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松伟,罗冠达,林成娣
惠东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1、药剂科2,广东 惠州 516300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新生儿在出生不久后出现的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病症[1]。临床研究表明[2],该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所致,使肺泡出现进行性萎陷。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伴呻吟,若不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可导致患儿呼吸衰竭,严重的可致患儿死亡。因此,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属于无创CPAP呼吸模式,通过鼻罩和面罩来实现,是临床上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常用方法,该方式能够防治患儿呼气末肺泡萎陷,促进气体交换,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3]。但有研究认为,仅采用nCPAP 治疗无法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可能还会导致患儿出现颅内出血及肺出血等并发症[4]。为了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应用固尔苏、氨溴索分别联合nCPAP 治疗NRDS,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惠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 例NRDS 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均符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防治——欧洲共识指南2019版》诊断标准[5];②胎龄37 周内;③经胸部X 线片检查确诊。排除标准:①患有先天性心脏病;②患有先天性免疫低下患儿;③患有肺出血疾病;④治疗前采用抗生素治疗;⑤胎盘早剥。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胎龄31~37 周,平均(33.71±0.23)周;Apgar评分2~8分,平均(5.37±0.92)分;出生体质量1~3 kg,平均(1.56±0.32)kg;胸部X线分级:Ⅱ级10例,Ⅲ级17例,Ⅳ级3例。对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胎龄31~37周,平均(33.56±0.21)周;Apgar评分2~8分,平均(6.01±0.98)分;出生体质量1~3 kg,平均(1.61±0.35)kg;胸部X 线分级:Ⅱ级7例,Ⅲ级18例,Ⅳ级5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儿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包含温箱保暖、营养支持及相关抗感染等。NCPAP 气流设置为6~8 L/min,氧浓度设置为25%~60%,压力设置为6 cmH2O(1 cmH2O=0.098 kPa)。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清洗干净气道分泌物,将患儿的体位调整至右侧位,用200 mg/kg固尔苏(生产厂家:意大利凯西制药公司)加温至37°C,采用气管插管送至患儿气道下部,将药液缓慢注入,用药后采用复苏囊加压给氧2 min治疗,后继续采用nCPAP 治疗,6 h 内不予以气道吸痰。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氨溴索(生产厂家:长春海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30 mg,于4次静脉泵入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5~10 min。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指标。分别于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 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患儿的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及pH 值。(3)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氧合指数(OI)、平均气道压(MAP)水平。采用氧气浓度分析仪检测患儿吸入其中的OI水平,采用呼吸机监测患儿的MAP水平。(4)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6]治疗24 h后评价治疗效果。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呼吸平稳,胸片检查结果显示正常为显效;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呼吸稍急促,胸片检查结果显示部分好转为有效;以上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17,P=0.003<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PaO2、PaCO2、pH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PaO2、pH值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值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1 mmHg=0.133 kPa。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OI、MAP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OI、MAP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OI 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MAP 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OI、MAP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OI、MAP水平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2.4 两组患儿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略低于对照组的1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6,P=0.228>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的并发症比较(例)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见于妊娠不足35 周的早产儿,有研究表明,胎龄越小,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率越高,若孕妇合并糖尿病或者剖宫产等,均可增加该病的发生率。临床研究表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覆盖在整个肺泡表面,对肺泡表面张力功能的活性物质具有减弱作用[7-8]。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一种复杂脂蛋白,从细胞内释放,可让肺泡维持在扩张的状态,还可防止肺毛细管中血浆向肺泡渗出,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能够不断地更新来保持稳定水平,以此维持肺通气和换气功能,能够有效预防肺泡萎缩。而当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时,会增加肺表面张力,导致通气与血流比例出现失调,从而对正常气体交换造成影响,最终发展为呼吸衰竭,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9]。有研究认为,当孕期在30 周左右的时候,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会转移至肺泡表面,当孕期在35~36 周的时候,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会达到成熟的水平,但大部分新生儿会在30 周时分娩,由于此时肺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出生后因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而极易诱发呼吸困难[10]。
NCPAP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作用机制为呼吸末给予肺泡正向压力,从而达到预防肺泡萎缩及促进肺扩张的作用,改善患儿的通气功能[11]。固尔苏从猪肺组织中提取,是一种天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可作为一种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可补充患儿内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不足,降低肺张力,避免肺功能顺应性和肺泡毛细血管间液失衡,可降低器官消耗量[12]。临床研究认为[13],固尔苏能够提高新生儿免疫功能和保护肺细胞活性作用,可避免肺水肿发生,缓解呼吸抑制和酸中毒。本研究通过气管插管给药,可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在肺泡表面充分展开且均匀分布,有利于充分发挥药物作用,改善呼吸道防御免疫系统。氨溴索为溴己新在体内的活性代谢产物,通过注射用药可预防肺部疾病或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4]。临床研究表明[15],氨溴索能够使呼吸道黏液理化趋于正常,改善纤毛运动,提高呼吸道清除作用,且其能够促进形成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从而改善患儿肺通气。血气功能分析能够直观的反映患儿的通气和换气功能,PaO2、PaCO2、pH 值是临床观察血气功能的常用指标。本研究显示,采用固尔苏联合nCPAP 治疗的患儿治疗疗效,动脉血气指标,OI、MAP 水平均显著优于采用氨溴索治疗的患儿,说明固尔苏联合nCPAP发挥的作用较氨溴索更佳。且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说明固尔苏和氨溴索都能够有效减少肺部并发症,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固尔苏联合nCPAP治疗NRDS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氨溴索,可有效改善患儿的通气功能,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