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021-12-14 10:47孙玲
安家(校外教育) 2021年53期
关键词:文本素养语文

孙玲

摘要: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提升,需基于教师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并使之责任意识及使命意识得到提升。为此,小学语言教师应持续性进行语文教学的创新探索,在小学语文课程上进行核心素养的有效融合,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目标。

关键字:小学语文;提高;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语文素养,就是提高思想修养,增加语言积累,发展思维品质,培养审美情趣。针对这些内容,如何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我略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没有任何兴趣,激不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带着疑问把课听下去,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小学语文教师要使学生对语文课产生一种愉悦感,有兴趣才有求知欲望,才有才气和灵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在上课伊始即迅速地捕获学生的“芳心”,精心设计导语、巧妙导入新课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用导语法教学,能够使学生对语文课充满新鲜感,他们会对下一节课精彩的导语充满期待,从而期待上每一节语文课。同学们若是带着疑问听课,就很想知道问题的答案,所以会很认真地听老师讲课,并且在听课的过程中自觉探究答案,这样学生对老师上课讲授的内容印象会很深刻,既学到了知识又乐在其中。所以教师要设置与课文相关的悬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其带着疑问把课听下去。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有较高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不仅要学得多,而且要学得通、学得透,要有自己的见解,又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才能深入浅出,化繁琐为简约。

二、拓宽视野,增加语言积累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蘊,而积淀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广泛阅读和识记背诵。当网络以势不可挡之势走进我们的生活时,学生还有多少能静下心来阅读?在教学中,我尝试着把《大学》、《论语》、《中庸》等古典书籍拓展到我的阅读课上,利用晨读的时间让学生诵读。学完《孔子游春》一课后,我让学生联系《大学》中有关修身养性的段落,让学生更好地明白古人是非常注重修身的。事实证明,这些经典著作学生背诵起来一点也不比唐诗宋词难。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古典文学的魅力,正所谓经典一部胜杂书万本。

学生掌握了阅读这把金钥匙,就打开了知识宝库的大门,看到了广阔的天地,增强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每学期几十篇课文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量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对课外知识的补充。如教完《海上日出》一文后,介绍峻青的《沧海日出》给学生,让他们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还注重了知识的补充。每学一篇课文,我都要学生查找相关的资料,并且在课堂上作相应的积累。学了关于孙悟空的成语,我布置学生找关于其他师徒三人的成语;学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成语,我让学生分成四季小组搞竞赛,看哪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的多,然后评比,再让学生抄在卡片上积累。这样的练习,学生也很感兴趣。这样的作业还很多,学完《孔子游春》,让学生找关于孔子的故事,名言;学完李清照的《如梦令》,让学生找李清照其他的词来背诵。学生的书中,加了许多的纸条,上面记录着不同的收获。我用这样的方法来弥补学生课外知识的匮乏,我希望学生的课本在一个学期之后变厚了,头脑也跟着充实了。

三、在语文教学中激励学生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则指对科学技术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负责的学习态度,既勇于探究新知又能够实事求是,既能独立思考又乐于互助合作。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如在学习《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时,在学生掌握了文中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我们还应当教育学生学习古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学习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注重课堂阅读教学

在阅读课文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针对课题进行质疑,如《“走”完长征的婴儿》一课中,学生就会对课题产生许多疑问:婴儿为什么会走?他是怎么走完长征的?他为什么要走长征?等等,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学生的阅读素材大部分在课本,但是课本以外的文字世界很广,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只要是健康的有益的,都可以读,还可以适时举办个小小图书节,交流他们爱看的书,以此鼓励他们,“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要做好鼓励学生攀登的第一步。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丰富。教学中,通过采用范读、学生自读、默读、师生合作读、齐读、配乐朗读等多种方式,不需要教师做过多地讲解,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歌的内涵,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读应该是有层次的,是循序渐进的:练读——读通顺——读懂——有感情读,最后由读变成说,而且要用心说,让学生在与文本的每一次对话的时候都有所收获,使每一次阅读都能及时有效。在读的过程中,不要刻意地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只是让学生在一步步自己潜心地朗读课文后,由文章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话,这样才能与文本更为贴近,理解课文的中心,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也就潜移默化地进入与孩子的心间了。

综上所述,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主要注重学生考试的分数,而没有考虑到关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等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廖玲.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改革初探[J].快乐阅读,2016,(18):3

[2]许红琴.聚焦 延展 转变———例谈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12).

猜你喜欢
文本素养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