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博
(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国际旅游学院,海南 三亚 572000 )
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十分悠久的种茶、制茶和饮茶历史,并在经久的生产生活淬炼中,沉淀下了璀璨的茶文化,渲染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茶文化旅游作为一种特殊兴趣旅游,日益成长为重要的旅游形态,并逐步建立了庞大的产业链条及系统,在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展现出了优势价值,其相关方面的课题研究备受关注和热议。
据载中国人饮茶始于神农时代,作为茶的故乡,历经4700多年的积累与沉淀,形成了璀璨的文化体系,包括茶道、茶联、茶书、茶艺等,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构成,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发展,产出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茶文化本身孕载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日渐涵盖了茶园观光、茶叶品鉴、茶俗体验等多种项目,相较于传统茶叶单一的生产模式,能够给游客带来更强的新鲜感、愉悦感,增长见识的同时,达到了探奇的目的。现代社会发展语境下,人们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极大改善,精神层次的追求更甚,旅游日益成为满足大众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重要活动,兼具观赏性、知识性、参与性、获得性等属性特点,而茶文化本身的丰富性,决定了其巨大的可为空间。从经济层上讲,茶文化旅游延伸了茶产业链条,盘活了整个茶市,对其摆脱出口困境、扩大内需有着积极作用,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效益产出毋庸置疑。同时,越来越多的茶文化项目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茶文化嵌入到旅游产业结构中,开辟了新的传承阵地,有助于激发当地居民的文化自豪感。另外,茶文化旅游还是旅游活动的一种高级阶段,与低碳目标相吻合,通过美的呈现与体悟,强化了人们的生态意识。
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及发展模式下,通过产业融合、资源整合、社会共享、发展联动实现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茶文化旅游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形态,有着无比宽阔的市场前景,并且因着其在经济、文化、生态等多重领域的优势价值表现,应当得到足够的支持,从而使之更好服务于现代文明社会建设。但是以我国当前阶段的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际来看,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仍旧存有不少方面的薄弱环节,降低了其效益产出。具体而言,在现行的茶文化旅游发展结构下,虽然设计开展了茶叶采摘、茶园观光等活动,但茶叶销售仍旧是其主要着力点,且多为分散经营,文化基因隐藏,很难产生持续吸引力,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局限性明显。同时,创新经济时代,大众的审美情趣趋于多样,对茶文化旅游产品及服务输出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事实上,越来越多的茶文化旅游相关企业开始探索创新发展之路,并通过与自然生态与乡村旅游的耦合,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整体同质化竞争现象仍旧较为突出,对茶文化具体形态的挖掘不足,与其他产业间的联动乏力。另外,人才资源匮乏是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重点问题,即有从业者的茶文化素养偏弱,创新能力不足,无法对经济市场变化做出有力回应,影响了品牌推介。
综上分析,茶文化旅游有着很强的综合性,是茶文化延续的必然形态,同时还兼具生态建设性质,其中融聚了大量创新创意因子,符合“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在经济、文化、生态等领域的价值效益表现,与当前政府的战略规划相合,并且未来市场经济空间巨大,应当得到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地方政府应当做好宏观顶层规划,将茶文化旅游纳入到可持续生态发展及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体系中,并作为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重点项目,结合实际情况,给予用地、税收、信贷等多重方面的支持,保证其顺畅、持续发展,力求价值效益产出最大化。同时,值得指出的是,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化工程,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整个演进过程关联到乡村旅游、工业旅游、遗产旅游、研学旅游等,并且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延伸产业,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为发力点,形成专属的行政机构,由党委统一领导,各形成单位密切配合,包括文化部门、旅游部门、工商部门等,基于良好的沟通齐抓共管、协同发力,制定科学的监督管理制度,深入市场调研,及时发现并解决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维护正当竞争秩序,并通过政府立项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投资机制市场化的运行体系。
在当前日臻火热的旅游市场经济情态下,加之全球一体化潮流的影响,茶文化旅游因着其本身的产业特色,迎来了莫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亦伴随着愈加严峻的竞争挑战,如何“走出去”是必须要思考的现实问题,以此来迸发出更加强劲的市场活力。“互联网+”战略部署下,企业在精准挖掘茶文化具体内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包装升华,突出本地特色,并将作为宣传工作的重点,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支持,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有力刺激大众的消费欲望。在此过程中,从多层次、全方位切入,紧跟时代潮流,结合地方茶文化旅游产业特色,找准市场定位,并选择恰当的方式策划营销宣传活动,除了广播、电视、演艺等传统媒介,还可通过微信、微博、快手、抖音信息流等途径,基于线上线下一体化推广,打造知名品牌,同时由此吸引更多的优质社会资本注入,反哺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可进一步延展其产业链广度和深度。另外,以创新为驱动,大力扶植龙头企业,带动小微文化企业创业,联手打造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借助互联网络强大的共享功能,促进科技与文化的碰撞,增强创意基因,并在此过程中以新技术为引擎,塑造茶文化旅游新型消费形态,依托数字平台扩大客源量,为受众提供更为便捷、多元的服务,实现智能化、规范化管理,提升其对产业经济的反应速率。
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突出地域性和特色性,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简单来讲,茶文化旅游企业应当深入经济市场调研,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充分整合各类茶文化资源,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实现经济效益追求。事实上,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极大改善,对身心健康的关注度与日俱增,而茶叶本身有着明显的保健和药用价值,有助于提神、健胃、减肥、美容等,尤其是在丰富的文化灌入下,能够促进身心健康。基于此,可设计系列茶文化旅游活动,如茶艺表演、特色茶俗等,让游客真切体验茶文化的生成与发展,了解知识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例如,让游客动手设计并参与烧制茶具的过程,并通过特定场景下的饮茶,体味不一样的人生哲学,升华茶文化旅游的境界。对此,黄山的绿茶探源、安溪的铁观音探源、大理的三道茶民俗旅游等均获得了较大成功,其相关方面的有益经验值得借鉴。又如,面向不同年龄的消费群体,退出个性化定制服务,更好地契合其实际需求,赢得良好口碑。简单而言,面向青少年开展山水生态游为主题的茶乡夏令营活动;面向中老年开展茶俗、茶礼仪体验活动等,以休闲度假保健为主,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
知识经济时代,在整个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结构中,人才的战略地位及价值毋庸置疑,亦是其在当前阶段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综合来讲,茶文化旅游作为一项综合性产业,与农业、工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等紧密相关,人才需求结构亦是呈现出多样化、复合型的特征,应当引起各利益相关主体的重视,包括政府、企业、高校等。对于人才方面的建设,以服务型政府为支持,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发挥高等教育主阵地作用,形成多元化共治格局,由此驱动地方经济增长。目前来看,基于经济市场需求导向,不少高校开设了茶文化相关专业,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客观维度上讲,受多重因素影响,其整体工作质量欠佳,未来仍有巨大的优化可为空间。针对此,建议地方政府高度关注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立足当前的语境环境,加大对产学一体化的筹划,结合实际情况,给予系列优惠政策支持,提高高校对接经济市场的力度,引导企业实践资源注入,进一步改善育人实效,助力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于高校而言,则需对即有的人才培养工作体系进行调整,围绕全面发展学生目标,根据合作企业动态信息反馈,作进一步细化设计,有的放矢地调整课程结构,丰富知识内容构成,重视茶文化元素的灌入,开拓学生视界,并适当提高实践教学板块占比,从而更好满足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求。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多元化市场经济发展情态下,茶文化旅游在经济发展、文化振兴、生态保护等诸多方面的优势价值,决定了其相关产业发展的必然性,并作为一项庞杂的系统化工程,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与支持,结合实际情况,以问题为导向,加大政策投入,依托现代科技扩大影响力,并筹办特色活动,基于高素质从业人才的注入,输出更加多样化、高品质的服务,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