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美
“如今的年輕人,更偏爱什么样的相亲局?”“开玩笑,年轻人压根儿不喜欢‘相亲!”
年岁渐长, 越来越多的同龄人成了“相亲局常客”,饭局仍旧是主流的“相亲场”。多数情况下, 两个未曾谋面的陌生人——也许在亲友口中匆匆浏览过彼此的履历——在双方父母的敦促下见个面、吃个饭、聊聊天,就算完成了一次相亲任务。
很多年轻人顺从父母意愿踏入相亲局,却被“目的性和强制感”劝退。“不排斥恋爱,也不排斥婚姻,只是不喜欢被亲友逼迫着的、被安排好的相遇方式。”
那么,我们究竟想以什么样的方式相遇?
旅行是许多相遇的扉页。
岳琳钟爱旅行。虽然工作繁忙,但一有机会,她总会出门短途旅行。
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岳琳会选择参加户外旅行团——省去自己查找路线、乘坐公共交通的精力,也不像传统的“跟团游”一样赶行程,领队带着大家一起爬山、徒步,没有购物,只是游玩,岳琳觉得“这样很省心”。
一次爬山,岳琳认识了现在的男朋友肖腾。户外旅行团里,有不少人是自己一个人来的。那天,肖腾见岳琳一个人自拍,便主动上前帮她拍照。途中大家一起聊天,岳琳发现,肖腾总能接住自己抛出的梗,肖腾也觉得两人越聊越投缘。笑点一致、话题一致, 肖腾说:“ 她能get 到自己的点。”
旅行结束,肖腾主动加了岳琳的微信。后来他们又一起相约去草原、沙漠,随着旅行次数的增加,对彼此的了解也越深,终成亲密的一对。
相比于相亲,岳琳觉得,旅行是一种让人很放松的方式。而旅行的初衷也并非为了“脱单”,只是愉悦、“充电”。
对于热爱自然的她来说,户外场景让她有更好的状态——自然、舒展,而不是僵硬呆板。那种怡然自得的状态足以让一个人闪耀又迷人。
像岳琳这样,在户外旅行中脱单的青年并不在少数。一位户外活动组织者说:“在户外旅行,人与人很容易产生‘伙伴的感觉,再加上晨昏相处,对一个人总会有基本的直觉与判断,有了好感,才有下一步的可能。”
旅行不是相遇的“唯一解”。故事从许许多多个路口起笔,似是偶然,却皆在缘契之中。
杨冰月和沈洋结识于读书会。
沈洋一直喜欢读书,大学毕业以后,身边能交流的人变少了。机缘巧合下,他加入了一个读书会。每月大家共读一本书,在群里发进度、谈想法。谁能坚持下来、谁有拖延症、谁的见解深刻、谁的言谈有趣,都能从交流中窥见一斑。
读书会的聊天也并不仅限于书。他们关心时事,论及现象级热点,有时也有观点的激烈交锋。“想要从中找出志同道合的人并不难。”杨冰月和沈洋说,他们所在的读书会里,已经促成了四对情侣——在当代,思维样态才是年轻人最神秘的隐私。
还有人在“剧本杀”里脱单。
清清是剧本杀的新手,第一次玩就被指认是“凶手”。百口莫辩之时,素不相识的男孩李立站出来“支援”:“看她这么真诚,我觉得她说的应该是真的。”后来清清才知道,当时的李立其实也是新手玩家。不过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事实上,情感线比较重的剧本杀,如今受到不少年轻人的青睐;而剧本杀里的一对一询问环节,也给很多人创造了增进感情的时机。
无论是旅行、读书还是剧本杀脱单,我们终归在自己钟爱的场景中与另一半相遇。说到底,年轻人不拒绝恋爱,更不抗拒认识新朋友,只是不喜欢被推搡着跌入人生的计时器。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工作如何繁忙,每个人都有感兴趣的事,电影、音乐、游戏、跳舞、画画……有些人的爱好比较小众,借由信息通达的互联网生态,也总能找到同道。
当然,也许另一半并非与你志趣皆合,宛如“复刻”。比如,你出于热爱去看了一场演出,她只是凑巧想放松一下;或者她是游戏高手,而你只是消遣时间的入门小白;他是阅片量惊人的重度影迷,你只是某个演员的“路人粉”……但这些都不妨碍你们相遇——不预设目的与方式,自然舒展地相遇。
自然地相遇, 是很多年轻人期待的爱情端点。当我们投身自己所爱之事时,它便这样悄然发生了。
(摘自《中国青年》2021 年第8 期,范李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