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刚
(衡水学院外语系,河北 衡水 053000)
传统文化与社会文化对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中国茶文化与英国茶文化皆是如此。也正因为如此,英国茶文化才能够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对中英茶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不仅有利于深入了解两种文化存在的差异,而且也能够更为明显的看到传统文化与社会文化为中英茶文化所带来的影响,由此可见,对中国茶文化和英国茶文化进行对比研究,具有不容忽视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中国茶事活动呈现出了形式多元化的特征,在茶会之外,茶事活动还渗透到了社会民宿文化体系以及少数民族文化体系当中。
从中国茶会来看,这种用于招待宾客的社交活动具有历史悠久的特点,其功能性十分明显。中国茶会可以分为两类,即宫廷茶会与民间茶会。其中,宫廷茶会在唐朝时期得到了繁荣的发展,如唐代茶画《宫乐图》就对唐朝宫廷茶会做出了反映。宋代宫廷茶会延续了唐代宫廷茶会的风尚,宋太祖赵匡胤以及宋徽宗赵佶都是爱茶之人,如蔡京所创作的《延福宫曲宴记》就对宋徽宗赵佶茶宴群臣的场景进行了描写。清代时期,三清茶宴更是成为了宫廷礼仪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促使茶事文化在宫廷文化中所占据的地位得到了提升。虽然民间茶会虽然在规模以及豪华程度上与宫廷茶会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早在唐朝时期,民间茶会就已经十分盛行,如唐朝时期的境会亭茶会就具有极高的知名度,而文人群体所举办的私人茶会等更是数不胜数。
在茶会活动之外,中国茶事活动与民风风俗、区域文化等都展现出了紧密的关系。如在闽台婚礼习俗中,有“三茶六礼”之说,从“三茶”来看,一茶为订婚茶,即在订婚之日,男方宾客入座之后,女方需要按照辈分向客人敬茶,而客人则需要还敬红包,是谓“压茶杯”。二茶为新婚喜茶,即在结婚之日,新郎需要在门前恭迎并可并向亲朋好友敬茶。三茶为公婆前新娘拜茶,即新娘新郎需要向公婆、长辈敬茶,而公婆与长辈也需要回礼,礼品一般为珠宝钻石、金银首饰等。
英国同样具有茶会活动,其中,传统的茶舞会在英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与中国古代茶会活动一样,这些茶舞会也具有明显的社交功能。在举办茶会的过程中,主人会挑选客人并向客人发送请柬。在茶会之上,主客都需要轻声谈话并对茶具轻拿轻放,女士需要展现出自身的修养,男士也需要对绅士精神进行践行。为了满足英国社会大众提升自身舞蹈技能的需求,与茶舞会紧密相关的探戈舞俱乐部以及培训班等得到了繁荣发展。另外,早在维多利亚时期,下午茶就已经成为了英国社会大众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下午四点左右,女主人会拿出精美的茶具、桌巾,准备糕点等,享受午后的闲暇时光。时至今日,下午茶作为生活习惯中的一种而得到了保留,一些英国社会大众也会邀请亲朋好友共饮下午茶,从而在轻松的社交中寻求心理慰藉。
中国茶文化与其他传统文化之间具有紧密的关系,这些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相互影响,促使中国茶道文化得以形成并且促使中国茶道文化内涵得到了持续的丰富。
中国茶文化与儒家文化的相互影响,促使中国茶文化呈现出修身、和合的价值取向。从修身角度来看,儒家认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由此可见,儒家认为修身对于每个人都具有价值,这体现出了修身的必要性。关于修身方法,儒家做出了较多的论述,如存心养性、省察克治、动心忍性等,即通过读书、反省等,都能够达到完善自身的目的。另外,儒家认为修身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完善自身,也在于“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与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体现出了吻合性。儒家思想对我国古代文人群体价值观产生着深刻影响,而我国古代文人群体作为爱茶、嗜茶以及推进茶文化发展的重要主体,自然也将儒家思想融入到了中国茶道文化发展过程当中。在此背景下,茶文化成为了一种强调修身的文化,同时茶文化本身也具有了“德”的特性。如茶圣陆羽认为“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刘贞亮则创作了《饮茶十德》,与此同时,茶文化也成为了高洁品性与崇高价值追求的象征,在古今都发挥着引导社会大众追求高尚道德与精神境界的作用;从和合角度来看,事实上,虽然儒家强调中和,但是和合思想并不仅仅是儒家思想体系所独有,而是儒家、道家、墨家、阴阳家、佛家等文化流派相互碰撞、互相渗透、彼此融合而形成的人文产物,换而言之,和合是我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重要特征,既是各类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内容,也对各类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也正是因为和合思想具有这样的影响力,因此,和合思想在茶道文化中也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具体而言,和合思想广泛的体现在我国茶俗以及茶礼仪文化当中,如我国古代讲究使用茶事活动来条街矛盾,其中,四川的“付茶钱”、江南的“讲吃茶”等都属于此类,这体现出了茶文化在改善人际关系方面的价值。与此同时,我国茶文化强调“礼”,无论是煮茶还是敬茶等,都具有系统的礼仪要求,而这些“礼”也是为了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而服务。
当然,中国茶道文化并不仅仅受到儒家文化所带来的影响,道家文化、佛家文化与茶文化之间的关系也同样明显。从道家所推崇的茶道文化来看,在“虚静恬淡、随顺自然”等思想的影响下,茶道文化具有了隐逸的特质,同时也强调贵生与养生,也正因为如此,卢仝才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写道:“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从佛教所推崇的茶道文化来看,佛教以“苦、集、灭、道””为纲,同时强调“静”,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我国茶道文化不仅具有了禅茶一味的说法,同时也强调在饮茶过程中对人生进行参悟的内涵。当然,中国茶道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受到传统文化所带来的深刻影响,而且现代茶文化领域专家学者对茶文化的总结与解读具有紧密关系,如我国茶学家庄晚芳教授提出了“廉、美、和、敬”的茶德之说,这种观点在我国茶文化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同时也促使我国茶道文化所具有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
相对于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形成的茶道文化而言,英国茶道文化所具有的内涵明显更为薄弱,与此同时,英国专家学者、社会大众在茶道文化研究中投入的资源也相对有限,因此,英国并没有形成如同中国茶道文化一样系统、丰富的茶道文化体系。英国茶道文化,则主要是受到英国社会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具体而言,首先,英国茶道文化同样也是一种强调礼仪的文化,这种文化在饮茶以及以茶待客的过程中体现的较为明显。如英国社会大众在邀请亲朋好友做客的过程中,不仅会在茶品、茶具准备过程中投入较多精力,而且会在客人到来之后为客人提供体贴周到的服务,并在过程中展现出最好的精神状态。另外,在饮茶环境的塑造中,英国社会大众强调精美与高档,这不仅反映出了英国茶道文化中的礼仪,而且也展现出了英国社会大众对精致、奢华生活的追求;其次,享受茶所带来的幸福快乐以及分享精神,是英国茶道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十八世纪末,英国社会中的贵族女性就将精致的茶文化带到了户外,通过邀请家族成员饮茶来享受这种茶事活动带给自己的幸福体会。与此同时,女性群体在招待客人过程中对自身穿着、品茗环境、茶具以及茶点所提出的高要求,也反映出了英国女性所具有的风险精神以及分享精神。可以说,这些茶事活动是英国茶道文化形成的开端,而在这些茶事活动中所呈现出的追求幸福与乐于分享的精神,也是英国茶道文化所具有的初衷。而推动英国茶道文化得以发展的主体,则正是在茶事活动中投入更多精力的英国女性群体;最后,英国茶道文化呈现出了务实精神。在追求奢华的同时,英国茶道文化也具有务实的一面,如虽然中国茶具随着茶叶贸易的发展流传到了英国,但是英国人却对这些茶具进行了更为务实的改良,并制作除了骨瓷这种具有英国文化特点的茶器。相对于中国茶具而言,这种茶具不仅在制作工序上更为简便,而且也呈现出了耐磨、轻巧等实用性特点,这对英国茶道文化中所蕴含的务实精神进行了充分体现。
综上所述,中英茶事活动、茶道文化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这些差异的产生,与中英传统文化、社会文化之间具有着紧密关系,因此,虽然中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但是英国茶文化仍旧能够形成自身特色,这一过程也深受英国传统文化、社会文化所带来的影响,这也是世界各国茶文化能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的重要原因。在对中英茶文化进行对比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包容的心态,正视差异并从文化背景角度找到差异成因,这对于深入了解中英茶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