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娜,田甜,王旭颖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妇瘤科5病区,河南郑州 450000
在临床中,宫颈癌是常见且多发疾病,是一种恶性肿瘤疾病,30~55岁女性为该疾病高发人群,根据相关数据资料显示,宫颈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女性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1]。为控制病情发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临床多采用宫颈癌根治术进行治疗,虽然切除了病灶,但是因根治手术需要大范围的切除,所以也切除了支配膀胱的神经,进而术后对膀胱功能造成了一定影响,影响着患者预后[2]。本次研究中主要分析系统性膀胱功能锻炼路径对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康复产生影响,现报告如下。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宫颈癌根治术的宫颈癌患者68例,入组后按照计算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入选标准:(1)均在本院进行宫颈癌根治术者。(2)证实入组前签订知情书者。排除标准:(1)机体脏器受损严重。(2)患有严重认知障碍者。对照组34例,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47.5±2.6)岁,Ⅰa期患者13例、Ⅰb期患者11例、Ⅱa期患者10例。实验组34例,年龄35~58岁,平均年龄(46.5±2.3)岁,Ⅰa期患者13例、Ⅰb期患者10例、Ⅱa期患者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1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患者在入院后做好病情观察,在进行手术治疗前做好相关健康宣教,术后积极做好预防并发症发生措施,同时讲解相关注意事项,严格按照医嘱对患者实施护理服务。
1.2.2 实验组除了采取常规护理外,加用系统性膀胱功能锻炼路径。责任护理人员将膀胱功能锻炼路径表发放到患者手中,并做好讲解工作,根据教育路径表上的内容与时间按照护理程序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在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实际需求、康复状况不断整改、完善锻炼路径表。护理人员耐心的与患者沟通、指导,将功能锻炼内容分段讲解给患者,指导患者掌握动作要领。功能锻炼路径如下。(1)患者入院后,对其心理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向患者讲解有关宫颈癌根治术相关知识,重点讲解手术对膀胱功能造成的影响,让患者有心理准备,并疏导患者不良情绪,使其以平常心看待这个问题,保持良好心态。(2)在进行手术治疗前3 d时指导患者锻炼腹肌与盆底肌。①腹肌训练:告知患者在吸气时腹肌需呈收缩状,在呼气时则放松,每次坚持3 s,反复练习,每组8~10次,每天做4~6组。②盆底肌训练:指导患者收缩盆底肌肉,值得注意的是下肢、腹部及臀部肌肉保持不变,每次持续时间为5~10 s,每组10~20次,每天做3~5组。(3)进行手术治疗前1 d教会患者做Valsalca屏气训练,患者取坐位,身体需要稍微向前倾斜,深吸气-屏气-呼气,在呼气的同时需要对抗紧闭会厌部,使胸腔内压力提升,同时患者做用力排便动作。(4)结束手术治疗后第1天使用碘伏棉球擦拭会阴处,避免发生感染情况。患者引流管与集尿袋应比膀胱低,预防感染的发生。指导患者进行缩肛运动,叮嘱患者收缩耻骨与尾骨周围肌肉,同时下肢、臀部肌肉保持不变,维持收缩3~4 s,呼气时逐渐放松。每次约10 min,每天做4~6次。(5)结束手术治疗后第2 d指导锻炼盆底肌,叮嘱患者收缩盆底肌肉,每次5~10 s,每组做10~20次,每天做3~5组。(6)结束手术治疗后3~5 d指导患者做腹肌训练,在吸气时收缩腹肌,在呼气时则保持放松,每次3 s,每天做4~6次,患者需每天坚持练习。定时将尿管夹闭,3 h放一次尿,在患者有尿意时应及时放尿,直至拔管,借此恢复患者膀胱功能。在放尿时可采用蹲厕法,让患者渐渐感受到排尿感、排空感。(7)结束手术治疗后第6天对经神经肌肉刺激仪对患者展开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20 min,每天治疗一次。拔管后做好患者指导工作,叮嘱患者保持外阴清洁,同时适当补充养分,每天增加饮水量。在刚开始做膀胱训练时由护理人员带领完成,当患者精准掌握动作后可自主训练,护理人员随时检查患者训练效果。
(1)比较护理前后患者膀胱排尿功能。(2)比较护理前后患者膀胱储尿功能。(3)比较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前两组患者膀胱排尿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膀胱排尿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膀胱排尿功能比较(±s)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膀胱排尿功能比较(±s)
组别对照组(n=34)实验组(n=34)tP最大尿流率(m l/s)护理前12.6±1.8 12.3±1.6 0.726>0.05护理后13.1±2.0 15.7±2.7 4.512<0.05平均尿流(m l/s)护理前6.5±0.6 6.4±0.5 0.747>0.05护理后6.8±0.8 7.7±1.0 4.098<0.05排尿量(m l)护理前204.2±9.3 206.1±9.5 0.833>0.05护理后301.1±13.5 328.7±13.8 8.336<0.05残余尿量(m l)护理前289.5±11.4 284.4±11.1 1.869>0.05护理后127.5±8.9 97.0±7.8 15.028<0.05
护理前两组患者膀胱储尿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膀胱储尿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膀胱储尿功能比较(±s)
表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膀胱储尿功能比较(±s)
组别对照组(n=34)实验组(n=34)tP膀胱最大容量(m l)护理前216.4±9.7 216.9±10.1 0.208>0.05护理后346.1±14.5 386.7±14.9 11.387<0.05平均逼尿肌压(cm H2O)护理前13.6±2.2 13.5±2.1 0.192>0.05护理后14.1±2.3 16.6±2.8 4.023<0.05膀胱顺应性(mi/cm)护理前8.5±1.2 8.6±1.4 0.316>0.05护理后15.5±2.5 24.1±3.1 12.592<0.05
实验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7.6%低于对照组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80,P<0.05)。
根治术治疗宫颈癌通常采用广泛子宫切除+淋巴结清除术,经手术治疗可切除病灶,延长生存时间,然而手术切除的范围比较大,导致神经不能有效支配膀胱与尿道,又因手术过程中膀胱受牵拉等影响因素,患者膀胱功能失去作用,进而致使储存及排尿功能异常[3]。
早期膀胱功能障碍的表现以尿潴留为主,晚期时表现以压力性尿失禁为主,根据临床数据资料发现,宫颈癌根治术后大部分患者膀胱功能均受到了不同程度影响。盆底肌群主要围绕在尿道、阴道、直肠开口周围,更将耻骨及尾椎连接在一起,其主要作用为支撑盆腔及腹腔器官,盆底肌群作用在膀胱、肠直处,可见盆底肌肉与排尿功能间关系密切[4]。系统性膀胱功能锻炼路径实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训练方案,通过该训练可提高患者盆底肌功能,定期开放、夹闭留置导尿管更利于恢复膀胱功能。盆底肌及腹肌训练可提高患者盆底肌群收缩能力,进行人为干预让患者充盈与排空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发射性膀胱形成,修复盆腔自主神经,进而改善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5]。当膀胱充盈时可刺激膀胱壁,使副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让患者有尿意,从而自主排尿。
综上所述,系统性膀胱功能锻炼路径在宫颈癌根治术中有着重要价值,可有效促进术后膀胱功能恢复,应用前景极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