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雪露
【摘要】 全州是位于湘桂走廊的重要城镇,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古代诗歌中对全州的文学书写主要集中在山川风物、人文景观上面,形成了湘山及湘山寺、柳山及柳山书院为主的景观群。
【关键词】 诗歌;全州;文学书写;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0-0034-02
一、全州的山水景观
全州地处桂东北,地形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而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奇山异水,也为全州风景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宋代诗人陶金作《全州》:“南北东西几万峰,郡城如在画屏中。何人截断湘妃竹,半蘸秋江作钓筒。” ①连绵不绝的山峰魏巍壮观,全州城置身于群山之中,就如同在画屏环绕,满屏绿色迎面而来,透露了诗人面对风景秀丽的全州山水的赞赏之情。清人周志勋《全州道中》:“入湘江水净,近粤石山尖”,[1]633“尖锥状”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特点,诗人进入全州地界,形态各异、挺拔峻峭的山峰逐渐显示特色。《粤西丛载》引谢肇淛《百粤风土记》之“粤西山水”一则有云:“范成大称桂山之奇,为天下第一……余谓桂诸山,皆平地欻起千仞,傍无因依为奇耳。”[2]719全州丛峰林立,仅仅越城岭一带,海拔一千米以上的就有63座,海洋山一带则有不下10座,且受喀斯特地貌影响,全州岩洞也为数不少。奇特的自然地貌,造就了全州独特的自然景观,历代诗人无论是寄居全州,还是路过全州,都对全州的自然景观赞叹不已。
例如,砻岩一名漱玉岩,为全州较为知名的岩洞之一,《全州志》记载:“砻岩在城北十五里,廣如大厦,深数百丈,飞泉上喷,水下潆内,有石田石米等皆极形似。旁有小洞,秉烛可入,渐入渐高敞。”[3]49故历代吟咏砻岩的诗歌较多,如宋代孙觌《砻岩》:“日上千峰乱,风涵万壑秋。两崖折天罅,一水涨岩幽。绝岸飞桥过,寻源秉炬游。倚空翘翠葆,漱石走苍虬。老树搀天立,奔云接地流。壮怀开浩荡,病骨耸飕飗。皓首殊方去,清尊尽日留。无人与说似,胜事满南州。”“千山” “万壑”点出了全州的群山万壑的地貌,作者在山崖洞口观天,仿佛天空也可顺手摘下,紧接着“涨岩幽”描绘砻岩洞口水势之大,随后作者越过飞桥,秉烛前往洞内游览,洞内风景奇特,姿态万千,众多钟乳石或坐落洞中,或在头顶倒挂,如“翠葆”“苍虬”,又如“老树”直耸天际、“奔云”急速飞驰前往溪流水面,洞中水势浩荡,寒风凛冽,作者离去,终觉游历此等奇异岩洞景观的体验无法与人说道,表达了作者在游玩过程中的喜悦之情。
此外书中颔联“两崖折天罅,一水涨岩幽”一句,则是砻岩的著名景点,也是清湘八景之一“砻岩飞瀑”,元代张鏔《咏请湘八景》之《砻岩飞瀑》有云“华鬘结顶空翠寒,飞泉千尺流不乾”,泉水一泄千尺,蔚为壮观。全州的山,无不见诸于诗人的笔端,如磐石山,柳开、陳孚、俞安期等诗人多有吟咏,而龙隐岩、青田岩、三华山等,都曾经得到诗人的青睐。这些奇山,也因为诗人的吟咏而多了一份意蕴。
全州的山自然奇特瑰异,全州的水文景观也毫不逊色,明代解缙有诗云“全城三面临江水”,城内有湘水、灌水、罗江合而为一,合流之地即成为合江,“合江晓涨”更为清湘古八景之一,元代张鏔《咏请湘八景》之《合江晓涨》有句云:“三山水势互吞吐,淼淼欲与层楼齐。大艘行空帆力稳,小舟如叶惊眩转。”明代黄晖《合江》诗云:“鸣飈萧瑟癡云低,鹧鸪声断春日西。狂雷彻底吼到晓,百川沸与三江齐。中流却羡鳌足稳,一任旋波虎眼转。仙客船如天上坐,笑指银河路不远。”诗人置身江水之中,如在银河之中摇荡,合江气势之雄阔可见一般。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全州自古以来便有“清湘八景”,除上述两景之外,还有柳山寸月、湘峡归云、磐石冰泉、华峰霁雾、龙洞清溪、赤壁秋灯,除元张鏔,明黄德星、黄象圭均有咏“清湘八景”之作。全州的山水之外,全州的风物也是诗人吟咏的对象,如松树,严嵩《古松歌》“蛟龙拿空势欲舞,往往呼号作风雨。大枝屈铁少枝盘,偃蹇突怒如相忤。”何乔远《全州道旁官松歌》:“冰霜一道遏骄阳,笙簧两径吹流飔。鳞甲老爲赤铁色,茑萝挂作青蚨枝。”两首诗歌极尽描绘全州松树之千姿百态。又如全州之气候属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多雨,但又因处在桂北门户,寒潮容易入侵,故冬季寒冷有雨雪,范成大《宿清湘城外田家》也说道:“湘中多夜雨,客枕最先知”。董传策《全州大雨》“俄顷灵泽翻天瓢,大江小江鲛石走。”诗人发配南宁,于全州偶遇大雨,挥笔而就。
二、湘山及湘山寺
然而,在众多的景观中,湘山和湘山寺无疑是全州最重要的文学景观之一。宋代韩驹《湘山》一诗写道:“湘南第一境,山水足娱人。”湘山虽然海拔仅仅只有两百多米,却峰峦丛生,风景秀丽。《全州志》云:“湘山在城西二里,峰峦蓊郁,岩洞幽邃,有光孝禅寺。上有飞来石,其东为云归庵,巅有甲亭。眺览远迩如图画。塔后有锁龙岩,最深险西北数十步又有岩,俯入数丈不甚轩敞,名转身。西有洗钵岩,泉颇甘冽。”[3]35明代顾璘的《湘山杂诗》,就对湘山上的云归庵、飞来石、甲亭、卓锡泉、玉虹泉、法华泉、玄通洞、狮岩、露胜亭等进行多方位的文学书写,展示了湘山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湘山之所欲能在全州众多山川中脱颖而出,更重要的是湘山寺的地位。湘山寺由唐代全真法师所建,而全真法师正是全州得名的来源。相传到宋代,湘山寺已经得到五次敕封,号称“兴唐显宋” “楚南第一禅林”。
直到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又为其题“寿世慈荫”,大画家石涛更是曾隐居于此,留有石刻兰花图。[4]197-198宋代范成大到成都赴任,路过全州,畅游湘山,便写下《题湘山大施堂》:“难寻桂岭千峰梦,更了湘山一段奇。”成为湘山吟咏的千古绝唱。明代黄晖《湘山寺》则表现了湘山寺的另一种状态,诗歌云:“南楚西来第一州,梵王宫倚碧云稠。乾坤造设此佳处,山水蟠迴无尽头。僧在玉壶水裏住,人于水月画中游。登登再上云霄立,万象森罗豁我眸。”寺庙屹立在云雾缭绕湘山之中,由寺庙远眺,周围山水绵延,似无尽头,山中僧人如居住在“玉壶”之中,客人则好似在画中游览,登上山顶,全州城一览无余,尽在眼中。湘山及湘山寺的幽雅高洁、出尘世外的环境在此诗中一览无余。
三、柳山及柳山书院
除湘山及湘山寺之外,柳山虽然仍屹立在全州城中,但柳山书院的踪迹却早已湮灭,成为全州历史中的文化沉淀。据明朝郡守顾璘《柳山诸诗》,可见柳山曾有静观亭、咏归亭、杏坛、熙熙亭、甲峰亭、寸月亭、俟贤亭、极高明亭、仰高亭、登春台等景点,“柳山寸月”也为清湘八景之一。徐霞客《粤西游记》记载:“西北上柳山,有阁,曹学佺额,为柳仲涂书院。又上为寸月亭,亦曹书。亭前为清湘书院。有魏了翁碑。此山为郡守柳开讲道处。院为林岊所建,与睢、岳、嵩,庐四书院共著。其南有泉一方,中有石题曰“虎踞石”。”[5]298蒋冕曾有《次韵游柳山二首》:“郡侯身与道相关,历世人犹姓此山。名在乾坤长赫奕,泽流湘浦亦潺湲。亭台远近烟霞裏,碑碣高低竹树间。民到于今歌德化,清风千古孰能攀。”全州人民感恩柳开的文化开化之功,便一直以柳开之姓“柳”字作为山名,沿用至今。
相传柳开在全州任上招抚少数民族有功,宋太宗奖赐其银钱三十万,柳开便用此款在柳山开设读书堂讲学,培养士人。后南宋林岊在读书堂旧址修建书院,宋理宗赐名“清湘书院”,清朝康熙年间改名“柳山书院”,光绪年间迁址城内。清代蒋元英说道:“吾州有书院,实自柳山始。岿然读书堂,仲途所开启。赐额曜宸章,清湘名由起。湘山及风坡,城隅争鼎峙。良牧重人,雅化蒸邑恩。废兴亦何常,屡修复屡坯。遗迹茂草湮,存者今惟此。风流余韵存,景行徙仰止。摇摇七百年,江山亦犹是。文教倘振兴,应俟贤君子。”清湘书院屡毁屡修,自柳开开读书堂以来,历朝历代当地长官都致力于重新书院,甚至曾和四大书院齐名,为全州培养了众多优秀的人才,例如,全州明代进士就有34名,清代有67名(含武进士),明代中举有696人,清代有859人。[6]34可以说,柳山书院不仅仅是全州曾经的一个人文景观,更是全州历史文化的见证。
与柳山书院相似,全州的人文景观多数都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因为各种因素而永远消失,成为一份独特的文学记忆。例如,全州曾有二妃庙,宋代陶弼有《二妃庙》:“溪上龙蛇屋,萧条帝女祠。竹痕当日泪,山色后人疑。古服霞流绮,新妆月献眉。楚民无水旱,萧鼓谢神禧。”赞美二妃死后施慧百姓,使湘江一带风调雨顺。此外,宋代孙觌提到的龙岩寺,黄庭坚诗歌中的双松堂,柳开笔下的楚南伟观楼等等都已经成为虚拟的文学景观而存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全州人民的历史回忆。
綜上所述,在古代诗歌中,诗人们在全州的诗歌创作,使全州的山川名胜,人文景观、风土人情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吟咏,是研究古代全州的重要文化史料,也可以为当代全州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因此,古代诗歌对全州的文学书写,理应值得更多关注。
注释:
①本文所引诗内容如无特别说明均来自蒋钦挥主编,陈自力、郭珑、黄南津、谢明仁选注,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全州古代诗选》。
参考文献:
[1](清)邓显鹤编纂.湖湘文库 沅湘耆旧集(5)[M].长沙:岳麓书社,2007.
[2](清)汪森编.粤西丛载校注(中)[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7.
[3]黄昆山等修,唐载生等纂.全县志[M].台湾:成文出版社,1942.
[4]《桂林历史文化大典》编委会,桂林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桂林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院主编.桂林历史文化大典(上)[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5](明)徐弘祖著,朱惠荣校注.徐霞客游记校注[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
[6]蒋钦挥.历史的碎片——全州地域文化纵横谈[M].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