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六英,郭清平,王天乐
(1.山西农业大学山西有机旱作农业研究院 山西 太原 030031;2.石楼县农业农村局 山西 吕梁 032500;3.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31)
农村内生发展能力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直接关乎农村自主发展。有效激活农村内生发展动力,是推进农村建设与改革的重要前提条件。农村内生发展动力可有效推进农业生产结构的改革,而农业作为农村经济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
通过精准扶贫,在短时间内筹集大量发展资金,以此推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农村内在资源条件主要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等。在周边城市带动下,农村内部形成种植养殖基地、特色旅游景点以及农产品加工基地等。调查表明,目前农村产业发展还处于突破期。相关人员需充分考虑并创新发展方向,实现农产品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提升农村发展机制的稳固性。
在农村产业化经营进程中,应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机制,带动家庭散养户、种养大户、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资金、劳动、技术等多种方式,吸纳更多农民入股。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报团发展,提高农业产业抗风险能力,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相关部门可采取企业带动农户的模式,重点围绕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进行统一经营,建设农产品深加工产业、观光旅游基地、多元化科技示范园等[1]。
有效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保证财政涉农资金使用的精准度。这些资金应重点用于农村产业、美丽乡村、农业生产设施、科技示范园、农村基础设施、教育、文化等方面。在鼓励农民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使资金投入模式趋向多样化,例如利用担保、贴息等补贴模式。在农民实际生产环节中,应按照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补贴标准,确保资金投入到农户产业化经营及生产中。可以通过资金入股等方式,对资金统一发放与支配。财政部门可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充分发挥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金支持农业生产。
在农村基层治理过程中,应遵循自治、善治的治理原则。在依托农村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基层干部应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引导农民积极参与集体经济发展。在村集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间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例如,村干部带动村民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示范作用,吸引更多村民参与,推进富民产业大规模发展。
农村资金产权制度涉及农村土地、房屋流转等相关内容。可从产权登记、股权量化、利益分配等方面着手,实现资金转变为股金、资源转变为资本、农民转变为股民,进而实现农村资源有效整合,刺激农村经济发展。吸收农民资本作为股份,为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利益联结。农民通过耕地、林地流转等诸多方式获取资金,以订单收购原料获酬金,以折资入股等方式获股金,以务工方式取薪金[2]。
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是农村发展的基础工作。首先,要补全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农村地区公路设施,推进旅游景点发展,杜绝出现“断头路”等现象。其次,公路安保部门需加强对路域环境的治理力度,确保乡村具备通客车的条件,提升乡村交通服务水平。可在乡村吸纳护路员,在为农村公路提供管护的同时,促进农民增收。再次,为乡村升级供电网络,加快乡村变电站以及输电线路建设,在提升乡村电网供电能力的基础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用电需求。最后,加强通信网络建设,提高乡村地区网络通信质量,拓展应急广播、安防服务等功能。
乡村发展与自然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乡村振兴中,需强化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将生态建设融入村庄整治与建设中,建设和谐美丽的生态家园。在此过程中,可利用向社会购买服务等方式,促进乡村垃圾清理、清运的市场化。实现垃圾统一清扫、收集、转运、处理等,对乡村垃圾进行有效处理,进一步减少生活污水等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农业科技知识普及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应在乡村弘扬正气,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乡村文明建设。可在各村开展农家乐、烹饪、电子技术等农村实用技能培训。拓展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享受范围,让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全面覆盖农村人口[3]。
现如今,城乡一体化建设已对振兴乡村形成强大的拉力,城市发展与农村经济形成内在联系并逐渐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城乡交流日益频繁,很大程度上缩小了空间经济分异。乡村的农产品可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业颇感兴趣。每到假期,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到乡村体验民俗风情,感受大自然之美。
扶贫及惠农政策的大力实施,为促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成为乡村发展的重要推力。虽然各时期“三农”问题均不相同,但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都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乡村发展具有阶段性,在推进乡村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上,应强化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集中开展农村内生发展能力建设。
提高农村内生发展能力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村自身经济发展的诉求。随着近些年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农村资源、要素都需提升发展层次,这也是提升农村内生发展能力建设的重要因素。在农村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需在发展种植养殖业的基础上,引入旅游业、产品加工业等,促使产业素质提升,构建产业新形态,整体优化农村产业化发展水平。
在农村发展进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发展阻力。尽管有一定的资源、要素予以支持,但缺乏配套的服务体系及创新能力,抑制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民生问题、发挥特色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柱性作用、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创建和谐社会等,均是当前农村发展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4]。
现如今,农村发展进程中仍然面临诸多问题,既需要政府的引导,又需要市场的推动。应完善农村市场机制,实现农村资源、要素的市场化经营,赋予农村市场经营活力。就目前发展现状来看,农村市场还有较大的开发空间及发展潜力,相关部门需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强化农村产业扶持力度,促进农村产业化发展,有效推进农业、工业与服务业的完美整合,确保农业走向产业生态化的发展道路。政府应将扶持农村特色产业作为重点,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优化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注重农业技能技术培训,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
升级改造农村基础设施,加大农村产业发展力度,建立农村贫困帮扶机制,为产业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可以通过转移就业的方式,提高农民收入。全方位提升农村自治水平,充分利用社会保障措施,避免出现返贫现象,促使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
农村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应广泛听取农民意见,使农民充分认识到农村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在发展计划实施过程中,应重视集体经济经营与发展,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有效的乡村集体利益共享机制,使广大农民享受农村发展红利。通过补贴政策,使农民自愿参与环境治理工作,增强环保意识,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绿色发展建立坚强的后盾[5]。
农村内生发展能力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条件。相关人员应对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环节予以支持,推动农村内生发展动力提升,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优化农村发展模式具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