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实践转型

2021-12-15 12:00许荣谦
教师博览 2021年4期
关键词:稀盐酸化学实验教学

许荣谦

(南通市观河中学,江苏南通 226014)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化学实验。通过化学实验,促进学生深入学习。然而,呆板、机械的实验操作不但无益于学生的化学学习,反而会磨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何引导学生开展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化学实验必须切实地激活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感受、体验、反思,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从关注“实验结果”转向关注“实验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索化学知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从关注“实验结果”转向关注“实验过程”。关注化学实验的过程指的是让学生主动地设计、制订化学实验方案,主动地尝试做实验,在实验中主动地发现化学新知识,自主地建构化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使用怎样的材料和实验方法不做要求,让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积累,开放性地进行实验,以便在实验过程中自我反思。由此,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实验猜想,如通过稀盐酸与碳酸钠、稀盐酸与鸡蛋壳、稀硫酸与大理石、稀盐酸与大理石、浓盐酸与大理石,甚至木炭燃烧来制取二氧化碳,等等。开放性的实验能丰富学生的实验过程。通过开放性的实验探究,学生能够发现使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来制取二氧化碳比较合理。基于此,学生可以在各自的实验过程中自觉地反思、交流,并提出一些问题,如“当稀盐酸和稀硫酸分别与石灰石固体发生反应时,为什么后者的反应会中止?”“为什么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速度更快?”“能用纯净的碳酸钙粉末或草木灰代替石灰石吗?”“为什么不能用碳酸分解、在空气中燃烧单质碳、燃烧甲烷、高温煅烧石灰石、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等方法来制取二氧化碳?”……从关注“实验结果”转向关注“实验过程”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化学实验步骤,还可以强化学生的化学思维。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在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化学实验能力,强化学生的化学实验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力。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知识、技能的提升固然重要,但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发现、积极创新的能力。对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而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教师要不断优化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方案,让学生独立进行化学实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从关注“实验任务”转向关注“实验兴趣”

部分学生将化学实验视作一项学习任务,因此对化学实验持有排斥心理。对此,实验教学的真正内在转型是要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参与实验的内驱力。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是:①为什么要让学生做这个实验;②怎样落实实验要求;③实验具有怎样的教育功能;④实验的关注点在哪些方面。

例如,在教学“铁和铁的化合物”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苹果在削皮后会变成棕色?”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对这一生活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一无所知。为了启发、点拨学生,笔者问道:“铁离子与亚铁离子在溶液中各自呈什么颜色?它们分别具有哪些化学性质?”一语惊醒梦中人,学生积极猜想:“苹果中含有二价铁离子,应该是与空气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反应,生成了三价铁离子。”在讨论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提问:“市场上出售的苹果汁为什么没有变色?”有学生认为:“一定是市场上售卖的苹果汁里添加了还原剂。”此时,教师可以适时地补充:“维生素C 是一种还原剂,在苹果汁中添加维生素C 能有效地防止苹果汁变色。”有了一系列的猜想、启发、思考,学生便能自主地开展有关氧化铁的化学实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一起做了四氧化三铁、三氧化二铁的实验。通过实验,学生认识到,在一般条件下,铁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铁;铁在纯氧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注重化学实验对学生的教育功能,通过做实验,落实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三、从关注“实验认知”转向关注“实验素养”

化学实验不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从关注“实验认知”转向关注“实验素养”是化学实验教学的又一转型。过去,许多化学教师关注学生的化学认知,通常以叙述的方式展开化学实验,传授化学知识,使得实验过程沦为“黑板实验”“叙述实验”。而真正的化学实验应定位于发展学生的化学实验素养。化学实验素养不仅包括化学实验知识、技能,还包括学生在开展化学实验时所需的品质、习惯。

例如,在教学“氢气还原氧化铜”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将教材中的验证实验改为探究实验,引导学生猜想实验中的点灯和通氢环节,对步骤有什么要求。有学生认为实验前应先通氢再点灯;还有的学生认为实验后应当先熄灯再停氢,等等。针对学生的猜想,笔者并没有让学生盲目地验证,而是进一步地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实验应当从哪步开始,到哪步结束。在深度讨论中,学生能够认识到,实验过程中要时时刻刻提防氧气。在实验前先通氢气是为了排出氧气,在实验后停氢也是为了隔绝氧气。有了这样的诠释,学生便能对实验过程中的通氢、停氢顺序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便能按照先后顺序,严密地开展实验,得到预设的理想效果。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实验素养,就应引导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大胆猜想、小心验证。在猜想与验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懂得实验步骤顺序安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化学实验不是机械、盲目的实验,而是要求学生带着合理的猜想进行的实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度、周密地思考。

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化学实验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新能力,正所谓“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对于学生的实验猜想、实验探究,教师要给予积极的反馈与评价。实验评价不仅要关注实验结果、聚焦实验计划,还要围绕实验过程展开,进而关注学生化学实验素养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稀盐酸化学实验教学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设计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鸡蛋在稀盐酸中沉浮实验的探究
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实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