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婷,郎志斌,王亚丰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麻醉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寒战是手术患者麻醉后常见的并发症[1],其可能与术前应激、禁食水、麻醉诱导、身体暴露、皮肤消毒、体腔开放、手术间低温环境及层流设备、输血输液的“冷稀释”等因素相关[2]。术中寒战轻则引起患者不适及焦虑,重则导致氧耗增加、乳酸堆积[3],甚至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随着优质护理服务及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发展,麻醉后寒战逐渐引起国内外护理研究者的重视,目前的研究已经涉及预防、护理干预、影响因素分析等多个方面及剖宫产术、腹腔镜手术、前列腺电切术等多种术式。但目前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仍存在着整体研究数量偏少、研究深入度不足、进一步研究方向不明确等问题。
知识图谱分析是通过计算机软件将文献转换为知识图谱,使人们对某一领域和主题产生更为形象、直观的理解,有利于快速整合主要信息和制定决策[4]。本研究基于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中收录的麻醉后寒战护理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分析,通过制作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及关键词知识图谱,深层次挖掘文献资料中潜在的知识和规律,探讨其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发展态势,以期为麻醉后寒战护理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1 数据来源与检索策略以中国知网为检索源,采用主题词联合自由词检索的方式进行检索,检索时间设置为建库至2021年6月30日(检索完成时间为2021年7月1日)。具体检索词如下:麻醉/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腰麻;寒战/寒颤 ;护理。检索得到文献620篇,通过阅读标题、摘要及全文,去除不相关文献后,最终纳入553篇文献进行研究。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本研究由2名研究者按照检索策略及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独立检索与文献筛选,存在争议的文献由第3人协助解决。纳入标准:与麻醉后寒战护理研究主题相关文献。排除标准:①重复发表的文献;②报纸、图书等科普类的文献;③经验交流、经验荟萃、护理体会类的论文。
1.3 研究工具与方法本研究采用CiteSpace 5.7.R2软件进行分析,其是由美国Drexel大学陈超美基于Java运行环境研发的知识图谱分析软件,在国内外知识图谱研究中应用广泛[5]。图谱中节点分别代表作者、机构或关键词,节点圆圈的大小代表频次,其厚度代表相应年份的频次,颜色与光轴颜色所显示的年份相对应;节点间连线代表共现频次,其粗细代表共现频次的高低,其颜色代表首次共现的年份。软件具体参数设置如下:时间跨度设置为最早文献年份和月份至2021年6月,时间分区设置为2 a,演算时阈值设置为Top 100%,作者与发文机构分析时不进行图谱修剪,关键词分析时图谱修剪方式选择为pathfinder。
2.1 发文量分析对纳入的文献按照发表年度进行统计(图1),可见自1999年开始有研究者涉足麻醉后寒战护理的相关研究之后,该领域文献数量总体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其中2019年增幅较大,但总体文献量仍偏少。
图1 年度发文量统计图
2.2 作者情况分析对发文作者进行合作网络分析(图2),共生成1 248个节点、1 477条连线,其中陈旭素以4篇发文量排第1名,另有4名作者发文3篇(表1),55名作者发文2篇,其余均为1篇。
图2 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表1 发文作者列表
2.3 发文机构分析通过对发文机构进行合作网络分析,共生成516个节点、54条连线(图3)。发文量≥3篇的机构有11个(表2),其中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文8篇,排第1名,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别发文5篇,并列第2名。
图3 发文机构合作网络图谱
表2 发文机构列表(≥3篇)
2.4 关键词共现分析对意义相同或相近但表达方式不同的关键词合并后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共生成635个节点、1 015条连线(图4)。统计频次排前10名的关键词(表3),可见“保温护理”频次最高(109次),远高于“护理对策”(56次)与“剖宫产术”(55次),而排第10名的关键词“前列腺电切术”频次仅为22次。
图4 关键词共现图谱
表3 高频关键词列表(前10名)
2.5 关键词聚类分析在关键词共现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以关键词为标签得到25个聚类结果(图5),模块化Q值为0.901 8、平均轮廓S值为0.978 9(Q>0.3表明聚类结构显著;S>0.7表明聚类一致性较高,结果令人信服)。如图5所示,每1个色块代表1个聚类,聚类编号的先后代表聚类的大小,前5个聚类标签依次为麻醉恢复期、心理护理、腹部手术、并发症、剖宫产。
图5 关键词聚类图
2.6 关键词突现分析突现词是通过探测特定时间段内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反映该领域内某研究方向的热度,即研究前沿或研究热点,相较于一般的高频词更能反映学术研究的动态演绎和发展机制[6]。通过对关键词进行突现分析,得到9个突现词,其中“手术室护理”“应激反应”作为研究热点分别自2018、2019年开始持续至今(图6)。
图6 关键词突现图
麻醉后寒战护理研究的关注度虽逐年增高,但总体发文量仍偏少,缺乏高产作者及高产机构。自1999年开始,梁耘莠等[7]便关注该领域的研究,此后虽然研究成果总体逐年增长,但年发文量最高仅为80篇,研究强度仍有待提升。作者方面,排第1名的作者发文量仅为4篇,根据普赖斯定律[5],发表论文数量为m篇以上的作者为核心作者(m=0.749×nmax×1/2,nmax为发文量最多的作者的论文篇数),且核心作者应完成所有论文数量的一半才能形成核心作者群。据此计算,发文量≥2篇的核心作者共60名,共发文126篇,尚未达到发文总量的一半,即该研究领域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仍有待研究者继续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发文机构方面亦存在研究强度不足的问题,如表2所示,发文量≥3篇的机构有11家,但其中仅有3家机构发文量>3篇,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虽排第1名,其发文量仅有8篇,说明极少有机构将麻醉后寒战护理作为研究重点持续关注,亦提示在后续的研究中应更重视研究的连续性。
研究团队之间以及研究机构之间缺乏紧密合作。如图2所示,研究者之前虽然已经形成相对固定的团队,但仅有极少数团队间开展了为数不多的合作。图3所示的研究机构合作图亦提示机构之间尚未形成广泛的合作网络,尤其是发文量较多的机构,极少与其他机构开展合作研究。不同的研究团队及机构之间广泛的合作,有助于学术思想的交流及大规模多中心研究的开展,可有效提高研究对象的多样性,降低地域局限性对研究结果造成的影响,更有利于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在后续的研究中应加强合作,开展多中心研究,提高研究质量。
目前的研究聚焦于护理干预措施、病种及术式、患者。关键词是论文研究内容的总结和提炼,对不同文献的关键词进行总结和聚类可以获得某一段时间某一课题的研究情况和热点主题[8-9]。通过对图4、5的关键词及聚类进行再次整合,将目前麻醉后寒战护理的研究归为3个研究类别。(1)不同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心理护理、术前预保温、护理干预、右美托咪定、涌泉穴、三时段多模式、充气保温毯、体温管理、快速康复外科、充气升温仪、吴子散。沈春花等[10]应用充气式保温毯,薛颖等[11]采用综合保温护理干预策略,曾梅玉等[12]通过中药及穴位干预,可有效减少寒战的发生,为麻醉后寒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持续关注与探讨。(2)不同病种及手术方式的研究:腹部手术[2]、剖宫产[4]、手术[14]、胸外科手术[21]。杨敏毅[13]采用综合保温干预有效降低了剖宫产患者低体温及寒战的发生率。黄丽丽等[14]、李建芬[15]开展的研究则在前列腺电切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不同患病人群的研究:老年患者、儿童。王敏等[16]进行的研究关注于综合保温措施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王洁等[17]的研究则更关注儿童群体。
关键词突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图6所示的突现词代表了麻醉后寒战护理研究前沿随着时间的演变过程。其中,“手术室护理”及“应激反应”分别自2018、2019年开始突现且持续至今,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方向。应激反应作为麻醉后寒战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如陈艳红[18]、王环琴[19]通过对C反应蛋白、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应激反应指标的检测,为麻醉后寒战的护理干预效果提供了客观的评价指标,也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借鉴和思路,值得持续关注。
综上所述,我国麻醉后寒战护理相关的研究虽然已经持续了20余年,但目前该领域在研究强度、作者及机构合作紧密度、研究深度等方面仍存在着不足。应激反应相关的研究作为热点前沿值得重点关注,此外,中医药及穴位疗法的作用也值得进一步探讨。因本研究所使用软件功能的局限性,暂不能对多个数据库进行合并分析,通过单一数据库对文献进行收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研究结果的代表性不足,后续研究可在此方面进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