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发展 集体经济有了新“引擎”

2021-12-14 12:59
农村财务会计 2021年8期
关键词:红光引擎集体经济

□ 许 源

安徽省舒城县桃溪镇位于“安徽六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核心区,下辖13个村(街),属典型的半岗半圩区域,生态环境良好。近年来,桃溪镇紧紧围绕“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战略,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大力推广经济作物种植,全镇土地流转面积3.98万亩。2020年实现村集体收入283.3万元。

一、“借船出海”增收入

红光村位于舒城县最北端,与合肥市肥西县一河之隔,是原农业部批准的国家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地理位置优越。红光村利用206国道交通便捷和舒城县农科所坐落境内便利条件,大力发展餐饮服务、大棚蔬菜、稻虾综合养殖和农家乐旅游。2019年初成立了农业服务公司、旅游服务公司等,积极与农科所、学校对接发展研学活动和开发农家乐旅游增加集体收入。利用“三变”改革机遇对村闲置资产公开拍卖出租,提升资产效益。2019年,红光村作为中组部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试点村获得了5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当年实现村集体收入16.5万元,2020年底村集体收入增至53.46万元,一跃成为舒城县集体经济发展的一颗新星。

二、“借梯上楼”增收入

四圩村、枣林村在2014年被认定为贫困村。2016年以来,这两个村在驻村扶贫工作队帮助下,理清发展路子,充分利用国家各类扶贫政策项目资金发展经济。一是建设一座光伏发电站,增加集体收入7万元;二是入股当地工商企业,增加集体收入2万—4万元;三是利用致富带头人合股发展稻蛙和稻虾养殖。2019年四圩村利用安徽省联通公司帮扶资金30万元引进“稻蛙养殖项目”,当年增收8万元。两村于2018年脱贫,2019年集体收入均超15万元。

三、“借鸡下蛋”增收入

红光、曙光、龙舒、河东和金圩等村利用政府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建设工业厂房对外租赁,增加收入均超5万元,其中金圩村年收入达20万元。红光村通过盘活资产,集体增收效果显著,其将商贸一条街的门面房对外出租发展餐饮,每年为村集体增收9.1万元;将原老村部出租给光世农业公司用于办公,每年增收1.2万元;将原镇地税分局出租给服装加工企业,每年增收4万元。此外,红光村通过入股奇运水产养殖公司和鸿松布艺公司,年分红约21.5万元。四圩村于2016年利用扶贫资金20万元改造原村小学为标准化厂房,入股安徽综艺儿童用品公司,每年增收4.7万元。

四、“借地生财”增收入

桃溪镇利用交通优势,吸引工商企业入驻本村,发展苗木花卉种植3000亩,为村集体增收50万元。王泊、石河、孔圩等村大力开展土地流转,扶持家庭农场和种田能手,发展优质粮油,为集体增收15万元。全镇共流转土地39800亩,主要流转给本县光世农业集团和本县农科所,用于无害化生态农业优质粮油经营,建设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较高的新型现代农业样板区。

五、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

通过到村实地调研,笔者发现桃溪镇在发展村集体经济方面存在途径单一、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没有特色产业以及部分村“两委”班子思路不够清晰等问题。如石河村利用上级资金新建大棚,缺乏后期维护,导致效益增收不明显。对此,笔者认为,集体要主动“出击”,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路:一是因地制宜,拓宽发展途径,结合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通过整合资金、积极盘活村存量资产发展集体经济;二是依托产业发展,邀请县农科所专家到村实地指导,引进最新品种,确定特色产业;三是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加强对村“两委”干部的培训与考核,积极培养后备干部。

猜你喜欢
红光引擎集体经济
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和粮食安全保障法列入2022年立法计划
江阴市“三个创新”打造危化品安全监管新引擎
发红光的蔬菜
新海珠,新引擎,新活力!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车坛往事4:引擎进化之屡次失败的蒸汽机车
尊严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The Advantag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assisted Teaching to English Reading Clas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