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为统领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路径探索
——以金寨县麻埠镇茶谷建设为例

2021-12-14 23:15熊杨燕
山西农经 2021年15期
关键词:六安茶文化茶叶

□熊杨燕

(安徽金寨干部学院/ 中共金寨县委党校 安徽 六安 237300)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描绘了乡村振兴的美丽蓝图,开启了新时代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积极倡导绿色、低碳发展,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一体推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出台,标志着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心将历史性地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1]。因此,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全面领导,通过建强基层党组织,为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政治保证。

安徽省六安市是皖西山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产茶市。六安茶谷的茶叶种植地主要分布在金寨、霍山、舒城、金安、裕安等地的多个乡镇。麻埠镇位于金寨县东北部,地处金寨、霍山、裕安3 县(区)交界处,响洪甸水库中下游,是典型的山区、库区、茶区、边区和旅游区。麻埠镇是十大名茶“六安瓜片”的原产地核心区,优越的自然条件使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极高,产出的六安瓜片茶贵为茶中极品,味醇而微甘,香气扑鼻,清香养人。全镇总面积133.8 km2,辖5 个行政村和1 个街道居民委员会,126 个村(居)民小组,1.6 万人。2014 年,六安市委、市政府启动“六安茶谷”建设项目,确立生态增绿、旅游添景、农民增收的发展目标[2]。在镇党委和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麻埠镇结合自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紧紧围绕为生态增绿、为旅游添景、为农民增收、为产业增效的目标,立足山、水、茶等特色资源,积极进行茶谷建设。

1 麻埠镇在茶谷建设发展中取得的成效

经过几年的努力,麻埠镇以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为导向,立足镇情,突出党建作用,在乡村振兴中闯出了新路子,在茶谷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今已初步建成了以响洪甸、桂花王两大片区为核心、覆盖全镇所有6 个村的美丽茶谷,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最为突出。

1.1 产业大发展,茶叶品质好起来

依托六安瓜片原产地的优势,麻埠镇借助茶谷建设的机遇,提升了六安瓜片茶的品质、品牌、品位、品种,茶产业逐渐发展壮大。目前,麻埠镇已拥有优质高产茶园超过1 333 hm2,其中,名优茶基地400 hm2,年产成品茶近800 t。全镇80%的茶叶属无公害有机茶,库区一线是无公害茶叶保护区,镇内生产的有机绿茶连续多年获得欧盟IMO 有机认证。优质的茶叶吸引了如谢裕大、一笑堂等一大批大型茶企来镇投资、落户兴业。

1.2 绿色大发展,村庄环境美起来

在生活环境上,麻埠镇大力整治茶谷区域环境,拆除危旧房屋,新建污水处理场、绿化带,改善生活环境。在保障水质上,麻埠镇拆除网箱、水面违章建筑,消除污染源,优化水质。在自然生态上,麻埠镇实施水土保持项目、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增强山区生态环境承载力。如今,以响洪甸、桂花王为代表的两大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区基本建成,知名度和接待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休闲响洪甸,茶谷慢生活”逐步形成。

1.3 茶旅大融合,群众腰包鼓起来

麻埠镇遵循茶旅融合理念,举办开茶节,建设茶谷小院,为茶谷旅游发展提供文化宣传平台和基础设施保障。如今,麻埠镇茶叶年产值2.5 亿元,茶谷规划区内群众仅茶叶单项收入年人均增收1.5 万元,接待外来考察团270 批次以上,接待游客近70 万人次,综合创收超4 亿元。形成了游在“红石谷”、玩在“将军湖”、吃在“农家乐”、住在“茶谷小院”的旅游产业格局,以茶旅融合为发展理念,做实品牌效益,积极将六安瓜片茶叶打造成为带动群众致富的重要产业,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1.4 项目大建设,镇域实力强起来

通过强力整合各种资源,麻埠镇大力投入茶谷范围内公共设施和旅游服务项目建设,提升了麻埠对外形象和旅游品质。麻埠镇举办了开茶节等节庆活动,发展茶谷小院32 家,养心山庄、齐态等商务宾馆26 家,茶谷小站两个,其中1 号茶谷小院被评为安徽省5 星级农家乐。麻埠镇入选2021 年首届安徽美丽茶镇,响洪甸村和齐山村两个村入围美丽茶村初选名单。

2 麻埠镇在茶谷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麻埠镇的茶谷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2.1 市场份额偏小

有限的资金实力、低标准操作和传统的营销观念使茶谷建设在产业品质上、经营规模上、品牌营销推广上仍举步维艰,广告宣传力度小。茶叶品牌多而杂,宣传策划碎片化,营销合力、辨识度、认可度以及知名度低,销售过多依赖于本地电商平台,影响力、覆盖面、交易规模小,以自产自销的原始交易方式为主,茶叶销路窄,市场份额偏小。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茶叶销售市场份额问题彻底暴露,培育壮大茶叶电商等新营销模式和网络迫在眉睫。

2.2 产业链偏短

茶叶精深加工与资源综合利用能力不足,茶叶初制大多数在小作坊内完成。茶产品以春茶和低端茶叶产品为主,夏、秋茶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对较少。茶叶衍生品如速溶茶、茶饮料、茶食品等开发不足,产业链条过短、过窄。

2.3 品牌效应偏弱

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整体影响力弱,区域公用品牌跨行政区域使用和监管困难。茶文化的内涵、本土文化认知与挖掘力度不够,相关产品中文化含量少,缺乏鲜明的特色,茶文化主题不突出。茶文化相关的资源都只停留在表层的保护和开发上。有些产品的开发仍处于简单或雷同的阶段,甚至仅局限于观光、购茶,忽略了游客的体验心理,茶文化旅游产品项目满意度不高,人们“恋恋不舍、还来逛逛”的重游率低,也影响了当地茶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3]。

2.4 规模效应偏弱

麻埠镇茶企与涉茶部门、科研院所联动不够,没有形成技术支撑整体效应。茶产业聚集度和组织化水平不高,茶农与茶农之间、企业与茶农之间组织化程度低,茶叶经营分散,加工企业多但规模小,规格高、实力强的龙头企业少,茶叶龙头企业与茶农利益联结不够紧密,企业带动农户增收能力有限。

3 麻埠镇茶谷建设发展思路

3.1 在党建引领上作文章

麻埠镇立足镇情,突出党建作用,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切实发挥基层党建工作的“领头雁”作用。引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培强扶优工程,把合作社、电商平台、茶叶销售能人等集合起来,采取“党支部+产业基地”“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打造“党建+产业”基地。

优化结构,打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积极探索组织引领方向、基地辐射推动、能人示范带动的富民强村新路子,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引领群众共同走向富裕,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3.2 在产业化上作文章

麻埠镇着力作好农业产业化发展文章,加快构建现代茶叶产业体系,使茶谷建设发展更充分、更全面、更安全,真正形成优势互补又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4]。

麻埠镇抓住六安茶谷建设的机会,强化融合发展方式,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实行“统一供苗、统一技术、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生产管理模式,积极帮助茶农走上资源保护化、种植基地化、生产标准化、销售一体化的新型产业发展之路,有力推动乡村振兴[5]。

3.3 在高质量上作文章

引导理念、资金、技术等各种先进要素注入茶谷建设,开展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带动大面积增产增效,继续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全程绿色标准化生产。

开展老茶园改造,推进品种改良、品质改进和品牌创建,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以现代营销体系为保驾,有效对接市场,形成茶园到市场的完整产业链。

3.4 在悠闲旅游上作文章

麻埠镇进一步挖掘六安瓜片的传统工艺、历史文化,申请非遗认证,强化六安瓜片的茶康养、茶工艺、茶文化,推进茶旅深度融合。打造茶品牌,促进茶贸易,传播茶文化,推动茶旅、茶休闲、茶文化融合发展,丰富了茶谷内涵。

参考浙江茶谷建设模式,保护好麻埠镇当地的传统古村落,充分发挥宗祠、姓氏、名人等文化作用,通过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促进乡村旅游与茶文化旅游共同发展。

3.5 在科技兴农上作文章

麻埠镇加强与高等院校合作,开设制茶、评茶、售茶等培训班,壮大茶业人才队伍。与茶叶龙头企业合作,利用村大工程、茶学函授班、实地教学等方式,加大对茶园经营管理人员等基层一线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使其熟练掌握茶园病虫害发生种类、主发病虫发生规律、田间消长动态等业务技能。

鼓励涉茶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人员到产茶县(区)或茶企挂职、任职,可参照人才引进政策落实相应奖励,进一步促进茶叶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下沉。加大技术研发和改造力度,在茶叶制作过程中推广柴改气,在烘制过程中节省人力,研发新设备,在基地管理过程中引进现代物联网监管技术。

4 结束语

结合实际谋划实施好乡村振兴工作,要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着力激发乡村振兴的强大活力,真正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茶谷建设项目是六安市加快实施绿色发展的具体实践,麻埠镇作为六安茶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茶谷建设中具有代表性,麻埠镇发展中取得的成效、出现的新问题、可采取的改善策略对于六安乃至全国的茶谷建设未来规划具有可借鉴意义。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内核,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毫无疑问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以党建为统领,走绿色发展之路,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符合新时代发展理念,符合广大人民的期盼,更是守住“乡愁”的需要。

猜你喜欢
六安茶文化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安徽六安:乡村直播 “云端”致富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茶文化的“办案经”
香喷喷的茶叶
六安茶香也袭人
吴月娘爱的,贾母不待见的,都是这杯六安茶
便携式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