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

2021-12-13 21:33陈淑坤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32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陈淑坤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3+1+2”新高考模式在全国的普及,我国高中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样高中地理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高考的要求和学生求知欲的需要,甚至有些学生会因为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对高中地理产生了厌烦感。对此,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应该要有所改变。在实际教学中,应及时的转变教学方式和手段,不能再以强调对知识的记忆为主,而是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掌握整个高中地理知识脉络,认识地理现象的本质,结合生活实际现象,实现知识的“举一反三”,最终培养学生树立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高中教材所蕴含的知识点相对较多,并且涉及的知识面也相对广泛,特别是传统高考模式转变成“3+1+2”新高考模式,对高中学科的教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挑战。高中地理课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高中地理的知识结构和内容,教师就需要积极、主动地对现代化教学方式进行探索,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生活实际情况,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促进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最终提高学业成绩水平。

一、构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传统高考的高中地理在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课本里的知识,要求他们进行强化地记忆(俗称“死记硬背”),学生无法真正地理解知识的含义,更不可能实现对知识的活学活用。因此,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更加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选择更加合理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更好地对高中地理知识脉络进行理解、掌握及运用。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并围绕其中的重点知识内容,不断地拓展基础知识,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地探究,以此来帮助学生养成地理核心素养。

例如,在“产业区位”的教学过程中,该教学是为了使学生理解农业、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等区位因素的内容以及相关变化。通过思维导图方式的实际教学,根据知识主干不断地延伸“产业区位因素”包含的相关内容,从而使学生可以根据思维导图中的内容更加轻松地进行自主地学习,并且结合高中地理的知识体系,进一步完善所勾画出来的思维导图,对知识内容加以梳理和补充,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容,解决相关的问题,最终促进地理核心素养的养成。

二、依靠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条件,提高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养成,是现如今高中地理教师一直在研究讨论的课题之一。通过不断地讨论与研究,可以发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与学习兴趣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高中地理不感兴趣主要就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出现了问题,所以教师需要及时地进行改变,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条件,开展趣味性的课堂教学,将相对抽象的高中地理知识内容转化为形象化的视频或者图片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观看后,掌握知识内容,随后再通过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对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开展“生态环境问题与保护”的实际教学时,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先搜索有关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相关的视频及图片资料,并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播放给学生观看,使学生加深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的认识,培养他们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信念,从而端正其自身的一言一行,避免由于自身的不良行为对身边的环境造成浪费、污染和破坏。由于环境问题学生平时接触较多,再加上通过对视频及图片资料的利用,相信学生对高中地理会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从而能更加积极地探索生态环境的相关知识,并主动地去学习新的知识内容。

三、结合生活实际情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培养学生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时,教师不仅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脉络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同时还需要重视学生个人的优良品质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生态环境观。通过与生活实际情况相结合,正确的引导学生在掌握高中地理知识的同时,能够促进其心态保持乐观和积极向上,并且也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生态环境观。

例如,在“地球上的水资源”课程开展时,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周边的生活环境(水资源的数量及质量变化)的图片或相关视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进行播放。在视频和图片中,可以寻找一些严重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短缺的实际情况,从而造成了生活贫困,经济非常落后。在视频和图片观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最主要是人类的不合理利用和开发水资源,导致水资源数量急剧地减少以及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从而造成了的严重后果,如果不加以重视水资源和防治水污染的问题,必将会导致水危机问题会越来越严重。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使学生明白水资源对我们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树立节约水资源,牢记“水是生命之源”,养成爱护水环境的好习惯。这样子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生态环境观,作用是非常大的。

四、结合实际现象,激发主体意识

高中地理学科包含的知识较多,并且其内容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要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注意与实际生活情况进行充分的结合,引导学生了解和探究高中地理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兴趣。如果能够很好地将课本知识内容和实际生活情况进行完美的结合,相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会越来越融洽,学生学习高中地理也会觉得更加有趣。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可以调动学生更加积极地对知识进行深入地探究,必将提高其学习效率和学业成绩的。

例如,在开展“地貌的塑造及对发展的影响”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本地地貌的形成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为教学内容,根据校园环境以及周边地貌环境作为主线,条件允许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本地或周边的一些地质、地貌风景区,在保护好学生个人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认识本地的地势、地貌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探究地表形态塑造形成的原因及对产业的开发及经济的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由学生自己通过探究,做出正确的评价。教学活动结合实际情况,可以对高中地理知识内容进行深入地探究,使学生能够更牢固地進行掌握。

结束语:总之,在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时,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并且加强与生活实际情况的结合,通过耐心地教学和循循地引导后,相信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讨论和研究高中地理知识内容,从而必定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形成良好的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曾水平.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地理探究性教学的实践研究.中学课程辅导,2018,012(035):296-297.

[2]凌夏.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衔接教育策略初探.新课程,2019,000(002):209.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