: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测评两组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包含11个项目,满分42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脑卒中程度越重[9]。
1.3.2 并发症 包括压力性损伤、脑疝、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发生情况。
1.3.3 护理服务质量 采用自制护理质量评分量表,调查两组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服务质量的评分情况,包括服务态度、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医患沟通、功能训练5个方面,每项满分2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人员服务质量越好。
2.1 两组VAS、Fugl-Meyer上下肢、GCS、NIHS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VAS、Fugl-Meyer上下肢、GCS、NIHS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3 两组对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对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情况比较(分,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及互联网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相关知识在现代化社会生活中得以大范围普及,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要求及自身机体健康的意识程度随之提高[10]。脑梗死作为心脑血管猝死疾病中较常见的动脉管腔病理性改变型疾病,因具有相对较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据相关资料的数据统计,全国脑梗死年发病率(110~170)/10万,年病死率(80~110)/10万,在全球脑梗死发病患者中西方患病率占60%~70%,东方相对较少[11]。主要是由于患者脑部血管因动脉粥样硬化产生的异常栓子及淤块堵塞,脑组织血管狭窄,造成颅脑局部发生缺血缺氧,从而引起患者出现肢体感觉功能障碍、偏瘫、失语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患者长期卧床会引起肺部感染、颅内压升高、压力性损伤等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行为,严重时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实施较全面、逻辑思维较清晰的护理干预措施尤为重要。
基于系统化康复理念指导的护理是现阶段康复护理领域应用较广泛、相对新颖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改善,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度。本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VAS、Fugl-Meyer上肢、Fugl-Meyer下肢、GCS、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患者在相对较安静的环境下,通过护理人员的引导与描述进行想象运动训练,有利于患者提高肢体功能恢复训练的意识,在增强自身肢体运动功能的同时,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敏感程度,强化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为加速患者偏瘫部位血液循环速度,松弛处于粘连状态下肢体,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部分偏瘫肢体进行穴位艾绒团温针灸治疗护理,刺激相应穴位,消除肢体局部炎症,降低压力性损伤、脑疝、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对护理服务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为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度,还应对患者自身机体营养状态进行实时关注,对不能经口进食者,根据中国低热量膳食标准,为患者制作营养丰富、均衡的匀浆膳食鼻饲液,促进患者快速恢复,满足患者自身生理及心理等需求。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基于系统化康复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有效改善患者对疼痛的敏感程度,提高肢体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认可及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