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娟,杜兆阳
(青岛黄海学院,山东 青岛 266427)
关键字:民办高校;茶文化;师范专业大学生;思政教育
茶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在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古中国的茶艺在封建社会的上层备受推崇。其在文化的教育传承中,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2021年5月14日,国家重新修订《民办教育促进法》,进一步鼓励发展民办教育事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国大学生群体规模日益扩大,逐渐发展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不仅代表着个人,更映射出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因此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每个时代,大学生都有着不同的思想行为特点,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尤为关注,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入茶文化,期望能给学生正确的思想引导,力求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成才、成人两不误,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青年。
茶文化以自然为基础,诗意雅居、重心修德。彰显了中华传统美德,以及国人素有的情怀与担当,兼具文化性与育人性,具有深刻的哲理。
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力与精神源泉,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茶为国饮,茶文化源于生活、融于生活,展现了重德、尚和、崇俭、贵真的人生价值观,是提升修养、冶炼品质、升华境界的有效途径。以茶育人是茶文化教育价值的集中展现。
在高校中,将茶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实践教育中,内外同修,通过开展茶文化节、茶艺展示、茶知识大赛、茶诗词品鉴、茶文化交流、茶艺实训、茶事实践、茶基地参观等活动,让学生了解茶文化,探寻中华茶文化的历史,感受茶文化的魅力,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以茶明理,理性看待外来文化;以茶修身,不断提升道德情操;以茶励志,在实际行动中提升文化自信。进而使学生在大学生活中获得文化认同感,提升自己的情操,向更好的自己迈进。
每一代学生的思想都不尽相同,每一个学生的思想也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在差异中也有着一些共性。仔细揣摩、思考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民办高校相较于公办高校,招生情况复杂,学生来源众多,有通过春季高考、夏季高考和自主招生等众多方式,这些学生在大学之前所接触到的学习内容和教育方式都是不尽相同的,这也导致学生的基础不一。
通过调查,大部分民办高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及知识储备上与公办普通院校学生相比有一定差距,民办高等院校录取学生之后,学生自身文化基础不牢,学习过程存在很大问题,对知识无法正确把握。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授课速度较快,学生可能无法及时消化知识,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将不甚理想,无法取得优异的成绩。就此产生恶性循环,学生学不会,进而导致不想学,产生厌学心理,甚至会有一些学生产生想要放弃学习的想法,或者出现中途退学等行为。
在日常的学生教育工作中,笔者发现,作为朝气蓬勃、激情四射的大学生群体,师范专业大学生对自己以后的发展会设立目标,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随着国家高质量教育的发展进程,社会高学历人才激增,大约全国总人口的10%都有高等学历,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民办高校师范专业大学生深知自身竞争力不足,希望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增加竞争优势。但很多学生基础弱,学习没有持久性,总是在过程中产生挫败感,整体学习环境差,特别现在民办高校相较公办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薄弱,久而久之使学习氛围欠佳。
民办高校师范专业学生也渴望入党,但往往出于增加就业机会的初衷,在入团、入党动机上显得相对功利化。加上民办高校党团名额有限,竞争力大,很多学生在过程中看不到希望从而选择放弃。与普通大学生相比,民办高校大学生自身定位不清,甚至是认为自身属于社会中的普通一员,并不了解政治生活,参与公益积极性不高,更甚者根本不愿意参与到社会活动当中,只是追求社会公益活动商业化利益,对其积极性甚高。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基本是00后群体,“00”后群体时代特征鲜明,多数比较“佛系”,不争不抢,喜欢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自我意识突出,情绪管控能力较差。比较注重外表和着装,形式特立独行,集体荣誉感不是很强。
高校毕业生既要求具备优秀的品德、文化和身体素质,还需树立和培养积极乐观的心理态度及思想。就像乌申斯基提出的那样:“真正的教育是在心理方面的教育。”就任何教育对象而言,必须对其实施一定的心理引导和完善,确保其心理上的绝对正常和健康,才能进一步提高其个人品质及政治思想。民办高校教学活动的开展缓解了国内高学历人才缺乏、教学环境相对落后的现象,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持续稳定的提升,然而,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水平及状态却极度堪忧。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汉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中国的一些生活中的习惯与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类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作为一名师范专业大学生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拥有过硬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再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拥有切合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政治信仰和崇高的职业信仰。结合以上民办高校师范类大学生的特点和职业要求,笔者做出了如下思考:
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集体的首要教育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增强辅导员教师队伍专业素质与技能显得格外重要。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引进茶文化在日常教育中,用恰当的方式更好的引导学生,把茶文化教育融入到师范类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在院校内部开展茶文化思政专题交流等活动;增加辅导员队伍外出交流学习机会,提升其职业素养与能力。
面对基础不一的民办高校师范生群体,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引导教育。对于个性散漫,做事没有持久性的学生,利用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特点,在前期利用茶文化给学生熏陶出处变不惊的应变心态;对于个性拘谨,内向且自卑的学生要以鼓励为主,引入茶文化乐喜甜的特点,让这类学生在小事中获得成就感,时常对其夸赞和鼓励,让他们肯定自己,增强自信心;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引导,品茶论道。
茶文化重思想教育,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过程中,通过茶文化活动的心理疏导,重视和满足学生的自主化进步。
时代在变化,文化在更新。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要跟上时代要求,基于学校的教育方针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正面引导内容。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和职业信仰正处于关键的确立时期。现而今,网络快速发展,社会诱惑众多,学生往往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初入大学的学生,由初高中的思想、行为禁锢到大学的完全自由,在是是非非面前,大部分学生很难正确的做出选择,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导向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加强引导,引入茶文化,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正确的政治立场,强化职业信仰。
茶文化是应对人生挑战的益友,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下,紧张的工作、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类依附在人们身上的压力不轻。以茶润己身,可使身心放松一番。开展茶文化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干部过硬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力量,激励学生不断前行。作为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在很多事情上都存在着自卑心理,作为教育工作者,常以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进行鼓励性教育,引入茶文化思想,带着对学生的关爱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茶文化以茶德为中心,重视群体价值。组织茶文化主题活动,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他人尊敬,重视修生养德,解决现代学生群体的精神困惑,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增加集体凝聚力。活动策划注重团队合作,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这样的活动给大学生提供更做合作交流的机会,在集体活动中意识到1+1>2的集体效益,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坚定的意志。
民办高校师范生茶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重要领域。作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民办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切实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将茶文化引入教育工作中,将培养思想端正,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的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作为工作的方针。笔者结合民办高校的自身特点,引入茶文化,探索挖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对于民办教育、高等教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