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山西省为例

2021-12-14 12:14窦娅丹
山西农经 2021年12期
关键词:资源型山西省转型

□窦娅丹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1 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结构性矛盾突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山西省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指示,在煤炭资源的全国供应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有关数据表明,山西省原煤产出量累计超出190 亿t。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以煤炭工业为首的第二产业不断发展,山西省经济总量增长迅速,但“二三一”式的产业结构给山西省带来的只是狭义上或者说表面上的经济增长。作为对比,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上海、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呈现出“三二一”式的产业结构形态。

由于山西省大力发展煤炭采掘、冶金、炼钢等高污染、高能耗的重工产业,过度依赖资源来拉动经济增长,导致山西省产业结构不合理甚至严重失衡,表现为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第二产业起着决定性作用、所占比重较大,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在“十三五”时期,山西省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坚持以“三去一降一补”为重点,有效消解了旧供给,工业结构的偏重状况逐步得到了改善。具体表现为:第二产业在经济中不再占据主导地位,占比不断回落;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且产业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一二产业,2018 年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已超出第二产业10%左右。

自2012 年国务院通过了《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后,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及国家的政策支持,山西省转型综改区建设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2020 年前三季度山西省第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为5 351.03 亿元,第三产业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 553.32 亿元,第三产业超出第二产业1 202.29 亿元[1],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山西省“一煤独大、一股独大”的结构性矛盾并未得到根本解决,与成熟的产业结构以及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首先,山西省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均和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其次,作为内陆型省份,山西省与东部发达省份相比较为封闭落后,市场机制不健全,对外开放程度不够,导致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发展瓶颈难以突破,严重阻碍了山西省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制约着山西省经济结构实现更高层次、更全面的转型升级。

新时代下,国内条件以及国际条件都无法支撑粗放型经济的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2]。因此,山西省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不断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转型创新升级。

1.2 创新驱动发展基础薄弱,创新力不足

由于早期山西省一直依赖资源拉动经济发展,对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的重视不足[3-5]。相比其他省份来说,山西省高新技术产业起步晚、基础薄弱,经济创新发展活力不足,转型升级发展难。据此,山西省人民政府要求深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战略决策[6],为山西省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提供了政策指导,高新技术产业得以实现较快增长。

从山西省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来看,2019 年山西省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5.7%,明显快于山西省投资增速[7]。2020 年上半年山西省高技术制造业实现了稳定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增长4.3%,较1—5 月加快了0.8 个百分点。山西省投资持续发力,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1.5%,增幅快于全部投资3.2 个百分点。

尽管山西省“好”的态势持续显现,但是在高层次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道路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山西省统计局于2019 年9 月公布的《2018 年山西省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指出,从全国各省份科技经费投入情况排名看,山西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排第20 位,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排第22 位。山西省科技经费投入占比1.05%,与北京市的6.17%、天津市的2.62%以及全国平均水平的2.19%存在很大差距[8],创新动力不足。

同时,山西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薄弱,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难以突破,产业竞争力低,对外依存度高。因此,山西省必须加大R&D 经费投入,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山西省大部分银行思想传统,贷款对象更偏向于大中型企业。山西省缺乏专门为小型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导致小型科技企业在起步就陷入融资困境,后续发展缺少资金支持,周转压力大,发展空间小。融资贷款方面,审批程序复杂、评级标准高等也是小型科技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山西省科技资源作为公共服务资源,其共享平台存在数量少、宣传不到位、整合水平低、服务模式单一、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技资源的有效转化和共享,没有发挥共享平台应有的作用,无法实现供需双方的沟通交流[9]。

1.3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缓慢

“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省拥有多处风光秀丽的自然风景地区,不仅包括北岳恒山、介休绵山、五台山、太行山大峡谷等有名的旅游景点,还有着龙泉国家森林公园、白马寺山森林公园等18 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1 处省级森林公园、6 处城郊森林公园,以及荷叶坪草原、武马仑草原等8 处美丽的草原。这些景点拥有秀美风光,各具特点。

在人文景观方面,山西省文物古迹多,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据山西省文物局统计,山西省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达531 处,包括云冈石窟、悬空寺、平遥古城、乔家大院等。同时,山西省是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聚集地,著名的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是山西省红色革命文化的代表之一。

山西省旅游业不断发展,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动力,但仍面临很多需要解决和克服的问题。首先,山西省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足。众多优秀的自然人文景点未成为知名的旅游景点,同时旅游景点较为分散,未形成完整的旅游打卡链条。旅游产业未能将餐饮、住宿等要素整合起来,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条。其次,宣传推广的营销机制不完善且力度不足。受传统思维的影响,与其他旅游大省相比,山西省旅游景点的宣传推广方式仍为粗放模式,没有形成地区特色,未能深入挖掘景点文化内涵作为更有力的宣传内容[10-12]。

在“互联网+旅游”的背景下,《又见平遥》《又见五台山》等实景情景剧向大众展现了山西省独具特色的晋商文化和佛教文化,但从整体来看,山西省旅游业并没有很好地融合“互联网+”,没有树立网络化的营销理念。

其中,山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微博缺乏权威性与人性化的双向融合,功能定位不明确,营销意识弱,存在发布内容少、主体不明确等问题,发布的内容较为官方、单调,互动形式单一,缺乏吸引游客关注的特点和亮点,传播效果差。

“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西安,五千年中国看山西”。但是,由于山西省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与旅游收入之间不相匹配,导致山西省旅游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并不突出。

长期以来,山西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不仅低于上海、北京等发达地区,甚至与西南地区部分省份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山西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文化旅游产业无疑是山西省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因此,必须深入探索旅游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方式,提高山西省旅游业的竞争力,努力将山西省打造为文化旅游产业强省。

2 加快推进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2.1 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转型新思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崭新阶段,踏上了全新征程,必须始终坚持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牢牢抓住发展新机遇。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要想实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跨越,必须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13]。

在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过程中,必须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侧发力,坚持“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继续推行国家“三去一降一补”的政策任务,淘汰落后产能、增加有效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等,增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14-15]。

必须理性分析煤炭产能过剩的问题,明确目前的煤炭产能是由于不安全、非法违法产能等导致的相对过剩。只要辅以正确的煤炭资源战略规划,探索智能化、信息化的煤炭产业现代化发展新思路,遵循能源革命战略思想,坚定绿色安全生产理念,发挥好政府的监管作用与人民的监督作用,煤炭企业实现低碳发展的可能性极大[16-18]。现阶段,山西省可以在发展现代化煤炭产业的基础上,利用煤炭产业带来的经济价值,为其他新兴产业发展提供经济动力,推动山西省资源型经济的转型发展。

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任重道远,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把握当代中国发展变革的新特征,坚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探索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

2.2 积极适应新常态,发展开放型经济格局

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今天,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分析国内外形势后指出,只有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才能获得更多推动发展所必需的资金、技术、资源、市场、人才乃至机遇,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因此,山西省应立足于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迅速发展的大背景,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用国际化的思维来思考解决山西省转型发展问题,以开放带动转型,以开放推动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对外开放采取的重大举措。山西省政府应提供相应的政策倾斜和支持,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互动,着力建设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内外联动发展,培育多元潜力市场,推进山西省经济二次开放,推动外贸转型升级。

必须加强市场化运作,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开放,促进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通过先进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经验吸引高素质人才,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实现优势互补,以开放倒逼转型、促进转型、服务转型,最终让更多山西企业“走出去”,让更多山西品牌“响起来”。必须把握开放的历史机遇,努力走出具有山西省特色的对外开放新路径。

2.3 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技支撑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动力。山西省必须始终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政府为主导,为科技创新型企业制定纲领性规划和阶段性目标,完善相关的政策体系,通过构建长效发展机制促进企业发展。政府还应加强对创新型企业的财政支持,加大R&D 经费投入,加大落实各项财政补贴政策,为创新型企业发展提供经济动力。

在技术创新方面,应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构建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发展内生动力。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重点,加强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研发,提升科技创新能力[19]。以“互联网+”为载体,推动山西省工业、农业以及服务业的现代化发展,开拓经济增值,打造经济增长新动力,促进山西省经济转型发展。

引进优秀的创新人才、开放式思维以及科技研发项目,优化工作环境,提高福利待遇,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增强山西省对人才的吸引力,逐步为山西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打造一批优秀的技术人才队伍,为进一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奠定人才基础。

搭建并完善山西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立专门的团队进行平台的运营管理,如更新资源库、整合资源信息、拓展多类APP 应用的服务模式等,及时了解科研人员及企业的需求,有效满足其需求以实现良性互动。

山西省应不断完善省内金融系统,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适应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金融体系,提升金融机构风险应对能力以及为中小型科技企业服务的能力。简化贷款程序,降低对中小型创新企业的贷款要求,合理配置金融资源,让资金发挥最大化效用,增强山西省创新动力,助推资源型经济的转型升级。

2.4 创新营销手段,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山西省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但要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深入挖掘山西省文化的内涵,促进旅游和文化深度融合,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价值。例如,创办旅游文化节、民俗文化节、红色文化节等,通过资源优势实现旅游传统业态的转变创新。

要紧紧围绕山西省地方旅游文化特点,从“吃穿住行游购娱”六大方面入手,构建完整的文化旅游产业链,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的需要,提高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旅游”发展思路逐渐被广泛应用[20]。山西省应着力改变旅游营销方式,树立新时代营销理念,借助互联网等新媒介不断完善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提升营销效果。

应提高对微博营销的认识,认识到微博平台及时、便捷的特点。明确山西省旅游官方微博的功能定位,既要注重微博数量增加,也要注重微博内容质量提高。通过趣味性、人性化的推送内容和宣传交流增强与民众的情感联系,扩大粉丝队伍,提高山西省旅游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具有山西省特色、开放、有人情味的旅游信息化平台。

增强微博营销价值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他媒体的营销作用。要通过电视、微信、报纸等多种方式的营销渠道,全方位展示山西省的旅游形象,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这对带动和辐射其他相关产业、助推山西省资源型经济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结束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资源型地区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

实现资源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山西省应集中力量推动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和动力变革,趟出具有中国特色、山西省特点的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之路。

解决结构性矛盾、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是资源型地区面临的共同问题。由于各地区情况各异,只有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定位,才能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发挥自身优势,适应市场需求。相信只要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山西省人民一定会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完成经济转型的重大使命,迈上新的台阶,迈入更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资源型山西省转型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綦江:资源型城市创新升级
强依赖资源型城市识别及转型升级对策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山西省大气污染现状及其防治
山西省大气污染现状及其防治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