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琰彦
【摘 要】本文就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社会就业为导向,从授课方式的创新、课程体系的调整、实践平台的建立等方面,对如何构建应用型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音乐表演;综合性大学;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197-02
如今,综合性大学中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普遍被传统单一、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深深地束缚着,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其结果就是该专业的学生成为了重技能、轻实践的“单一型”人才。21世纪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是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由于各应用型大学自身的资源和设备等条件不足,以及相关部门未能将艺术实践在音乐表演专业中的重要地位落实到实处,导致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诸多问题无疑给教学的发展进步制造了极大的阻碍。
一、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根据学校的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方向,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指导下,制定出相应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管理制度以及考核体系来实施人才教育的总和。
(一)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未形成独特、鲜明的培养模式
应用型大学音乐教育基本上都是在2000年前后开始创办的,由于创办的时间较短,大部分学校在开设音乐表演专业的时候,都是直接把专业音乐学院和高等师范类院校的教学和培养方式全盘照搬。专业音乐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质量、精英化、顶尖级的演奏家;高等音乐师范类院校则是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为目的。由于这种生搬硬套,音乐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定位有所偏差,使学校很难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单一,教学硬件条件达不到
音乐表演专业中教师的授课大多都是以一对一的琴房小课来授课,理论学习较多,教学过程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教学硬件设备不达标,这些都成为了应用型大学的艺术实践难以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目前许多专业教师除了课堂的教学任务以外,还要进行大量的科研工作,使得教师没有充分的精力和时间对教学计划进行细致地研究和调整。另外教学硬件设施不达标,比如音响、教材、乐器等设施陈旧不堪,不仅影响正常的教学过程,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失去学习的兴趣,教育教学效果自然受到极大影响。
(三)艺术实践缺乏多样可行的计划评定标准机制
综合性大学由于艺术实践开展的内容有限,没有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可行的计划与标准,也就不能全面地展示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包括学生们参加艺术实践中的态度、发挥水平、创新性等各方面的表现。学生的学习成果没有可行的评定标准机制和综合评价制度,教师就无法对学生参加的艺术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进行全面有效的综合评估,致使学生艺术实践的成绩不够标准化、公正化和公开化。
(四)音乐表演专业青年教师参加艺术实践的机会不足
参与艺术实践的教师几乎都是有多年丰富教学与实践经验的教师,目前省内外综合性大学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师则大部分趋于年轻化,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一线课堂,教学创新性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加上艺术实践机会较少,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授课内容与实际情况联系不紧密,艺术实践变成了艺术陪练,其实用性存在着很大的改进空间;再加上相关负责人未加以重视,艺术实践地点的缺乏、管理的空缺、资料的贫瘠等原因,导致青年教师对艺术实践即使有创新的想法,也未必能够成功地将其传播开来。
(五)音乐表演专业学生艺术实践的机会不足
学校组建和组织的一些演出社团和活动往往与一些大型节日相关联,例如新年音乐会、五四青年节、校庆以及元旦联欢会等,为了保证演出现场的气氛与效果,通常首选专业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参加这些活动,剩下的学生所能得到的艺术实践机会明显不足,这就造成了艺术实践缺乏开放性和普及性。长此以往,优秀的学生越来越自信和优秀,一般的学生越来越退步和自卑,简而言之,就是两极分化的恶性循环。其次,由于学校艺术实践所投入的活动成本和基地建设成本比较大,目前多所综合性大学尚未能实现艺术实践平台的扩大化,导致大部分学生被限制在枯燥乏味的课堂之上,所能体验到的艺术实践也只是模拟参与而已。
(六)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省内外综合性大学音乐表演专业设置结构同社会人才需求结构没有完全匹配,这直接体现为艺术实践在综合性大学的不完善,把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单纯理解为聘请国内外名师、增加教学硬件设备投入等。因此综合性大学音乐表演专业培养的学生,既缺乏高等师范类学生音乐教育的育人才能,又缺少专业艺术团体所需要的顶尖的演奏技能,从而导致其毕业生无法适应当下社会的需求,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二、音乐表演专业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以构建新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并结合综合性大学的实际情况,深度考察市场需求,并找出专业的发展方向,整体上规划并系统性地进行改革,最终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符合综合性大学音乐表演专业发展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多方向、个性化”的音乐类“应用型人才”,重点加强学生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渐形成“以演促教,以赛带练”的专业特色。
(一)教学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本,积极调动和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是音乐表演专业两个基本点之一,而另一个基本点则是“演”,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是这两个基本点的主体。对于音乐表演专业来说,教学更应该注重实践,进行互动式的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灌输式的、单一式的,太过于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全面素质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老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将“指令性”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指导性”的教学模式,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使学生逐渐建立起自信心,并不断启发学生的学习、创造能力。积极活跃起音乐理论课堂的学习氛围,开设各种讨论小组,多提问、多探讨,共同进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除改变授课方式以外,还要对授课的内容作出及时调整,要做到教学计划严谨、教学大纲丰富、所学知识与时俱进等。
(二)优化音乐表演专业的课程体系
为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积极地参与,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需要对开设的课程进行一定的调整和优化。第一,多开设一些具有吸引力的课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二,在原有的音乐表演专业课程教学基础之上,深化教学改革,采用大量多媒体教学方法,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第三,应迎合社会的需求,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学到行业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扩大就业空间;第四,在重视必修课的同时,多开设一些有用的选修课,把选修课的范围扩展,可以使学生根据需要来选择课程,从各个方面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第五,相关文化、艺术素养的理论课程必须开设,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自身素养,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第六,开展国内外专家学者专题讲座、音乐会,了解专业发展前沿,增强专业能力,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对于综合性大学来说,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否正确则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音乐表演专业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社会需要什么样的音乐人才,是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考虑的两个方面,两者密不可分,这需要我们深思。要做好市场调研,只有了解社会的需求,才能根据需求有目的地来培养学生,进而使毕业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音乐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应用型人才。
(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建立多种实践的平台,使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能够个性化发展
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类音乐表演专业比赛,在“以赛带练”中,带领学生们走出校园,与外校同专业学生进行良性竞争,使专业能力得到“实战”锻炼,让学生更充分地了解自己专业的不足之处,明确未来的努力方向,为毕业后成为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以班级为单位,充分发挥专业的优势和特点,组织学生围绕专业开展“唱响沈大舞动校园”、“艺术惠民工程”、“社区音乐节”等特色艺术实践活动。鼓励高年级的学生参与低年级学生组织的相关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参加各类演出,团队协作能力、吃苦耐劳精神、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提升明显,为校园文化、社区文艺活动等注入了“正能量”,充分体现了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
加强校内外实践活动,积极搭建各种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的平台。如校内实践活动就是老师组织学生建立各种音乐表演型社团组织,如合唱团、舞蹈团、管弦乐队等,安排学生定期在校内进行汇报演出,由老师进行指导,学生自己编排和演练,以此来增强实践能力、掌握实践经验。校外的实践活动主要形式有下乡采风、社会表演等,下乡采风可以让学生经历对民间音乐艺术进行搜集、记录和整理的过程,可以激发创造灵感、提高创作能力。
充分发挥学校的基础优势,全力为学生搭建各种艺术实践平台,包括电视台录播、大型文艺晚会、各类(专业组)比赛、艺术惠民活动、大师班讲座等,提升师生参加艺术实践的能力。
三、小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音乐表演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为专业人才提供了更多展示才能的机会,但与此同时也对所培养的音乐人才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不断适时地调整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标准,要用前卫的教育观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培养出应用型的音乐人才,以此来满足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潘懋元.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趋势[J].临沂大学学报,2011(1).
[3]司廷冬,张维佳.表演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音乐表演人才的培养为例[J].学术论坛,2015(3):132-133.
[4]龚亚虹.论高校音乐表演类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J].音乐探索,2010(1).
[5]李宁宁.高校音乐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太原大学学报,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