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天雯
摘要:音乐表演作为一种直接与观众沟通的媒介,历来带给人无数美好的视听盛宴,而演奏者们作为表演的主体,其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演绎决定了音乐表演的质量与高度,那么研究这门表演艺术无疑是每个演奏者的必要任务。本文通过对音乐表演艺术特征和对音乐表演者的必备条件分析,从而探究音乐表演人才的素养养成的根本要求之所在,最终为提升自身的音乐表演理论水平和音乐表演实践能力服务。
关键词:表演艺术论 音乐理论研究 音乐表演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22-0180-03
一、音乐表演艺术的特征
(一)音乐表演的群众性
对于音乐表演概念的解释中,高拂晓老师提到“群众性是音乐表演的标志”,即在广大群众的生活中,人们会依靠音乐的情感力量去缓解自己的精神压力,大家愿意花钱以看热闹、娱乐的心态去欣赏来自商业性质的音乐表演。这种现象无论何时何地都比比皆是。酒吧、演唱会、音乐厅等等都是人们欣赏音乐的好去处,演唱会中呐喊、音乐厅里闭目欣赏,我们会感到轻松、愉快、自由、洒脱。这也是本文当中作者所提及的:艺术是一种自由。音乐艺术能为我们创造一个奇妙的虚拟空间,在这里抛开生活带来的压力、烦恼,我们会随着音乐摆动,也会因为听到美妙或是震撼的音乐而浑身起鸡皮疙瘩,这种极强的感染力,也正是音乐表演的魅力所在。
(二)音乐作品表现的特殊之处
艺术源于生活,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有着不同的意义,欣赏者与创造者也许会在艺术作品演绎的过程中产生共鸣,但不会完全一致,当然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表演者。比如,音乐表演者通过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处理,在舞台上以二度创作的方式,改变其速度或者强弱处理,尽可能的将原曲作者的原创理念及其音乐思想、音乐作品所想传递的情感等呈现给观众。这种音乐表演的表现程度与表演者的情绪、生活阅历、舞台经验等因素也是密不可分的,同样的音乐作品会被不同的表演者传递出不同的话语,其内涵的体会也因人而异。
钢琴演奏家郎朗以 =76.8的速度去演奏原速为 =100的《梦幻曲》,这种刻意、夸张的慢表现,必然会给听众营造出一种与原曲的感情色彩、音乐内涵有较大不同的氛围,这种表现方式被称为由艺术家的個性风格决定的个性表现力,标志着其作为音乐表演主体的表演达到成熟。
(三)音乐作品与音乐表演的改编创作
本文前部分讲音乐表演的重塑性与创造性,后部分谈器乐艺术发展,下面以一个作曲家改编创作的例子来谈谈。
钢琴曲《牧童短笛》是由当代著名的教育家、音乐家贺绿汀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所创作的。一曲清新脱俗、描绘祖国河山大好和美好生活的《牧童短笛》与当时抗日战争爆发时的硝烟弥漫、民不聊生的恶劣战争背景、生活状况形成鲜明对比,强烈表达了当时的人们对战争的憎恶、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忧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歌颂与渴望,并且,此曲曾在齐尔品来中国征集“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时举办的“中国钢琴作品比赛”中获得头奖,并闻名国内外,这无疑是一首成功且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好作品。处在战争时期开始进行音乐创作的李焕之先生,曾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写过不少抗日歌曲与爱国歌曲。虽然有关《牧童短笛》的改编未记录在他的履历之中,但我们或许可以大胆地猜测一下,也许就在那个时候,李焕之先生决定将已经享誉中外音乐论坛的《牧童短笛》进行一番改编创作,以此举把贺绿汀先生的音乐思想与情感发扬传颂,这或许正是李焕之先生进行这次改编创作的一个原因所在。再从历史实际的发展而言,李焕之先生对原版《牧童短笛》的改编再创造活动,在审美意味上有所突破,不但使得长笛的音乐风格与艺术特色多样化,还丰富了长笛的曲库,并且为改编创作以及中国音乐的创作都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借鉴意义与经验,是一次很有勇气和技术含量的改编创作活动。
这种经过乐器变换、调性以及钢琴织体等再创造改编活动,也使得此曲的音乐表演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作曲家尊重原曲作者的宗旨和创作理念,使听众不会曲解其原本的音乐作品思想。从这里我们也可以得知,生活经历和社会环境以及个人情感等都会成为影响作曲家创作的因素,改编创作就是一个很鲜明的例子,我们可以在两种版本的作品和演绎当中发现许多不同,从而试着推敲断出作曲家或者演奏家当时的心境、思想及情感等。
二、音乐表演者的必备条件
作为一个音乐表演者,其具备的音乐专业水平、艺术修养以及心理状态等都是表演成败的决定因素。扎实的基本功和技巧技术会带来一份安全感,较高的音乐素养和生活阅历使表演者尽可能地让听众与其产生共鸣,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丰富的舞台经验能让演奏者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发挥出最好的状态。
当音乐表演者登上舞台,无一例外多少会都有一些紧张的心理。紧张并不是完全不好,适当的紧张能通过自我调节转换为表演的动力,可以带来较好的演出效果,而过度的紧张则可能导致身体的各项机能崩塌,百分之百的水平只能发挥百分之七十,甚至更低。舞台经验也并非绝对,世界之大,有千千万万种不同的演出场所,音效效果也决定着演奏者的发挥水平,比如说在音乐厅演奏与在露台演奏,当演奏者的声音传出,接收到的回音有着明显差别,而这种差别一旦过大,会使表演者感到非常的不适应,对于自己演奏出来的音色也产生了不确定性。因此,对于一位音乐表演者来说,除了专业水平的训练,心理素质的训练是首要解决的任务。
美国的心理学家弗莱希曼(E.A.Fleishman)曾研究“心理运动能力”,他提出并强调了控制能力与四肢协调能力。比如说演奏拉弦乐器小提琴、二胡等,双手的配合、运弓的控制对于完成一首音乐作品来说是基本要求,在这类乐器的演奏过程中,容易因为紧张的心理造成两手不协调的现象,即按弦的手与运功的手速度不均,一旦心理状态过于糟糕,非常容易导致“演出翻车”。再比如钢琴的演奏也是如此,以高拂晓老师的原话来说:“左手和右手之间以及双手与脚踏板之间,均需要达到一定的平衡性和协调性,才能完成演奏。”由此可见,对音乐表演者来说,心里运动能力也决定着技能的形成,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下功夫做好心理素质训练至关重要。
三、音乐表演人才的养成
柯达伊的音乐思想有所提及:最有效的音乐教育必须从幼儿开始;非常重视音乐教师的选择,强调学校的教育作用。这两点分别告诉我们,学习音乐最好从小开始,并且,启蒙老师的选择和教育场所的选择尤为重要。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从乐感的培养到器乐技巧的训练都需要大量时间,假如说从小学习一门乐器,以正确的方式训练下来,有助于练就其“童子功的本领”,小孩的骨骼在快速的生长发育,若在小时候就使手指的机能和独立性得到很好的锻炼,并坚持严格的练习,那么在成长成人的过程中,一定会取得不错的学习效果,而半路出家的学习者是难以与其一拼高低的。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音乐活动会调用注意、预测以及和记忆有关的脑区,从小学习音乐的孩子,在注意力和记忆力以及理解能力方面都能得到锻炼,所以说,从幼儿开始的音乐教育是最有效的。
高拂晓老师在谈到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的问题中,提到了一个“选择性”,并给出了图示加以形象地说明。
该图示给我们的信息是,各方面的条件对于孩子走上表演道路的影响,这里面包含了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即进行音乐学习的孩子,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父母对音乐的喜爱,期望把这份兴趣也带给自己的孩子。当然,若孩子走在音乐道路上的时候父母能给予足够的鼓励,甚至投入精力与时间陪伴孩子一起学习,一定能在孩子学习过程中起到很好的积极作用。家庭传承更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式,出身在音乐世家的孩子,由于从小接受音乐的熏陶,学习环境和氛围优越,能接受较好的教育资源以及专业指导,他们往往更能够在这方面比一般的孩子要突出。
比如,出生在二胡世家的二胡小演奏家陈依妙,小小年纪已凭借自己的实力多次登上央视的舞台,被誉为“中国二胡小公主”,她在舞台上将前辈们的经典名作演绎得精彩绝伦,扎实的基本功、对作品不同风格的创新及其在舞台上的激情都不仅让人感叹“中国传统艺术后继有人,中国二胡后继有人”。再来看她学习二胡的背景环境,陈依妙就读于音乐学院附中,其祖父陈耀星先生和父亲陈军先生以及师傅于红梅教授都是二胡届的巨星,留给后辈们许多经典作品和有价值的音乐表演借鉴,而这些优秀的引导者也会带领她走向优秀。正如前面提到的柯达伊音乐思想“非常重视音乐教师的选择,强调学校的教育作用”。高拂晓老师认为父母的因素在孩子走在音乐表演的道路上占据比较大的比重,音乐启蒙老师的水平高度也决定着培养孩子在音乐方面才能的可能性,专业音乐院校则为培养优秀的音乐表演人才提供了更好更高的平台。
相反地,前面提到“半路出家”的專业方向音乐学习者,由于多数人是因为文化课程欠佳而选择对于文化课门槛较低的音乐专业,为考取高校而在短时间内“恶补功课”,音乐素养和歌唱、乐器的技术水平是不能速成的,故以这种方式学习音乐,并不利于音乐表演人才的培养。高拂晓老师认为,若想选择音乐表演这条路作为自己的职业来走,前提条件应当是本身已具备一定基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音乐才华、表演能力是不能临时拼凑出来的。
无论在学习什么的道路上,不得不说的是,天赋非常重要,并且占据很大因素。天赋生来具备,人们称之为上天的礼物,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而言,后天的努力更为重要。在许多人争论着天赋和努力到底哪个更为重要的时候,我们自己心里应该有一杆秤:学会把努力用在天赋上。只有天赋而后天不努力,拥有再高的天赋也可能被埋没,在没有天赋的事情上盲目的努力,也许并不能取得与努力所对应的收获。笔者相信每个人一定有属于自己的天分,如果尚未发掘,那么我们就坚持不懈地去探索。若这份与生俱来的技能体现在了音乐才能上,对于一个从小学习音乐的孩子来说,这是非常幸运的,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从小所处环境的诱导和影响而得来的被动天分,但是一旦他具有的成长潜力和可能性已经在他的人生中表现化了的话,即具备了天赋就应当好好珍惜,努力把天赋值发挥得更加强大。
在音乐表演的实践中,从小孩子身上一定能看到因天资带来的差距,而且非常明显。这里不得不再提一下启蒙老师扮演的重要角色,一个高水平的优秀的启蒙老师,能帮助孩子发现他的天赋,发掘其潜能,带领他尽量不走弯路或者少走。其实小孩几乎都不懂得音乐表演,当然这也与其生活阅历、文化水平等息息相关,当多数人看到较小的孩子能在舞台上看上去非常自然而投入地演奏的时候,会觉得这个小孩子好像是带着感情表演的,其实不然,这种比较好的演奏状态,并不代表他对音乐的理解到位,而是因为他的天资带给他对音乐作品学习的接受程度,悟性好则学习快,在演奏或者演唱的时候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肢体动作带进每一个音符里,他们也不会像部分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总是重复错误的练习,那样不但会消磨学习耐心,也无法取得明显的进步。
如若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表演人才,其历经的学习道路必然是艰辛的,而培养一位音乐表演人才,也不仅是培养爱好那么简单。高拂晓老师谈到此,也说明了,培养音乐表演人才是需要先天的禀赋条件加上后天的刻苦训练共同作用的,而培养音乐表演人才的意义,也不仅是为世界舞台而战,而是对于在不同表演场合下培养与其相适应的音乐表演人才。
音乐表演艺术也具有其独特的魅力,音乐既能锻炼大脑的思维能力,也可以陶冶个人情操。并且,审美需求作为人们欣赏音乐的共同追求,音乐表演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习者、欣赏者以及普通大众们的审美能力。不得不说,音乐表演艺术的基本在于技术的成熟,当技术能为艺术服务时,才能升华为表演艺术。若想形成鲜明的个人表演风格,首先就要掌握基本的音乐要素,精通各类演奏技法,在漫长的时间沉淀中找到自己的归宿。笔者作为一名器乐演奏专业方向的学生,对于音乐表演的理论研究和对其规律的探寻甚少,在不同的表演理论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笔者深刻体会到表演理论和实践学习的意义更重在思考问题的方式,而不仅仅局限在学透某个具体的知识。所以笔者也将反复研读此书,在知识输入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形成自己对音乐表演艺术理论的思考与研究,将这本理论研究书籍带进音乐表演实践中,找到正确的方法,不断提升,努力弥补自己的知识空缺和专业水平的不足。
参考文献:
[1]赵骁彤.浅析音乐美学下音乐艺术的特殊[J].音乐时空,2013(10).
[2]赵美音,梁良,关松鹤.论音乐表演的艺术表现[J].神州,2012(32).
[3]韩淑静.柯达伊教学理念解读[J].商情,2018(01).
[4]高拂晓.音乐表演艺术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