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希赏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程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16)
乡村振兴战略以实现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为目标,坚持将农业农村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以农民为源动力,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农民市民化深入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迁移,导致我国农村出现“空心化”,农村土地撂荒的情况随处可见[1]。
2013 年,为了解决“谁来种地”这一问题,提出了发展新型职业农民代替传统农民。在塑造全新农业发展主体的过程中,不仅要尊重新型职业农民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还要充分发挥新型职业农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加速由传统农业经营体系向新型经营体系转变。2017 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育出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和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要坚持新型职业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明晰新型职业农民的主体意识,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其主体能力,塑造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主体,整合农业资源并且集约化利用,凝聚新时代发展动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当下,出现农民“后继无人”状况的原因有很多,其一是思想问题。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农民”这一名词具有浓浓的乡土文化气息,但是在城镇化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这种乡土文化气息在对比城市文化过程中被认为是“土气”的,甚至逐渐带有贬义色彩。这就使农村青年一辈在城市对农村文化的冲击下受到影响,对自身文化产生自卑心理和不认同感。其二是行为问题。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过程中,城市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引起了乡村劳动力区域间转移和产业间转移,城市工作虽然不够稳定,但是相比农业生产却是高薪,所以转移后的农民工对于农业农村的自我否定,使这些青年即便在城市压力很大也不愿意回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2]。
探索乡村振兴战略的道路,要实现人才振兴,提高当下农民的素质,营造良好的农村生活环境,吸引人才到农村就业,将农村由原来单一的人居生活功能转变为具备现代气息集培训、就业和人居多种功能的就业基地。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我国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党和政府根据我国当前的社会矛盾制定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阶段,面临的矛盾各异,城乡发展贫富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协调与农村发展不充分就是当下我国主要矛盾的表现之一,同时这一矛盾也将会阻碍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要全面实现乡村振兴,仅通过“五位一体”发展战略的落实只是杯水车薪,还要根据当下新时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处理好农业劳动力和农业生产之间的矛盾,也只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体现“适用性”[3]。
3.1.1 农业
发展农业现代化,关键是要关注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深入贯彻和落实农业供给侧改革,坚定不移地走现代化农业道路。
3.1.2 农村
习近平“三农”思想是根据时代发展需要产生的,是坚持城乡一体化的前提,可推动城乡共同发展,塑造新的城乡关系,均衡城乡公共服务,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4]。
坚持农村绿色发展,推进农业绿色生产,用绿色观念更新农民的传统观念,在改变乡村农民思维方式的基础上促进农村绿色改革。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利用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加大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资源投入,加大与新型职业农民相关的培训力度,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人才,使其投入到农业生产活动中,达到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的目标,最终实现新型职业农民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3.1.3 农民
在群众路线中找准发展方向,放手发动群众,调动乡村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农业农村的生产活力,确保农民全方位自由发展,始终保证农民的主体地位。新时代要求必须改变大众对于农民素质较差、劳动效率低、农村“土气”的看法,不断加强农民对政策的认知和技术培训。相比较传统农民的情况,要有针对性地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农业技术水平,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和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使农民成为一份人人向往的体面职业[5]。
习近平在马克思主义的农民理论探究过程中发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关注城乡关系和农业现代化,还要坚持农民的主体作用。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首先要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培育农民的积极能动性和主体创造性。
在农村,土地是维系各种关系的纽带,人才是农业发展的动力,应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适应时代需求,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站在农民的角度,时刻了解农民的真实需求,才能通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进行。充分尊重新型职业农民的主体需求,也是尊重新型职业农民主体地位的内在基础。在当下,随着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农村老龄化导致人口红利消失,限制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和生活。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就要从其需求入手,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满足农民的发展需求,才能够调动起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激发农村生产潜力,推动农村发展。
保障农民的权利,才能得到农民的支持。要保障农民在政治上的参与权,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深入基层。
塑造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主动性、创新性和共享意识,应鼓励新型职业农民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其引领作用,利用创新发展的思维,鼓励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创新,善用新思维、新方法解决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6]。
通过新发展理念推动乡村振兴,首先要坚持科学创新发展理念。应在科学创新的基础上,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激发新型职业农民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要顺应时代潮流,培育新的动能和强大的动力。要坚持统筹协调的发展理念,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核心要素,充分调动资源支撑乡村振兴的发展。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最主要的是实现产业振兴,农业为其他产业提供生产生活原料,所以农业振兴应是产业振兴的重中之重;农民是农业的主要从业人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所以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主体性十分必要[7]。
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不仅要改善农业生产者的居住环境,还要保障农民的物质生活需要。实现产业兴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要解决好产业“空心化”问题和农业产业结构性供给不足的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农民共享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让农民在乡村振兴中获利。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高绿色发展能力。
营造良好的乡风文明环境,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和综合素养,加大新型职业农民的技能培训,培育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保障新型职业农民的政治发展能力,完善村集体治理体系,保障民主集中制,保证政策落实,实现乡村治理有效。
在现代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应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和新时代发展浪潮的需要,激发乡村振兴的动力和活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势在必行。要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现代适用性,就要坚持少数带动多数、个人带动集体,充分发挥新型职业农民的示范带头作用,从而推动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和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