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俗体育旅游的品牌培植研究

2021-12-14 08:01:21张磊
体育时空 2021年18期
关键词:民俗体育贵州

张磊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9-067-02

摘  要  新形势下,被誉为“喀斯特王国”的贵州,处处彰显特色,成为无数旅游爱好者心目中的圣地。当前旅游市场已经逐渐从产品营销时代步入了品牌营销时代,并且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因此,本文依托贵州多民族文化资源下,有效探究旅游的品牌培植的基本原则,打造贵州体育旅游品牌链,为民俗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划可行路径。

关键词  贵州  民俗体育  品牌培植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民族,在历史发展的历程中创造了丰富的文化,并且具备浓郁的民族文化。例如,姊妹节、苗年节、六月六、查白歌节、抬官人等都属于各式各样的民族文化。这些不同的民族文化中,都会有自身独有的民族服饰和民族饮食文化,诠释了不一样的民族民俗文化内涵,承载了更多的民俗体育动因[1]。在旅游产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背景下,民俗体育特色的文化旅游业需要整合思想,将民俗体育文化和旅游产品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属于自己独有的品牌项目,扩大吸引力,提高创新能力,完成知识的外延,明确品牌塑造的基础。也就是说,需要在“市场营销品牌之战”的理念下塑造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迎合旅游市场的发展需求,最大限度保持贵州省民俗体育旅游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对贵州民俗体育旅游产业以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贵州民俗体育旅游品牌培植的基本原则

(一)整体效应原则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旅游业获得了有效发展,并且逐渐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新增长点[2]。现阶段我国旅游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大,以独特的优势性呈现到大家的视野当中,得到了合理的统筹规划。贵州省属于民族聚居省份,不仅民族众多,而且区域旅游资源相对丰富。在贵州也有着“一山不同族,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风”的独特风光与特色,在不一样的自然风光中,蕴含着不一样的文化资源,展现了品种繁多的内容。贵州民俗体育旅游品牌培植的历程中需要保持整体的发展原则,合理的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提高全面的了解力度。贵州省民俗体育旅游品牌各个因素的建设和发展不仅需要最大限度挖掘地区特色,还需要在深度延伸中统筹发展,挖掘各种特色和优势。合理的利用类型效应、聚集效应、强度效应、种类效应等,最大限度降低民俗体育旅游品牌培植的成本投资力度,向着规模化的方向进行发展,保持科学的发展动力[3]。

(二)因地制宜原则

贵州省不仅文化资源丰富,并且形成了形式多样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例如,侗族的“踩堂”“多耶”等体育项目;苗族“上刀山”“赛龙舟”等体育项目;仡佬族“打磨秋”“打花龙”等体育项目。这些都在很大的程度上获得了良好的统筹规划,并且展现了自身独有的发展潜力,为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的建设搭建了良好的基础[4]。贵州民俗体育旅游品牌培植就需要在区域性的基础上合理分析不同地区的体育项目,找到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化和个性化、特色化、资源优势。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合理的对产品实施品牌定位。“品牌”的价值并非是产品的特性或者是工程性,很多时候是他们自身所体现的不一样的特色。只有在情感渗透的基础上达到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共鸣,才可以达到有效的统筹规划,赋予真实的前进动力,在互动和沟通中获得更多的信赖感。贵州民俗体育旅游品牌培植可以结合贵州不同区域的自然优势和文化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品牌定位方向,向着个性化鲜明的方向进行发展,保持个性化的发展形象,获得更多的思想认同感,最大限度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

(三)开放性原则

贵州省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10千米以上的河流非常适合开发漂流、攀岩以及龙舟和独竹漂等体育旅游项目的内容建設,不仅具备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并且还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建设发展路径[5]。但是,在实践的历程中大家可以直观看到,很多时候这些人员的品牌意识淡漠,品牌运作能力较低,宣传力度和促销力度不够,特色性展现的不够明显。贵州民俗体育旅游产业想要提高市场竞争力,需要率先树立起旅游的品牌意识。坚持开放的态度,积极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结合当前的发展现状,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合理利用自身的优势性,并且落实基础,扩大吸引力。例如,贵州省可以结合自身的自然资源条件,分析民族体育赛事节庆活动,进一步探究体育民俗,向着人文体育旅游资源的建设方向进行有效延伸和发展。例如,“环太湖体育圈”“长三角体育圈”等都属于成功的经验。他们都是在自身的特色上建立本地的民俗发展文化,向着体育旅游品牌的建设方向实施发展,为以后的可持续建设提供良好的延伸基础。

(四)动态性原则

旅游品牌意识的建设需要在“市场营销品牌之战”的视野下抢占市场的先机,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贵州旅游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落实基础,开展贵州民俗体育旅游的品牌培植工作,进一步促进贵州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有效建设与延伸。也就是说,可以在开放性的、动态变化的系统中找到相关的影响因素。始终遵循动态性的基本原则,深入分析和科学评价,选择不同的培植策略,适度的调整,保持民俗体育旅游品牌的培植和有效的优化,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三、贵州民俗体育旅游的品牌培植路径

(一)科学构建贵州民俗体育旅游品牌的动态模式

进入新世纪以来,体育旅游的品牌培植建设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运动条件日新月异,这不仅吸引了众多的爱好者,还有不少重大的比赛在这里举办。在结合贵州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族风情等内容以后,贵州民俗体育品牌就呈现到了大家的视野当中[6]。此时,只有有效的建立贵州民俗体育旅游品牌动态品牌模式,才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做好贵州民俗体育旅游品牌培植的相关工作,为之后的健康可持续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此时,就需要在品牌建设的基础上建立“双螺旋”形态的模式,并且以品牌的视角分析为其中的层次理论。在“双螺旋”形态的模式中,在最为左边的位置上,大家可以直观看到属于民俗体育品牌的识别标志。在这里主要是民俗体育旅游企业或者是以组织为基础,保持对应的有效发展和建设。在右边的位置中,主要是以民俗体育旅游的品牌形象存在的,这个角度主要是以旅游消费者民俗体育品牌的感知能力建设为基础进行开展和建设的。在建设的历程中,不仅可以很好展示出民俗的体育产品形象,还可以在动态的循环中加大品牌的识别能力,将符合和产品、企业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大传递的力度,满足消费者的建设需要。在其他步骤下,还需要消费者以接受和处理的方式,提高品牌系统的接受能力。在合理的统筹规划下,形成品牌的联想能力,进一步刺激购买行为,增加对应的消费体验。之后,有效验证这些购买的旅游产品或者是旅游服务都可以达到产品的有效发展效用,达到象征性的效应发展需求,完成品牌形象的过程建设。最后,即可根据这个顺序,加大旅游消费者对民俗体育旅游产品或者是其他产品的反馈性,提高识别能力,并且合理反馈给对应的企业或者是经营者。结合反馈的情况,就可以加大品牌的修正和完善,建立合理的重构历程。在民俗体育品牌培植的视野下建立完善的步骤,这个动态的过程就可以形成一个循环的机制,结合模式需求,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路径,并且落实到实处,为以后的品牌形象优化提供基础条件[7]。

(二)深入挖掘贵州民俗体育旅游产品品牌文化内涵

从文化本质上看,民俗体育旅游品牌的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其需要在长期的积累和沉淀下才可以有效获得。此时,在培植的历程中不仅需要重视体育旅游文化内涵的挖掘,还需要重视传统的文化内涵,并且很好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此时当地的少数民族的种类较多,每一个民族都具有自身独到的民俗风情,传统特征明显。在民俗体育旅游品牌建设的时候一定需要考虑到当地特点和对应的发展历史,最大限度增加其中的附加值,保持科学的发展动力。

(三)灵活采用多样化的品牌营销手段

从目前的形势上看,在旅游市场实施建设的时候,很多人使用的营销方式就是比价格,此种方式并不是最佳的销售方式,有的时候还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还会给行业带来很大的影响[8]。此时,在民俗体育旅游品牌建设时就需要减少此种类型的使用,创新营销思维,向着多元化的视野进行发展。并且从产品、价格以及渠道和促销等方向合理统筹规划,加大营销整合的力度,最大限度增强对应的市场竞争力,保持区域化的发展,找到适合自己的“爆款”产品。这个时候,不管是使用的广告方式,还是使用的公共关系,还是人员的销售等方向,都需要在创新的基础上展现自身的特色性。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贵州民俗体育旅游品牌建设的历程中需要结合自身的特色体育项目与民族体育文化整合旅游资源,准确把握体育旅游品牌链构建机遇期,精准定位并树立品牌链形象,在品牌定位与品牌形象之间找到适合的契合点,真正呈现出不同区域品牌的主要特色。整合资源加强合作完善品牌有效建设,共同做大做强体育旅游品牌,促进当地品牌形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榜容,庹伟,肖文杉.喀斯特地区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化的研究——以云南、贵州、广西三省为例[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0,15(15):14-15.

[2]包希哲,蔡增亮,胡永芳.“一带一路”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品牌的共商共建共享机制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9(05):178-181.

[3]杨梅花.浅谈民族体育节庆与体育旅游融合——以荔波瑶族“陀螺节”结合荔波县全域旅游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9(12):204+206.

[4]肖知潞.体旅融合奏响“山地凯歌”——访贵州省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吴涛[J].当代贵州,2019(47):44-45.

[5]陈丹丹,宁丽娟,黎艳芳,等.生态理念下贵州乡村体育旅游与城乡大众体育统筹发展[J].运动精品,2019(02):45-46.

[6]刘满娥,赵虹,陈立农.“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贵州体育旅游的优劣势及发展策略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9(06):55-58.

[7]吳学锋,王锦.生态文明背景下贵州森林康养业与民族体育旅游的耦合发展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23):78-79.

[8]吕敏.贵州省发展世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价值与优势分析[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02):15-18.

猜你喜欢
民俗体育贵州
贵州,有多美
乡村地理(2019年2期)2019-11-16 08:49:28
寻味贵州——遵义
乡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 06:51:08
寻味贵州
乡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 06:51:06
沉醉贵州
乡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 06:50:10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贵茶(2018年6期)2018-05-30 09:53:50
我与贵州茶一起
贵茶(2018年6期)2018-05-30 09:53:36
民俗体育视角下于都客家灯彩调查与研究
文化生态学视野下桂西南地区民俗体育与全民健身融合的思考
武术研究(2016年10期)2016-12-15 20:10:16
河南民俗体育“狮子爬天桥”的当代价值初探
武术研究(2016年7期)2016-12-15 09:28:24
庐陵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与创新性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9: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