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地区资源利用路径研究
——以贵州省黔东南州为例

2021-12-14 05:55吴智涛顾俊萍
山西农经 2021年14期
关键词:黔东南州全州闲置

□刘 松,吴智涛,顾俊萍

(黔东南州自然保护地发展中心 贵州 黔东南 556000)

农村经济是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在于重振农村经济和发展农村产业[1]。资源作为生产生活必需的基础性资料,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1 黔东南州农村资源类型及特点

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按照常见的划分方法,资源可被划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自然资源是指天然存在并有利用价值的自然物,包含天然存在、具有利用价值的自然物质,可分为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能源资源和其他资源9 类。

黔东南州作为我国著名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全州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十分丰富。目前,黔东南州农村地区的自然类资源主要有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其中以森林资源和土地资源禀赋最大;社会资源主要为民族文化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1.1 土地资源

黔东南农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资源就是土地资源,其主要包括耕地资源和林地资源两类。目前,全州耕地面积42.81 万hm2,林地面积217.93 万hm2,耕地面积分布较多的地区主要有黄平县4.69 万hm2、黎平县4.50 万hm2、凯里市3.89 万hm2、镇远县3.29 万hm2及天柱县3.25 万hm2。农村土地资源具有多功能性,不仅具有生产生活功能,还是农村地区重要的财产保值增值途径。

1.2 森林资源

黔东南州作为我国南方的重点集体林区之一,森林资源是农村自然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州现有森林面积206.24 万hm2,活立木蓄积量为1.69 亿m3。其中,人工林面积128.38 万hm2,占林地面积比64.01%,人工林主要以杉木、马尾松为主;天然林面积72.22 万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5.99%,天然林主要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

在全州分布的林地中,用材林面积105.27 万hm2、薪炭林面积17.9 万hm2,经济林面积3.86 万hm2。经济林中,油茶面积1.69 万hm2、茶叶面积0.41 万hm2、柑橘类面积0.29 万hm2、梨类面积0.25 万hm2、其他经济树种面积1.22 万hm2。

黔东南州大面积、高质量的森林资源不仅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的物质原材料,也是农村地区优良生态资源的重要保障。

1.3 人力资源

目前,黔东南州人口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2019 年,全州总人口数484.73 万人,城镇人口数164.50 万人,占总人口的33.9%,农村人口数320.32 万人,占总人口的66.1%。农村人口数超过30 万人的县(市)有5 个:黎平县44.81 万人、凯里市37.92 万人、天柱县36.03 万人、黄平县35.69 万人和从江县32.89 万人[2]。

1.4 文化资源

除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外,黔东南州农村地区最丰富的社会资源就是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目前,全州分布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7 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3 项、72 个保护点,国家级传统村落409 个,数量均排名全国市州级第一位。这些民族文化资源分布在全州各个乡镇村寨,是黔东南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资源之一。

2 黔东南州农村资源利用现状

2.1 土地资源闲置现象明显

土地资源是黔东南州农村地区最大的资源,但是受产业基础薄弱、结构过于单一和产业化及规模化程度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其转化成量化资产的途径方式单一。目前,黔东南州农村地区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依旧停留在传统的种植业上,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闲置。以耕地为例,黔东南州农村地区现有闲置耕地面积高达0.36 万hm2,其中闲置1 年以内的占比37.2%,闲置1~2 年的占比42.2%,闲置2~5 年的占比9.1%,闲置5 年以上的占比7.9%,闲置10 年以上的占比3.6%。土地资源闲置不仅直接影响了土地经济产出,也造成了黔东南州农村地区最主要资源的浪费。

2.2 资源利用回报率低

当前,黔东南州农村地区各类资源的开发利用处于无序状态,特别是对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处于原材料采集供应初级阶段。资源开发利用产业链不完整,利用效率和深加工水平低,资源附加值得不到充分提升,潜在的经济价值未能充分释放。

2.3 人力资源流失现象严重

黔东南州乡村数量多,乡村人口分布较分散,对农村基础设施、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地区在基础性硬件设施和休闲文娱等软件设施两方面与城镇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近年来全州城镇化进程加快,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数量增多,使农村地区出现了人力及人才资源严重短缺的普遍现象,部分乡村呈现出了“空心化”和老龄化的趋势。

3 黔东南州农村资源利用对策与建议

3.1 加强对基层党组织领导和发展能力的建设

在我国,乡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管理能力不仅决定了党和政府对农业农村大政方针的落实成效,也在很大程度上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领头雁”“催化剂”的作用。近年来,黔东南州通过脱贫攻坚派驻“第一书记”等措施,使乡村基层党组织得到了加强,但是全州基层党组织在领导和发展经济方面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黔东南州要开展乡村振兴和发展农村产业,应该以提高和完善乡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发展能力建设为抓手,继续巩固脱贫攻坚和“扫黑除恶”成效,继续保持对长期霸占农村资源和破坏乡风文明的恶势力、家族势力、“村霸”等实施“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3]。

3.2 科学整合,优化农村地区现有资源

目前,黔东南州农村地区存在以土地资源为代表的资源闲置、利用低效及反哺能力弱等问题。为充分利用农村地区有限的各类资源,黔东南州应该充分利用好脱贫攻坚期间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效和基础,以县域或乡镇为单位,充分结合乡镇村的资源特点进行资源整合优化,以全县“一盘棋”的思路进行农村产业和资源的利用与布局。要突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形成规模效应,避免县域内因产业布局不合理造成内部竞争和资源浪费,解决农村资源分布散、利用率低及资源闲置等现实难题,逐渐实现资源、资产和资本融合转化的目标。

3.3 加强农村地区人才队伍建设

乡村振兴的关建在人,各类专业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成功实施的基础和前提。目前,黔东南州农村地区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流失现象严重,农村地区创业干事的“土壤”薄弱,缺乏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政策、待遇等优势条件。对此,黔东南州要着重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出台相应的人才培养和支持计划,在加大对本土“兴农”人才培养力度的基础上,统筹编制、待遇等,创造创业、干事的环境,吸引在外的本地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返乡创业、兴业,改变优质人才、资源、要素从农村单向流失到城市的格局。

3.4 培育和做强农村集体经济

集体经济是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经济发展离不开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强大的集体经济不仅能够改善乡村基础设施,为乡村资源的科学利用提供有利条件,同时能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提升和巩固农村地区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供给与质量[4]。目前,黔东南州乡镇集体经济发展势头较差,存在集体企业数量少、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弱等问题。对此,要根据县域内农村经济产业特点,通过资产流转等方式对现有乡镇集体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和改造,引进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避免出现“亏损集体担,收益少数人享”的怪现象。同时,要在金融扶持政策等方面加大对乡镇龙头企业特别是集体企业的倾斜力度,利用税收、贷款等扶持政策,培育和支持乡镇集体企业做大、做强。

4 结束语

黔东南州农村地区面积大、人口数量多,各类资源丰富,但由于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慢、基础薄弱,造成农村地区资源利用率和回报率低以及闲置现象严重等问题。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村地区现有的丰富资源将成为黔东南州乡村振兴的主要物质要素。应采取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能力、科学整合优化农村资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培育集体经济等方式,将农村地区现有资源转变成量化资产,为黔东南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支持。

猜你喜欢
黔东南州全州闲置
民居摄影
捕鱼节上捉鱼忙
不做闲置主妇
古代诗歌对全州的文学书写
补妆
泸西县总工会:全州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会议在泸西召开
文山州总工会:全州工会维权维稳工作会议召开
“共享村落”萌芽——高陵区开发闲置民房资源
黔东南州广场体育文化探析
闲置集装箱船队运力已超100万T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