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2021-12-15 09:48:14方佳丽胡小虎席鹏飞
山西农经 2021年13期
关键词:账款金融机构信用

□方佳丽,胡小虎,席鹏飞

(武汉纺织大学经济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00)

供应链金融是实体经济中产业供应链与金融服务相结合的产物。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供应链金融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选择,是信息技术进步的产物,政府非常重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供应链金融能够帮助众多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维持其正常运营,促进产业链上企业间的协同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供应链金融能够提高企业之间资源循环利用的效率,打通生产经营的重要环节,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注入“血液”,为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格局作出了重要贡献。

1 供应链金融的含义

1.1 供应链金融的概念

供应链金融是指金融机构以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为主,为核心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贷款以及其他各项金融服务,覆盖整个供应链金融服务。

核心企业通常是上下游企业的大客户,在整个供应链中拥有较大的话语权,在交付货款或货物等交易环节中,会给上下游企业带来经济压力。如向上下游企业采购商品时压低价格或通过赊销给上下游企业带来账期压力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上下游企业的现金流出现问题。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核心企业可以凭借其良好的信用为上下游企业提供增信或担保,从而帮助上下游企业获得资金支持[1]。

1.2 供应链金融的规模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规模对供应链金融的规模有很大影响。中小企业往往因为规模小、信用资质差、缺少有价值的抵押物等无法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由此形成的融资缺口使供应链金融得以大显身手。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市场规模逐年扩大,相关数据显示,其市场规模在2014 年达到10.5 万亿元,并且以年平均增长率9.6%的速度增加。

在政府部门的重点关注和大力倡导下,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平台越来越多,供应链金融提供的融资模式越来越新颖,其规模越来越大。

2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问题

2.1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在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因为资质不够而无法通过直接融资获得资金支持。因此,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多采用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指数普遍高于银行贷款审批指数。其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高于中型企业。2018—2020 年银行贷款审批指数相较之前明显上升。从平均水平来看,2012—2020 年银行贷款审批指数为48.6%,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的平均水平为64.8%,银行系统发放的贷款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

2.2 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融资成本较高。金融机构更倾向于将贷款发放给贷款需求大、规模大且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相对来说,中小企业的发展规模有限,单个主体对贷款的需求不大,自身缺乏有价值的抵押物,因此金融机构可能会制定更高的利率进行风险补偿[2]。

(2)获得资金的难度较大。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提供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很难确定,而对于银行而言,无论是大客户还是小客户,其花费在了解企业信息方面的时间精力相差无几,因此更愿意选择经营相对规范、信用资质较好的大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借贷的意愿较低。

(3)融资渠道有限。我国对企业上市的要求比较严格,许多中小企业达不到上市的标准,无法利用股票和债券进行融资,间接融资成为多数中小企业的选择。在向金融机构申请借款时,很多企业达不到借款要求,无法获得资金支持。借助互联网的发展,许多小额贷款公司和网络借贷平台相继出现,但是因为我国的征信体系不健全,企业存在道德风险等诸多不利因素,大量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新融资渠道的平台难以持续发展[3]。

3 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3.1 创新融资模式,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1)发生在采购环节的预付账款融资模式。采购方为了从上游企业取得货物,需要预付一定比例的款项甚至全部货款,这对于采购方来说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压力。预付账款融资可以通过控制采购方对货物的提货权或者将货物质押,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其中一种情况是采购方自己就是销售方,将货物卖出后即可向金融机构还款,通常称为保兑仓模式。另一种情况是采购方作为外包的第三方,专门为企业提供采购服务,不负责销售环节。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其实际发生的采购订单数量,支付的采购金额等为其提供融资[4]。

(2)存货融资模式。为了减少存货的成本,资金需求方可以将存货质押给资金供给方从而获得融资。针对流动状态难以监测的货物,可以授权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与资金需求企业签订质押合同,在满足融资需求的同时更好地监督存货流通。

(3)应收账款融资模式。该模式的形成是为了满足销售结束之后形成应收账款的企业加快资金回收的需求。上游企业因下游经销商支付货款需要一定的期限而形成应收账款,下游企业将资金压力转移到上游企业从而形成较大的应付账款。在应收账款模式下,企业可以将形成的应收账款向金融机构进行质押来获取资金,还可以将其进行资产证券化,即以某一核心企业为债务人,将上下游企业的应收账款打包,以核心企业的信用作为支撑,由保理商将其转化为资产证券化产品后向市场发行,由核心企业到期支付款项,如万科的供应链保理ABS。

3.2 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在传统的借贷模式中,银行一般关注有资金需求的个体的财务状况、资产状况以及信用水平等主要信息。供应链金融平台相对来说更关注核心企业以及整个供应链的财务和信用状况。供应链金融平台上的资金供给方在确认上下游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贸易真实性的基础上,与信用水平更高、拥有优质抵押物的核心企业签订担保合同,由核心企业承担违约企业的债务。采用这种方法能够降低资金供给方的借款风险,有利于中小企业获得融资,降低融资成本,核心企业提供担保后,贷款利率也有所降低。

3.3 缓解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传统的金融机构在出借贷款之前会对企业财务、经营、资产情况等信息进行调查,了解的渠道相对单一,主要围绕贷款企业本身,对信息真实性的判断难度较大,尤其是规模较小、经营不规范的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平台对借贷企业的了解更加全面,可以联系贷款企业的上下游企业,这些上下游企业在与借贷企业的合作中掌握了更多更真实的信息,金融机构可以借此更深入地了解贷款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利润水平、声誉等信息。

此外,资金借出后,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对整个供应链上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了解,充分掌握贷款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并及时监督,有效防范违约风险。

4 推动供应链金融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建议

4.1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建设

虽然供应链金融更重视对供应链整体的信用进行评估并由核心企业提供信用背书,但是中小企业作为供应链上不可或缺的参与方和资金需求方,对其信用评级标准进行进一步完善很有必要。金融机构应该重点关注中小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经营模式、行业前景、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公司未来发展的前景规划等因素,将这些因素对还款能力及意愿的影响进行量化,完善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标准。

4.2 加强对供应链上共享信息的真实性监测

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根据上下游企业提供的与核心企业之间贸易往来的证据,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因此确保贸易往来的真实性至关重要。金融机构、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皆应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更新企业采购、货物数量及状态等信息,便于对交易风险进行控制。

4.3 选择核心企业要从多方面综合考量

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确定核心企业非常重要。可以将企业的现金流状况、占据的市场份额、信用状况、与上下游企业的贸易额、与上下游企业的议价能力、为上下游企业进行信用背书的意愿和能力等因素纳入对核心企业的考量标准中,建立科学普适的核心企业评价体系,将其推广应用。

5 结束语

供应链金融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充分体现了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其与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的结合也将在全面开启的“十四五”时代带来新的惊喜。

猜你喜欢
账款金融机构信用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华人时刊(2023年15期)2023-09-27 09:05:02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我国银行应收账款管理研究——以A分行应收账款管理为例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应对民企应收账款上升
中国外汇(2019年12期)2019-10-10 07:27:02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中国外汇(2019年10期)2019-08-27 01:58:06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中国外汇(2019年9期)2019-07-13 05:46:30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商周刊(2017年26期)2017-04-25 08:13:06
信用中国网
上市公司应收账款问题探讨
中国商论(2016年34期)2017-01-15 14: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