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社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1-12-15 09:10俞文斌
山西农经 2021年22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服务

□俞文斌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宁波 31521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同时出台了关于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政策[1]。

高职院校作为服务乡村社会的重要力量,多措并举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人才培养、提升文化创新等服务水平,是时代赋予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也是衡量院校办学特色的一项重要职能。但不同区域的高职院校受经济环境、产业布局、服务导向的影响,使高职院校存在专业办学水平不高、主动为社会服务意识不足、全方位开展服务动力不强等困境。

从国内目前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研究与实践来看,结合近几年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提升服务区域乡村振兴的路径分析,现阶段高职教育正快速拓展社会服务的内容和方式,逐步服务美丽乡村建设大有可为的思路已形成共识。

1 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内涵

1.1 响应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乡村振兴体系中职业教育要大力服务农村农业,培养建设乡村的人才。我国有上千年的农业生产历史,形成了悠久的区域性特色乡村文化。

新时代,党和国家赋予高职教育重要使命,各高职院校建设发展应与国家使命结合,服务乡村文化振兴和乡村文化传承,对提升村民生活质量与精神素质、增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完善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机制、共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宁波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为基础,调研乡村经济、产业、文化的需求,有利于形成政府主导、教育参与、乡村受益的文化振兴新格局。

1.2 培养服务乡村振兴的人才

“十四五”期间,高职教育将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具备研究服务人才培养的基本功能。面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新形势、新服务、新要求,高职院校培养乡村服务人才形成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高职教育培养乡村产业创新技术人才,将高职院校学生和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到重要高度。

乡村振兴战略涉及多方面内容,职业教育应积极承担乡村振兴发展需求,依托自身对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的能力,进行相应制度及方法的变革,结合乡村实际情况,完善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交流机制,加强培养农村技能型、创业型及服务型人才的专业队伍建设。依托院校进行校外技能知识培训、实践技术指导、思想理念学习等方面的全面引导,服务新型高等职业教育。

1.3 满足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作为区域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协助乡村进行产业发展和经济振兴。各地乡村产业以农业为主导,社会服务能力和方式应结合当地特色与优势,有针对性地延伸服务至各领域,精准匹配各行业培育社会服务项目。根据行业发展变化,高校应挖掘并搭建职业教育社会服务,对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校企深度合作增加了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途径,各类乡村实践基地服务平台的建立,不仅能推动师生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更能为自身长远发展制订合理的规划,有效助力区域社会的发展。

2 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能力的社会现状

2.1 参与社会服务的机制

从区域教育层面来看,目前高职院校与地方行业企业构建了乡村社会服务方面的激励机制[2],但院校社会服务校企合作联系不够紧密,以校企合作形式参与乡村振兴的服务积极性不足,未出台明确的规划和指导乡村社会服务的长效机制。

从行业合作层面来看,行业环境缺乏可运行的规范操作模式,未形成参与乡村文化、人才等方面的振兴动力,实践服务平台不完善。因此,高职教育服务乡村要有完善的机制进行内核支撑,只有具备面向型的政策与服务平台,高职院校才能精准把握不同类型参与乡村振兴的途径,增强影响力,显现出不同区域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文化、人才、产业振兴的新气象。

2.2 服务乡村教育面向

在一定时期,高职院校的教育注重面向国际化、城市化和市场化。因此,教育服务侧重点的导向直接影响专业设置,以适应热门行业为主,忽视了对乡村社会文化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首先,院校办学中因地域存在的差异,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乡村项目攻关、乡村文化情怀、乡村技能知识等方面的专业能力相对缺乏,教师参与乡村实践活动较少。

其次,国内各行业经济体量不同,设置的人才培养定位忽视了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任务,导致高职教育课程内容与知识体系缺少面向乡村产业、文化、生态等的针对性教育,使服务乡村产业发展、技能型人才不足。对学生而言,普遍追求热门的非农专业,长此以往将面临乡村培养人才缺乏的困境。

2.3 服务乡村创新技术的路径

在新媒体时代,数字信息技术和智能优化技术发展带来新的可能性。乡村的传统产业迎来了转型升级,有了技术服务的基础,提出了以创新驱动拓展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思路,为院校进行社会服务拓展了新途径。但目前高职院校服务平台的建设力度不足,作用发挥不显著。

近年来,提出的创新服务资源没有建立统一的共享,无法有效对接校企资源,无法稳定提升技术服务。在技术时代变革下,许多学科技术无法顺利实现交叉融合。在教师层面,对于模拟计算等技术的专业知识不太了解,新媒体技术的使用有一定难度,在海量信息中实现技术创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 基于乡村振兴的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路径

围绕国家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要求与新形势,结合“双高计划”建设,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逐步成为衡量院校办学实力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努力提升各专业社会服务发展水平,在培养区域产业人才的同时,紧抓服务乡村振兴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聚焦区域乡村振兴的生态服务项目、文化教育项目和产业经济项目等,积极探索乡村特色服务的现实可能性,建立高水平高职院校服务新途径。

3.1 建立乡村社会服务机制

建立和完善运行机制是提升学校社会服务能力的保障。从区域高职教育乡村社会服务要素入手,以“双高计划”建设项目为契机,突出政校联动,以技术成果为导向,推进院校服务平台搭建,制订针对性的激励机制。以项目与竞赛活动为依托机制,例如“艺术点亮乡村”“乡村创意”活动,提升校外美丽乡村升级服务,在活动流程、技术指导、人员协调、服务区域等领域,校村联合形成了优势互补的服务创新机制。师生共同参与项目并签约,搭建了完整的社会服务体系机制模式,逐步形成开放、服务、管理、评价的完整工作流程机制,成为高校社会服务的保障。建立合理的乡村社会服务机制,营造激励环境,可调动校村共享的积极性,进一步释放服务乡村的创新力。

3.2 优化特色专业布局,打造乡村社会服务团队

由于乡村实际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高职教育在服务城市发展时应提高与乡村产业发展战略需求的契合度,培养适宜的乡村文化振兴人才。

首先,随着社会发展及时调整优化专业方向,依托各专业特点打造区域内标杆,强化具有乡村服务力量的专业群开展社会服务。近年来,艺术设计专业精准把握专业定位,开展“艺术点亮乡村”专业团队调研,走访宁海县长街镇对岙洞村和力洋镇海头村,开展“知青”访谈,设计美化生态方案等,入围“双百双进”共同富裕实践省级重点团队。

其次,重点培育具有较强社会服务能力的团队[3],乡村社会服务团队的调研成果保证了专业内容的前瞻性,按照进程针对性地开发社会服务实施方案,适时形成服务乡村文化振兴的专业建设途径。

3.3 构建多元化乡村振兴课程体系,赋能技术服务人才

为更好地探索多种育人模式,优势专业必须以国家重点战略为导向,课程体系主动调整挖掘优秀的地域文化,建立乡村文化资源库。

首先,优化文化课程教学内容,融入乡村优秀文化知识,提炼乡村文化教学特色与思政内容,将乡村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有意识地贯穿到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的全领域,使服务人才适应乡村社会的同时,领会服务乡村的价值认同。

其次,紧随现代化发展进程,以学徒制为引领,培养乡村人才调整实践能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不断完善多样化教育模式。

3.4 强化文化教学,形成优质师资队伍

文化价值是乡村主体的血脉,强化传统文化教学必须形成一批针对文化振兴的骨干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师资普遍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理论知识和职业素养,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升骨干教师教学服务水平逐步成为高职院校文化服务能力的重要考核点。校内优质师资队伍提升需要通过自身培训、人才引进、教师派遣等来推进传统文化教学观念创新,校外需同步开展校村联合,推动乡村文化骨干本地化精细联合。一方面将民间大师、传承人推向课堂展现知识技能,另一方面选派骨干教师到乡村参加文化技能锻炼,共同规划“迎进来、送出去”的师资队伍建设路径,共创新乡村的文化艺术氛围。

3.5 拓展高水平的乡村教学基地,成立艺术服务工作室

乡村教学基地的打造是校内教学的进一步衍生,基地的构建将进一步挖掘和传承乡村传统文化保护,助力民俗文化传播。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传统村落,以自身产业出发逐步形成海洋型、生态型、旅游型等特色乡村,完成了示范村的建设。结合美丽乡村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色,健全乡土文化资源,融入传统文化教学,开展产业文化创新,拓展旅游文化影响,取长补短,形成多种艺术实践舞台。例如建立校外采风写生实践基地、乡村文化传承基地,创办服务乡村艺术大师工作室等。高职院校应安排多次校外课程以满足长期稳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师生到乡村教学基地参观学习,助力高职教育实践育人的乡村振兴途径。首先,艺术类学生深入了解乡村现状,可以亲近乡村传统文化,亲身经历乡村生活和乡村发展状况,感受村民文化需求,还可以为乡村补充一定的文化新创意、新理念、新渠道。近年来,在调研传统村落过程中创作出美丽乡村的文艺精品,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文艺类、绘画类作品服务乡村文化的新局面。其次,建立艺术类工作室,形成校内外社会服务机构的载体,带动以工作室优秀艺术作品创作和项目开发,为校企合作服务社会的正规化发展提供了借鉴。

4 结束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4],使社会服务能力与高职院校发展更加紧密,办学水平更具特色。通过研究服务乡村振兴的内涵、分析服务能力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基于乡村振兴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机制构建、乡村社会服务团队打造、乡村教学基地拓展等主要发展路径,吸引更多高职院校服务美丽乡村建设。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服务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