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入路手术治疗股骨头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

2021-12-14 07:42孙宇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34期
关键词:筋膜入路股骨头

孙宇

(商丘市第五人民医院 骨科,河南 商丘 476000)

外科手术可还原股骨头骨折(fracture of the femoral head,FFH)患者原本解剖结构,剔除难以固定的游离骨块,促使患者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获得较好的术后功能[1]。股骨头特殊的解剖结构决定了FFH的手术入路不仅需良好地复位骨折解剖结构,同时需控制手术损伤,以此减少术后并发症。K-L入路和S-P入路是目前常用的两种术式,前者暴露解剖结构较为困难,可损伤股骨头血运;后者解剖结构暴露清楚,但存在较多的并发症,可引起髋关节功能受限[2-3]。改良K-L与改良S-P均在原有的入路基础上减少手术创伤,在促进髋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上具有一定的效果。本研究旨在对比改良K-L入路与改良S-P入路手术治疗FFH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商丘市第五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28例FFH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A组(改良S-P入路,64例)与B组(改良K-L入路,64例)。A组中男41例,女23例;年龄20~50岁,平均(38.25±2.61)岁;骨折类型PipkinⅠ型35例,PipkinⅡ型29例;患肢左侧35例,右侧29例;致伤原因交通伤34例,坠落伤23例,其他7例。B组中男43例,女21例;年龄20~49岁,平均(38.17±2.58)岁;骨折类型PipkinⅠ型33例,PipkinⅡ型31例;患肢左侧38例,右侧26例;致伤原因交通伤37例,坠落伤21例,其他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FFH符合《现代骨病与骨伤诊疗进展》[4]中相关标准,且经X线检查确诊;②为新鲜的单侧FFH,且患者肢体伤前活动自如;③保守治疗无效,接受手术治疗;④Pipkin骨折类型为Ⅰ~Ⅱ型;⑤患者术后定期至院接受随访,随访时间超过6个月;⑥临床资料均完整。(2)排除标准:①病理性股骨头骨折;②髋关节急性感染;③合并神经或骨骼肌性疾病;④伴有陈旧性骨折;⑤既往有髋关节手术史或髋翻修史。

1.3 手术方法

1.3.1术前准备 患者术前均接受X线、CT等检查,明确骨折情况;对髋关节后脱位复位,并对胫骨结节和股骨骨踝进行牵引;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实施手术,手术均由同一团队完成,根据患者情况实施全身麻醉或硬外膜联合蛛网膜下隙阻滞。

1.3.2A组 改良S-P入路复位内固定:患者取平卧位,麻醉成功后,从大腿前侧做纵向切口,沿着髂嵴外唇向前进至髂前上棘然后行髌骨外缘方向延伸7 cm;暴露浅层肌间隙,切开筋膜;沿着阔筋膜张肌及缝匠肌肌间隙进入,暴露关节囊,清理关节囊表面脂肪垫,小切口切开关节囊;将髋关节屈曲、内收、外旋,并同时屈膝,暴露股骨头骨折处,清洁关节内的血肿、纤维等成分,剔除较小的碎骨;将股骨头复位后使用克氏针进行固定,采用1~2枚可吸收螺钉进行固定;冲洗关节腔,缝合关节囊并放置负压引流管,然后逐层关闭切口。

1.3.3B组 行改良K-L入路复位内固定:患者取侧卧位,麻醉成功后,取右髋部后外侧纵向切开阔筋膜,切口从髂后上棘前方6~7 cm绕过大转子前缘沿着股骨向下延伸15 cm。切开阔筋膜与阔筋膜张肌,臀中肌与臀小肌后缘进行钝性分离,充分暴露外旋短肌群,以下孖肌、上孖肌、梨状肌、闭孔内肌为界,采用“三窗口”显露法暴露骨折断端,对关节腔内的血肿、纤维等成分进行清理,然后进行解剖复位;使用克氏针进行固定,采用1~2枚可吸收螺钉进行固定;冲洗关节腔,缝合关节囊,放置负压引流管,然后逐层关闭切口。

1.3.4术后管理 术毕后,患者取平卧位,避免屈曲内旋动作;无特殊情况下,术后12 h皮下注射0.2 mL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ALFASIGMA S.p.A,国药准字HJ20140280)预防静脉血栓形成;采用X线、CT等复查复位效果;口服吲哚美辛肠溶片(中峘本草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0074)预防异位骨化,每次25 mg,每日3次,连续使用1~3 d;术后48 h,若引流量<500 mL可拔除引流管;术毕需牵引4周,并进行关节主动、被动训练;术后6周可不负重下地,术后3个月可逐步负重直至正常行走。

1.4 评价指标患者手术情况、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1)手术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2)髋关节功能: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表(harris hip score,HHS)[5]评估髋关节功能,包括疼痛、功能、畸形、活动范围4个维度,15个条目,0~100分,分数越高提示髋关节功能恢复越好。(3)并发症:随访6个月,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如下肢深静脉血栓、股骨头坏死、异位骨化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A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2.2 髋关节功能术前,两组HH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HHS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对比分)

2.3 并发症情况两组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8,P=0.544)。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n,%)

3 讨论

FFH多为高能量损伤,且常伴有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手术是治疗FFH的重要手段,保留髋关节的切开复位内固定仍是治疗FFH的首选方式,可恢复髋关节稳定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目前FFH手术治疗的入路方式、固定材料选择等方面争议较大。因此,寻找有效的入路方式具有一定的价值。

改良K-L入路在常规K-L入路基础上进行改良,术中无需离断外旋短肌群,可有效减少对外旋内侧动脉影响,降低对软组织损伤。临床研究证实,改良K-L入路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6]。但由于骨折部位暴露有限,运用该术式时临床操作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利于坐骨神经的保护。改良S-P入路经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间隙进入,可充分暴露解剖学关系,扩大手术视野,且术中无需剖离股直肌和梨状肌于髋臼上的肌肉附着点,可减少术后并发症[7]。但是股骨头最主要的血运来自于旋股内侧动脉发出的外颈升动脉,走行相对不变,管径直径较大,后侧入路损伤旋股内侧动脉的风险仍较大[8]。

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可见较改良K-L入路手术,改良S-P入路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其原因可能是,改良S-P入路经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间隙进入,暴露较充分,可保护后方外旋外展肌肉,且不影响髋关节后方股骨头的血运,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进而缩短住院时间[9]。改良K-L入路经过髂前上棘和臀大肌后侧入路,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术后出血量。此外,本研究观察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发现两组并无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改良S-P入路或改良K-L入路术中均尽量减少肌肉的切开,利于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且术后均进行规范性锻炼,使得两者在改善髋关节功能上效果一致。S-P入路存在较多并发症,但改良S-P入路术中尽量保留圆韧带,避免破坏骨折块的血运情况;股骨头远端分离时保护股旋外侧血管,减低术中出血;同时肌肉牵拉时间短且肌肉脱离较快,避免股骨头坏死[10]。

综上所述,改良S-P入路或改良K-L入路手术治疗FFH患者,均可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但前者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是治疗FFH患者较为有效的术式。

猜你喜欢
筋膜入路股骨头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正中入路手术和肌肉间隙入路治疗壮族人群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比较性研究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筋膜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股骨头坏死可不手术治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