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莉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青羊实验中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法治教育的落实作为构建学校德育校本课程的基石,把守法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中,寓法于生,寓法于课,寓法于教。通过活动中体验、阅读中领悟、生活中体味等途径,让学生从小接受守法文化熏陶,培养守法行为。
一、守法教育常规化
学校致力于通过各种途径使守法教育常规化,真正使守法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
(一)把握开展守法教育的时间节点
学校坚持“每年一课——春夏令营、每期一课——开学典礼、每月一课——常规大检查、每周一课——国旗下讲话、每日一课——时事学习”,活动中充分渗透守法教育元素,保证守法教育活动常态开展。例如,开学典礼的守法教育,学校以师生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书画展,寓教于乐地推动学校守法教育工作。
在每年法治宣传月中,分年级组织话剧表演,情景模拟一个如何进行维权合法权益的场景,进行表演,观察表演者的行为,学生各抒己见,用真实直接的方式表现,让学生感受守法对人生的重要作用。如情境模拟“诚信考室”场景,按照“学生自愿申请——班级自主申报——学校审批——全校挂牌”程序确定的“诚信考室”,没有监考老师,学生诚信考试,磊落答题。学生深深地感受到被别人信任、自己的自律对个人成长的作用的意义,自律美德、诚信品质在孩子们的心中滋长。
此外,学校还明确要求各班级每周一、三中午的读报课是法治教育内容,利用读报课让学生分享“守法”小公民的所感所悟、了解违法乱纪的不良后果,引起共鸣。
(二)规划开展守法教育的系列主题
班会课时进行守法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要求各班级每个月至少一次班会课是“守法”教育主题,德育处提前收集审核班会课方案,给予智力支持。
学校认为,中学的守法教育要以正面教育为主,课堂既要关注国家、社会的大事,更要贴近学生,解决学生身边事。因此,提出了“守法教育”班会课三个年级各有侧重——七年级:修身正己,诚信正直;八年级:修身正己,遵规守纪;九年级:修身正己,公正守法。守法教育班会的主题选择应具备以下特点:教育性强,以守法品质正面引导;实用性强,解决学生身边的问题;操作性强,易于推广运用;亲和力强,学生、教师、家长易于接受。
二、守法教育趣味化
为了使守法教育真正被学生们所接受,学校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守法教育的趣味性,让孩子们在体验乐趣的同时收获法治知识、提升法治素养
学校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守法教育的有机结合,使课堂渗透廉洁理念成为常态。比如,在美术课中,教师不仅带领学生学习与动漫人物造型中相关的速写、素描、色彩搭配,还将“守法”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与漫画创作联系起来,寻求“守法漫画”在中学美术课教学中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形成了传统故事讽腐系列、校园诚信系列、家庭倡廉系列等多个特色鲜明的绘画主题。在道德与法治课《走进民法》一课中,为了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学校邀请自聘的法律顾问,通过互动教学、模拟法庭、小品欣赏、图片展示等多种教学手段,将枯燥乏味的法律知识轻松“植”入同学们心中。
三、守法教育自主化
在守法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客体,更应该是守法教育的主体。学校在守法教育推进的过程中一直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其主体性,培养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一)全员参与——“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校守法教育效果的具体体现。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是非、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班大都让学生自主参与制定班规班约,其中包括文明守纪行为准则的制定。这种做法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主人翁意识,既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又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同时,各班设立岗位责任制,例如在班委会下设立纪律组,纪律组涵盖文明守法等一系列内容,此小组下面再分设小组,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都有一份或若干份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可做,每位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对其他学生进行管理、监督、考核、评价,同时也接受其他同学的管理、监督、考核、评价。这套管理办法的实施不单是使班级出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的局面,更重要的是在相互管理的过程中,所有学生都得到了锻炼,增强了自信心;学会了自律、自主管理和公平、公正地处理问题;学会了平等互助、相互尊重。
(二)角色转变——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学校培养学生在守法教育中的自主意识、自治能力,要求学生“自己会”。因此,建立了开放的、民主的、有学生参与的学校管理体制、班级管理体制。“学生执行校长制度”,每月学生会的“执行校长”竞聘上任、每期优品班级、优秀学生的评选等,都让学生处于公平、公开、竞争的透明环境,促其形成健康文明的是非观、价值观,让学生从小就知道什么是规矩,作为学生该如何守规矩。落实好班级“值日班长制度”、“值日分工”、“值周示范班”等各项工作,把教育者对学生的要求较好地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意识和行动,变“别人要我做”为“我必须这样做”,从而增强其守法的自觉性。
(三)形成风尚——变“他律”为“自律”
我们面对的学生还是一些心智不成熟的青少年,他们尚未形成稳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容易受環境影响,很难抵挡没有家长、老师约束带来的自由以及来自校外的诱惑,自制能力较差,如果把握不好,容易放纵自己。对于这些问题采取高压措施无济于事,所以学校极为重视激发学生完善自我的欲望,由“他律”逐渐变为“自律”。一方面对于规则的落实,教师既严格督促,又耐心细致的关爱,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给学生以信心和力量;另一方面,“身教胜于言教”,我们的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树立学生的价值评判标准,使学生对善与恶、对与错有自己的一把评判标尺。当学生建立起自己的一套评判标准时已不在是自律层次上的问题,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这样在某些情况下,人才能“出淤泥而不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