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梦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关键字:茶文化;“课程思政”;高校;日语教学;影响;现状;路径
中华民族是历经沧桑的民族,其不仅博大精深而且源远流长,承载着灿烂的历史文化,彰显着中华民族历史文明发展的进程,是人类发展史上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茶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思想,对当代教育尤其是思政教育极具影响力。课程思政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育人体系,它并非一门独立的课程,而是作为一个育人体系与其他学科专业相结合形成德与智共同发展的协同效应。从本质上来看,茶文化与思政教育在育人方面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因此,茶文化视域下,将“课程思政”理念渗透到高校日语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丰富日语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日语学习的兴趣,同时,还有利于健全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国与日本在经济、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这不仅为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的利益,同时也增强了两国之间的友谊。不仅如此,随着中日两国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深入,很多企业都需要更多精通汉语与日语的专业人才来消除跨国企业之间的交流障碍。为此,很多高校不仅开设了日语专业,而且对于一些普通高校而言,日语教学也逐渐成为像英语教学一样,成为基础课程之一,这不仅为培养出更多精通日语的中国学生创造了条件,更是为中日两国能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丰富的人才保障。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而众所周知,自从中国的茶饮品与茶文化被引入到日本以后,茶文化不仅没有没落,反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茶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甚微,这一方面是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课时有限,学生不能时时刻刻都接受思政知识的洗礼,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很多学生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错误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他们未来发展并没有任何的帮助。在这种情况下,“课程思政”理念应运而生,有效弥补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同,“课程思政”是要求每个任课教师都要扮演好大学生思政教育者的角色,既要有选择性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同时还要学会从专业课程中挖掘思政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能接受思想和精神的洗礼。实际上,与高校英语教学相比,我国高校日语教学起步比较晚,所以无论是从师资力量还是教学基础设施上,日语教学工作都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是,这并不会影响到“课程思政”在日语教学中的影响力,因为将“课程思政”理念应用到高校日语教学中既是深化日语教学改革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认知程度的重要途径。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青年大学生的发展需要。落实“课程思政”理念是弥补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陷的一种方式,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性选择。学习茶文化是高校青年大学生这些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责任和义务,因为这不仅是增强他们传统文化修养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方法。然而,在茶文化视域下,“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日语教学中的落实现状令人堪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我国高校日语教学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加强高校日语教学改革不仅是提高日语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日语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日语师资力量决定了日语教学质量。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毋庸置疑,虽然说高校是一种崇尚学习自由的场所,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能够完全脱离教师的帮助。因此无论是从社会经验还是人生阅历、知识储备等方面来讲,学生都远远不能与教师相提并论。所以,这就意味着对于大学生而言,教师仍然是他们人生成长的引路人。在茶文化视域下在日语教学工作中落实“课程思政”理念必须要有日语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但与过去不同,在茶文化视域下落实“课程思政”要求日语教师对中日茶文化有全面的了解,这样才更方便他们开展后续的教学工作,才能把茶文化在“课程思政”中的应用价值和作用发挥出来。但很明显,绝大多数日语教师对中日茶文化的了解都停留在“起毛”水平,根本不能真正地发挥出茶文化的效能。
教育并不应该是一个单方向的知识输出过程,因为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与教师相比,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程度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的一些思想不会影响到教师对某些知识点的理解。不仅如此,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日语教师也应该学习新知识、新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课堂互动,日语教师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学生对日语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运用情况,从而为后续日语教学方案的调整做好准备。不仅如此,课堂互动还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避免学生不认真听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程思政”的落实同样也需要有效的课堂互动作为基础。因为课程思政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使他们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如果日语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给学生灌输一些思政知识,却不通过课堂互动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这些思政知识的理解,学生就很难领悟到这些思政知识的精髓,那么“课程思政”也会“名存实亡”。
加强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为社会各界培养德才兼备的综合型学生的重要基础。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所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具有夯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而且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下,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也逐渐上升,提高了社会各界对现代高等教育事业的满意度和认可度。在当前教育背景下,茶文化已经不再单单是一种精神文化,而是上升到应用文化的层面,如果运用得当那么就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茶文化视域下,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两种路径将“课程思政”理念落实到高校日语教学工作中。
虽然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但其他国家的茶文化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与中国茶文化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明显。日本的茶文化同样来源于中国茶文化,但日本茶文化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和演变,其与中国茶文化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性。要想了解一个国家的语言特点,首先应该了解这个国家的语言文化。不可否认,日本茶文化与日语文化并不可同等看待,但由于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文化同气连枝,所以中国学生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学习日本茶文化来间接学习日语文化,这对于提高他们的日语学习效率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对于高校日语教师而言,其就可以利用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文化之间藕断丝连的关系将中日茶文化当成是“课程思政”教育内容,既能够使学生接受茶文化哲学思想的洗礼,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日语学习思路,从而更好地发挥出教师的作用。在此之前,首先应该提高日语教师对中日茶文化的了解。一方面,高校日语教师要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借助于这些网络资源去了解中日茶文化之间的异同点,并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茶文化内容融入到日语教学内容当中,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日语教师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共享信息,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提高彼此对中日茶文化的了解。
从高校日语课堂教学现状来看,部分高校大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容乐观。这些学生在课堂上不文明的学习习惯既有学生自己的责任,同时也有日语教师的责任。这是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之所以对日语缺乏学习的兴趣,是因为日语教师所选择的教育内容、教学方式等不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不仅如此,很多日语教师每天只知道一股脑地给学生灌输知识,根本没有与学生进行必须的课堂互动,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日语教师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日语教学模式,既要改革教学方式,同时还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并积极主动地与教师进行课堂互动,让整个课堂氛围活跃起来,这样才更有利于“课程思政”理念的落实。
综上所述,从当前茶文化视域下“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日语教学中的落实现状来看,这项工作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在茶文化视域下,“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日语教学中的落实结果不太理想,影响着高校日语教学的实效性。为促进高校日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就必须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认真探析、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